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玉泉東市場周邊昨天剛解封的十個社區

2020年06月30日16:01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零時,當封條撕下之后……

  零時,社區值班人員在檢查出入居民的健康碼。

  四街坊西社區門口的志願者在引導居民掃描健康碼。

  志願者在檢查出入居民的健康碼。

  蒯文琴正在核查居家隔離人員名單。

  “居民朋友,請出示健康寶綠碼和社區出入証,測溫正常方可進出。”昨天下午四點半,海澱區永定路街道四街坊西社區門口,播音喇叭不斷重復著人員出入規定。一旁,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和保安正對來往居民進行檢查。雖然過程非常嚴格,但居民都十分配合。一位剛剛走出大門的阿姨說,查得嚴沒事,隻要能出去就行,“大家等這一天等了好久了。”

  昨天零點,玉泉東市場周邊十個社區解除封閉管控。記者探訪玉泉東市場周圍多個小區,記錄解除封閉后的百姓生活。

  解封

  零時剛過就有人出入

  昨天下午,四街坊西社區大門外,工作人員對出入小區的每名居民查驗健康寶綠碼、社區出入証並進行測溫。

  距出現疫情的玉泉東市場僅有一公裡遠,四街坊西社區從6月15日零時起採取了嚴格的封閉管控,所有人員和車輛不允許進出。與四街坊西社區一樣,玉泉東市場周邊共有十個社區進行了封閉管控。

  零時解封之前,社區書記蒯文琴來到社區大門值守。讓她驚訝的是,有不少居民特意趕在零時出入社區。一問之下才知,很多人早已迫不及待。有在外邊開店的,趁著解封要趕緊去店裡看看﹔有小區封閉前在外邊沒回來的,想趕緊回家……零點整,就有十多輛車、三四十個居民從社區大門出入。

  對於小區解封,蒯文琴在解封前幾小時接到了上級部門的通知,她馬上把消息轉發到了社區微信群,群裡立馬“沸騰”了起來,居民們紛紛表達著自己喜悅之情。封控期間,蒯文琴每天都會接到不少居民的電話或微信咨詢,內容都是關於“何時才能解封”。

  類似的場景,也在北太平路16號院出現。29日零時剛過,便有居民第一時間返回小區。

  該院的產權單位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辦公室主任丁劍從解封開始便在小區外值守,“我在當天下午得到了比較確切的解封消息,也第一時間通知了小區的居民,很多人都歡呼雀躍。”

  小區實施封閉管控后,有居民因為加班、住院等原因沒有返回小區,而小區解封后,他們則第一時間返回小區。“大家還是比較理解的,但也確實克服了很多的困難。”丁劍在小區門口為返回的居民做著登記,並對居民的理解表示感謝。

  外出

  就想走出院門轉一轉

  相比於凌晨,小區出入的高峰在早上七點多出現。

  汽車不斷駛出北太平路16號院,居民也走出小區。在丁劍眼中,居民們的步速和眼神與封閉時截然不同。

  一對老年夫婦出大門后並未遠走,隻在小區前的路口轉了一圈。“我們只是想出來轉轉,透透氣兒。”

  可以走出小區的喜悅,也在玉泉東市場周邊多個小區傳遞。

  家住太平路社區的楊女士早晨就重新登錄,將健康寶刷成了綠色,上午十點多出了小區,“從未想到可以為走出小區而如此開心”,她逛了逛附近的商場和超市,又喝了杯咖啡。“其實沒什麼要買的,就是好奇外面的世界會是啥樣。店裡就倆人,咖啡還是以前的味道。”

  昨天早上七點左右,四街坊西社區裡的復工人員和老人也陸續來到了大門口。因為人數太多,大家還排起了隊。有些老人不會用健康碼,社區工作人員就用手機幫他們代查。蒯文琴表示,自己在社區這麼多年,還真沒見過有哪天像這天早上一樣,有這麼多人趕著從社區出去。

  王女士就職的學校就在玉泉東市場附近,在學校組織教師們核酸檢測后,她也第一時間向社區報備,並且主動在家隔離。她所住的魯谷路74號小區也實施了封閉管控,解封的當天中午,全家人的二次核酸檢測結果顯示均為陰性。一家三口等到中午才出來遛彎,這也是王女士和孩子君君14天來第一次走出家門。“核酸檢測過程中社區工作人員的關懷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都讓我們覺得溫暖又踏實。”

  王女士先到居委會重新辦理了出入証,又散步到小區對面的稻香村買了幾包點心慶祝。君君提出去雕塑公園走一圈,王女士打趣道:“一圈夠了嗎?我們可以多走幾圈。”

  居家

  黃碼暫不能出入社區

  在昨天下午五點,家住永定路85號的葉先生才得到了社區的“解封通知”,揭下家門上的封條時,他專門拍照留念。“之前貼封條的時候也拍了照片,也是見証歷史了。”

  被封在家裡的是葉先生和他年過八旬的母親,小區封閉當天,他的愛人在醫院值夜班,后來就一直住在他們另一處住房內。雖然已經解封,但葉先生並沒有急著回家,他還想繼續陪母親幾天,“我也勸我們家老太太先別著急下樓,因為老人一下樓,就喜歡扎堆,還是謹慎點好。”

  除此之外,葉先生也跟愛人保持著密切聯系,因為他們自己家所在的小區已經升級為中風險小區,“我跟她說了,萬一哪天那邊封閉了,我就趕緊回去陪著她。我有被封閉的經驗啊,也能幫她穩穩神。”

  與葉先生主動不出小區不同,家住北太平路16號院的俞美爾仍無法出入小區,因為她的健康寶還是黃色。“之前進出過一次玉泉東市場。已做了兩次核酸,都是陰性的。”

  俞美爾准備在解封后去醫院看病,但是工作人員核驗后發現她的黃碼后,並未對她放行。俞美爾向社區提交了出入申請,不僅寫明了事由,而且還提供了醫生的電話,“社區會向醫生做了解,然后再給我答復。有一些人跟我有類似的情況,因為不是綠碼還不能出入小區。不過我也理解現在防疫的狀況,嚴格一些總不是壞事兒。”

  嚴控

  防控的弦兒還不能鬆

  家住永定路西裡的許莉莉幾乎沒有“開禁了”的感覺,一直到傍晚,孩子上完課后,許莉莉和孩子才一起下樓在小區裡溜達。這些天裡,許莉莉認識了很多以前從來沒見過的鄰居,每個傍晚,大家都會下樓鍛煉身體,“走圈的、跑步的、跳繩的、打球的,在小區裡鍛煉。孩子們也終於都走出家門,玩在了一起,就像我們小時候那樣。我家孩子還說,以前都不知道還有那麼多同齡的朋友。”

  居民逐漸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狀態,社區防控的神經卻一直沒有放鬆。

  “雖然解除了封閉管控,但社區目前仍然是封閉管理狀態,我們的弦還不能鬆。”在封控期間,社區緊急成立了防疫工作組,由蒯文琴擔任總指揮,社區工作人員、在職黨員和居民志願者紛紛參與,承擔了快遞接收、物資運送、垃圾清運等多項任務。目前,社區裡還有十多位居家隔離人員,工作組仍要保障好他們的居家生活。

  封控期間,居委會裡和蒯文琴一起奮戰在崗位上還有其他六名工作人員,他們全都不在社區居住。因為無法外出,社區的辦公室、閱覽室也成了他們的臨時住所。昨晚六點,社工小劉跟蒯文琴打了聲招呼准備下班,她也終於可以回家看看家人了。

  昨天下午五點,蒯文琴已經結束了大門口的值勤工作回到了居委會,有不少居民正排隊等著辦理居家隔離証明和復工証明。蒯文琴在幾個屋子跑前跑后,一邊跟居民解釋情況,一邊催促著其他工作人員開具証明。一位居民剛剛解除了居家隔離,拿到証明的她,終於可以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了。本報記者 趙喜斌 周明杰 莫凡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