探訪北京"物業服務+養老服務"試點 物業可提供送餐打掃等服務

2020年06月08日15:56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探訪“物業服務+養老服務”試點

  沁山水北社區提供便民理發活動。

  沁山水北社區物業提供的免費清洗空調室內機過濾網服務。

  天壇街道東曉市社區宸源物業消殺有毒蜂類。

  物業常駐社區,專業工人齊備,又一年到頭與居民打交道,若由他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入戶服務,無疑是老年人生活的有力保障。

  北京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方案》,其中探索實行“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的新鮮提法引起了較大關注。據民政局解釋,這是鼓勵物業公司結合目前的物業服務,增加開展滿足居民需求的養老服務,比如可由物業單位為老年人提供送餐、打掃衛生等居家養老服務。

  目前在為老服務方面,物業大致能做到什麼程度?而若想更進一步,尚有培訓、收費、監管等環節要細致考量。

  社區活動

  每年舉辦超30次 參與者多為老人

  靠椅排成排、圍布抖開來……周末,石景山八寶山街道沁山水北社區又一次“便民服務日”在小廣場熱鬧開啟。和往常一樣,免費義剪區立即吸引了諸多老年業主。

  不出大門就能將頭發打理清爽,再去垃圾分類宣傳區參加一輪答題抽獎,到文明養犬宣傳區了解下最新政策,60歲的社區居民周書雲對“便民服務日”稱贊連連。作為第一批入住小區的業主,眼見著物業提供的服務愈發豐富,且對老年友好,她感慨生活在這裡“很幸運”。

  “真有點什麼困難,第一想到的就是物業和社區!”前幾年,周書雲曾發生了一次緊急狀況,“突然要暈倒,感覺人要不行了。”獨居的她趕緊給物業打電話,沒兩分鐘物業就趕到了。“一直陪在我身邊,又張羅著去醫院,后來慢慢兒緩過來,覺得沒必要去了。但有人在旁邊,確實特別安心。”

  北京遠洋億家物業沁山水服務中心客服經理李培花告訴記者,公司是2013年入駐沁山水小區的。起初其實並未想到將老人的需求單拎出來給予特別關注,但因物業管家每天都在樓裡,當老人遇到困難,會自然尋求物業幫助——去醫院時,請物業幫忙遛狗﹔換洗窗帘,是物業幫忙拆卸﹔打水、跑腿更是家常便飯。

  時間一久,再加上與社區居委會的合作聯動,物業對誰家老人高齡身體不好,哪家老人獨居空巢等情況非常了解。嘗試開展的幾次空巢老人慰問活動,也得到了居民好評。

  在此基礎上,自2015年起,物業與社區聯合,逐漸打造出“便民服務日”模式。每次制定服務主題,比如清洗地墊、打掃衛生、義務理發等,若老人行動不便,還可請理發師上門。當天氣漸熱,清洗空調濾網也會被納入到服務中來,去年更新增了帶業主出門春游的項目。

  “每年社區活動不少於30次,全部是免費的。”李培花表示,這些服務雖以關愛老人為出發點,但始終沒有限制參與者的年齡。“事實上我們發現洗地墊、洗濾網、參加理發等活動的絕大部分也都是老年人,說明老人對類似服務的需求確實比較大。”

  平房物業

  老年住戶佔近半 生活維修需求多

  相比商品房小區,在原本沒有物業的胡同,通過政府購買增設平房物業,算是近年來的新鮮事。與小區物業變著花樣推陳出新不同,平房物業“保障”的意味更濃一些,但要干的活兒可一點也不少。

  今年初,北京宸源物業接管了東城區天壇街道東曉市社區的平房物業工作。經理申寶玉介紹,公司按照東城區平房物業管理標准來展開工作,主要負責環衛保潔、安全防范等內容,入戶服務也佔到相當比例。“哪家居民有事情,就給社區打電話,社區再聯系我們過去。”

  “物業肯定不是隻為老年人服務,但我們這兒老年人確實特別多。”天壇街道東曉市社區書記左銘介紹,社區有238個平房院,5座簡易樓,老年人佔比高達42%。

  子女不在身邊,老房又狀況不佳,從這一角度來說,物業承擔的很多服務,其實就代表了老人日常需求。

  “改線、換燈管、通下水、打掃院子……”申寶玉盤點日常接到的派單,大多集中在生活維修類。更為特殊的是,接管社區平房物業工作還沒滿月,疫情便開始了,這也讓大家對老人的需求有了更多認識。

  左銘表示,根據管理要求,胡同封閉了一些出入口,客觀上給老人出行帶來了不便。“2月中旬,在防疫形勢最緊張的時候,有位80多歲的大媽說子女都不在身邊,現在買個藥需要繞路,走得比較遠,正在發愁呢。我們商量了一下,和物業一起去社區醫院給她買了藥,后來陸續又買了好幾次。”

  還有位老年居民,每周要3次去醫院透析。為了盡量縮短走路距離,社區給老人留了電話,讓他每次往返都打電話,這樣物業就提前去封住的出入口幫他開門。“那個門是隔斷改的,要好幾個人一起才能抬動。近4個月來,隻要一有電話,幾位物業師傅第一時間就會趕去開門,從未耽誤。”

  老人的種種難處看在眼裡,申寶玉表示,最近物業方面也在和社區商量,將來考慮對孤寡、空巢老人提供進一步的服務。“比如入戶做做家務,我們還有車,可以帶老人去看病。”

  模式探索

  服務界限應明晰 不能“幫完落埋怨”

  對於將物業服務與居家養老相結合的探索方向,受訪者均表示非常值得推動,同時也分享了各自的期待和建議。

  在李培花看來,推行更多增值服務,首要考慮的是人員配比問題。“目前來講我們要求前台8小時有人,另外8小時居民打來電話,通過轉接可以正常接聽。如果時間延長、服務種類增加,無論是收費還是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不收費,都要人力允許才能做得更好。”

  沁山水北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鄭麗霞也有同感,在返京人員隔離期間,她和十幾位同事除了執勤就是送快遞,每天連軸轉。“社區裡需要特別關注的高齡獨居老人,我們有個台賬,目前還不算太多。除了物業、社區,還發動了稍年輕些的老人進行志願幫扶。如果老人全都要靠物業來服務,他們也是忙不過來的。將物業作為諸多養老力量中的一個分支,不將擔子壓得過重,或許比較合適。”

  另外,以往物業針對的都是公共區域設備設施的維護、維修、巡查等,如果真的開展涉及護理的居家養老項目,員工肯定要先行接受相關指導和培訓。“什麼病如何護理總要有所了解,像糖尿病人沐浴,對水溫是有要求的,不知道的話很容易產生糾紛。”

  東曉市社區書記左銘則認為,為老服務若進一步深化,應該把服務進行定位,將界限明晰一下。“老人家裡確實有需要的話,平時買個菜、送個米面都行。”事實上,這也是社區接下來想要和物業共同努力的方向。

  “但有些東西物業、社區沒法去做。”她坦言,平房物業尚未收取居民物業費,但個別居民卻認為所有的事兒都是物業、社區的責任。“家裡有蚊子蟑螂,會指責我們。還有70多歲的老人,非讓我們跟著去買電動車,說孩子要上班沒空陪。問題是他家裡老伴也不同意買啊!真出點什麼事兒誰擔責任呢?幫助老人應該是在高興的狀態下,不能幫完了還落埋怨。”

  物業管理專家路軍港認為,物業服務機構加入到養老行業,目前市場還沒有成熟的案例。為了不把好事做歪,防止物業公司只是為了免稅等優惠政策“假養老”,建議有准入門檻。“需出台一些管理細則,而且不是任何企業都能做。必須經過培訓,然后分片區設定負責人,直接監管這一片的物業公司,同時起輔導作用。”本報記者 魏婧

(責編:孟竹、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