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池夢蕊)大興區位於首都南郊,正鑲白旗位於北京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西南部,兩地跨省越市相距430公裡。2018年4月,新一輪京蒙扶貧協作啟動,讓北京大興區與內蒙古正鑲白旗結為友邦,情定脫貧攻堅,攜手同奔小康,結下不解之緣。
協作幫扶共圓脫貧夢想
記者了解到,通過京蒙扶貧協作的橋梁,北京市和大興區累計為正鑲白旗投入幫扶資金1.15億元,幫助實施了危房改造、村組道路、光伏扶貧、設施農業、技能培訓等93個項目,極大地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惠及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2萬人次。大興區工商聯等區直部門、瑞幸咖啡等企業和各界愛心人士累計向正鑲白旗捐款捐物達952.78萬元,幫助眾多困難家庭解危渡難。
扶貧之力要用在刀刃上。為此,大興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補短板,為1151戶2712名農牧民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為292戶578名貧困群眾解決住房安全問題、資助18名貧困大學生進、為1106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進行免費疾病篩查,為3106名患重大疾病的貧困人口進行醫療費用補助。同時,援建多媒體教室3處、蘇木鎮衛生院2處,為全旗8個衛生院、49個標准化衛生室配備相關醫療設備﹔為7個村修建村組道路46.84公裡……
一項項幫扶、一筆筆資金終於讓正鑲白旗的貧困群眾實現脫貧、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更鼓足了廣大干部群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
產業扶貧打開致富源頭活水
產業扶貧是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關鍵舉措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2018年,在大興區大力支持下,率先引進了北京月盛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計劃投資1.53億元,在正鑲白旗建成種養加一體化扶貧產業園,通過資金分紅、土地流轉、入園打工、生產發展的方式與貧困戶建立起了“1+4”帶貧機制,幫助2940名貧困群眾實現增收,並帶動周邊8個村、382戶800人發展良種肉牛養殖業,實現了傳統畜牧業轉變、提質增效與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致富的雙贏,打造出產業扶貧新樣板。
2019年,以“大興西瓜”等特色種植產業為著力點,先后引進大興特色種植企業7家、植保服務企業1家,累計投資2802萬元,大力發展薯、菜、瓜等特色種植業,進一步提升現代標准化農業發展水平。同時,通過多方聯動、合理銜接,建立“1+1+3”利益聯接機制,幫助308名貧困群眾實現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抓黨建促脫貧的有力抓手。為此,大興區結合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為正鑲白旗40個村投入京蒙扶貧協作基金4282萬元,實施了牲畜托管、資產收益、光伏扶貧、特色產業發展等四類壯大集體經濟項目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同時,探索建立了“3322”模式陽光分配模式,目前已帶動607戶1161名貧困群眾實現增收。
“智力幫扶”激發內生動力
“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兩年來,大興區和正鑲白旗不斷拓寬人才交流渠道,先后互派7名黨政干部交流挂職,大興區55名專家來旗支教、支醫、支農,正鑲白旗390名專業技術人才、黨政干部、致富帶頭人赴京開展跟崗和培訓。
同時,將勞務協作作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引擎”,按照“技能培訓促進一批、扶貧企業帶動一批、公益崗位安置一批、就業服務輸出一批”的原則、累計培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85人次,引導404名貧困群眾就業創業。從“輸血”到“造血”,京蒙扶貧協作在正鑲白旗這片土地上涌動著勃勃生機,奏響了精誠協作、真情幫扶、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