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昌平:“兩區”建設跑出加速度 一年落地82個重點項目

2021年08月28日11:26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董兆瑞)今天上午,昌平區召開“兩區”建設一周年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一年來,昌平從科技創新、政策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深耕細作、持續發力,聚集醫藥健康、先進能源等主導產業,吸引1100余家重點產業領域企業集聚昌平﹔56項區級創新政策落地,近百家市場主體享受政策紅利﹔“兩區”82個重點項目實現落地,小米二期等26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29個項目成功簽約,昌平產業優勢不斷穩固,首創性、開放性、引領性特征日益凸顯,“兩區”建設動能強勁。

重點產業領域深耕細作 1100余家科技創新型企業集聚

立足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的功能定位,在“兩區”建設中,昌平區圍繞生物醫藥、先進能源等重點產業領域深耕細作,在促進科技創新中持續發力。

在醫藥健康領域,昌平區對標創新藥物、高端醫療器械和精准醫療服務,面向全球廣泛聚集生命科學領域的高端人才、科研機構和核心要素,引進培養了一批加速器、孵化器和產業運營服務機構。昌平還著力健全自貿區管理服務新模式,通過新設專門管理機構、引入專業運營公司、土地一級開發授權等方式,初步形成了“管委會+運營公司+開發企業”的管理模式,為全市自貿區體制機制改革提供了“昌平經驗”。

目前,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為核心的“生命谷”已成為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創新引擎,一批前沿突破性產品進入臨床、一批創新藥物獲批上市、一批首創產品不斷涌現、一批原創成果助力科技戰“疫”。

在先進能源領域,昌平區依托未來科學城“能源谷”聚集的“國”字號能源企業研發機構,加快推動央地合作,搭建綠色能源技術協同創新平台,加速打造氫能和能源互聯網產業集群。其中,創新成立了電力大數據創新聯盟等5家實體化運作社會組織,有力支撐了能源領域的國際標准創制和“走出去”。編制實施“十四五”未來科學城發展規劃,加快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凸顯“三城一區”主平台作用,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貢獻了“昌平力量”。

在先進智造領域,昌平區支持北汽福田等一批存量項目擴大產能,保障小米二期等一批新增項目啟動建設,福田康明斯、三一智造入選全球“燈塔工廠”,全區先進智造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圍繞“兩區”科技創新,目前,昌平區已聚集生物醫藥、先進能源重點產業領域企業1100余家,並先后涌現出品馳醫療腦深部電刺激系統、愛康宜誠金屬3D打印全膝關節系統、國家電網3300伏 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芯片和模塊等一批重磅成果。

56項區級創新政策落地 近百家市場主體享受政策紅利

“兩區”建設啟動以來,昌平全力推動制度創新任務落地實施。目前,63項區級政策任務已落地56項,落地率近九成,近百家市場主體享受到了“兩區”政策紅利。

愛康醫療是一家土生土長的昌平企業,經過17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市值超過150億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我們的成功上市離不開昌平區在研發投入、臨床試驗、成果轉化、開拓海內外市場等方面給予的補貼支持。”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企業深受空間發展制約,昌平區第一時間整合土地資源,解決企業集團化發展空間問題。同時,昌平區還在流程加速上給予支持,企業直言,在昌平區的幫助下,受益匪淺。

“兩區”建設啟動以來,昌平區多舉措為企業提供便利。除了愛康醫療以外,在資金跨境流動方面,落實重點行業跨境人民幣業務和外匯業務便利化,開展一次性外債登記試點,為11家企業資金運轉提供了便利﹔在人才跨境流動方面,為29家企業的近百名高端人才提供了簽証便利,加快建設外國人服務大廳,全力營造更加開放的人才發展環境﹔在研發設備進口方面,為22家生物醫藥企業急需醫療器械和研發用材料試劑通關提供了便利化服務,讓符合條件的研發機構獲得了科研設備進口免稅優惠﹔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推動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地,2家企業獲得稅賦減免,11家企業開展了知識產權保險試點。

截至目前,百濟神州國內首個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免疫療法凱澤百成功上市,諾誠健華抗癌新藥ICP-192獲得美國FDA授予“孤兒藥”資格,博雅輯因國內首個CRISPR基因編輯治療β地中海貧血症臨床試驗獲批,此外還有7款創新藥處於臨床二期、三期及上市申請階段,各類創新政策的落地促使昌平區的科技創新呈現“井噴”態勢,今年1-7月,昌平區新增專利授權5390件,增長22.1%,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776件,增長45%﹔新增PCT途徑國際專利申請139件。

82個重點項目落地 區域產業優勢穩固

“兩區”建設啟動以來,昌平區還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推動重大項目高效率落地,吸引了一批突破性強、帶動作用大、符合區域發展定位的重大項目落戶,截至目前,“兩區”重點項目入庫168個,其中82個項目實現落地,26個項目開工建設,29個項目成功簽約。

“兩區”建設中,昌平區健全重大項目服務機制,其中,“小米二期”項目通過高位推動、市區聯動,探索出提前預審、並聯審批、容缺辦理等創新做法,將項目征地供地手續辦理時間從近276天壓縮至49天,開創多個“一天完成多項審批任務”的先例,實現“拿地即開工”,創造了重大項目征地、供地及開工的“昌平速度”。同時,位於“生命谷”的國際研究型醫院項目是全國首個國際研究型醫院項目,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建成后將為創新藥物及創新醫療技術研發、轉化及應用等提供支持,全國首個去中心化臨床試驗(DCT)試點任務成功落地,搭建的醫院數據一體化系統、數字化智能化臨床運營系統等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昌平區還充分發揮“兩區”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政策疊加優勢,舉辦了首屆碳中和·零碳中國峰會、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等一系列活動,著力打造與“兩區”建設相匹配的產業生態。出台了全市首個自貿區產業類扶持政策——《支持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暫行辦法》,配套2.5億元專項資金。同時,圍繞大力發展美麗健康產業,在全市首創出台“美麗經濟十條”。

此外,昌平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告知承諾制審批,加快推進“一網通辦”,設立企業服務管家,精准定制企業“服務包”,深入落實“一庫四機制”,專門開設“兩區”建設政務服務窗口,創新設立自貿試驗區人力資源綜合服務站、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等,為企業提供更加便利、高效、貼心的政務服務。同時,設立政府引導母基金與34支優質投資基金合作,基金規模達到200億元,助力優質企業上市發展。

更深謀劃 打造“兩區”建設“昌平樣板”

一年來,在“兩區”建設中,昌平“首創”“首個”頻出,交出了一張“靚麗答卷”。上半年,昌平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93.2億元,同比增長15.9%。1-7月,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886.1億元,同比增長12.2%,居全市第四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4.8億元,同比增長21.3%,居全市第三位﹔建安投資完成144.5億元,同比增長62.2%,居全市第一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6.7億元,同比增長14.6%,兩年平均增幅12.2%,居全市第一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99.9億元,同比增長16.7%﹔4家企業成功上市,全區上市企業達到34家﹔新增市場主體15491個,居全市第二位。區域經濟發展運行良好、產業后勁不斷夯實、市場活力全面激發,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下一步,昌平區將緊抓歷史機遇,圍繞“打造‘兩區’建設昌平樣板”這一目標,加快推動主導產業全產業鏈開放發展,積極謀劃新一輪政策創新,力爭將昌平“兩區”建設的政策優勢、產業優勢轉化為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優勢。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