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搶險加固禿尾巴邊長城警門石匾

2020年06月18日09:2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懷柔搶險加固禿尾巴邊長城警門石匾

  文物專業人員對石匾進行搶險加固。本報記者 甘南攝

  本報訊(記者 於麗爽)6月16日,懷柔區文物所組織專業人員,對與慕田峪長城景區相連、未開放段的禿尾巴邊長城警門券臉上鬆動的石匾進行搶險加固,排除安全隱患,保護長城風貌。

  慕田峪長城景區開放到084號敵台——大角樓。大角樓也是一個小“北京結”,三段長城交會於此:向東是開放段慕田峪長城,向北連著亓連關長城,向東南是禿尾巴邊長城。

  禿尾巴邊建在長城內側,屬於支線長城,全長840米左右,因為隻有一段,所以被命名“禿尾巴邊”。

  在這段城牆上,距離大角樓100米左右,隨牆開了一道直通城牆內外的磚券門,門洞較窄,隻有1.8米左右,門外側的券臉上有塊石匾,刻著“警門”兩個大字。

  大角樓下的景區景點介紹牌上寫著,“‘警門’為警戒之門、防守之門、重守之門。這裡地勢寬闊,山包多但不大,易攻易隱。為了防備敵軍偷偷襲城,又方便兵哨回歸,特設內外相通券門,故稱‘警門’。”

  警門上的城牆馬道上建有一間鋪房,現在房頂已經坍塌,但山牆還在,應該是守門士兵的住所。

  “1984年到1988年,北京市文物工作者為配合慕田峪長城的修復與開放,對其進行了考古調查,由吳元真和吳夢麟執筆,發表了《北京市懷柔縣慕田峪關長城調查》。”北京市文物所研究員、長城研究專家尚珩告訴記者,其中記載,“警門券臉上的石額在調查中重新發現,現已歸安原處。”據尚珩考察,在現存的明長城中,像警門這麼小的門還帶石匾的,是唯一一個。

  近期,雁棲鎮和渤海鎮的長城保護員在巡護過程中,發現匾額上的磚沿已經鬆動,匾額浮擱在上面,有掉下來的危險。情況報告到懷柔區文物所,文物所馬上調來正在進行箭扣三期修繕工程現場的古建工人和材料,組織搶險加固。

  “這塊匾四周的磚沿一共是6塊半磚。我們來看時基本上還剩2塊半能用。我們就測量好尺寸,從山下背上來四塊磚,把這塊石匾先取下來,用傳統的潑灰工藝和灰,把石匾用灰擠到牆上,四周再用磚沿固定了。又進行了做舊處理。”古建施工負責人張鳳明介紹。

  16日早上,古建工人6點多就上山,背著磚、灰、梯子、水等材料,爬了四五裡山路,才將材料運到警門下,開始施工。

  加固后的警門石匾,風貌如故。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