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今起實施 首批18個配套新政出台

2020年04月28日16:03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 鮑聰穎)今天起,《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實施。這也意味著,首都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將進入新階段。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條例》順利實施,全市各有關部門把握從《條例》出台到實施的窗口期,在《條例》出台后立即開始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已出台18個配套政策文件,完善了4個系統平台,涉及企業和老百姓的諸多事項辦理正在迎來變革。

方便企業辦理設立、變更登記

3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條例》。據悉,截至4月26日,海澱、朝陽、豐台、石景山、通州、大興、順義、延慶等8個試點區已有59992家企業通過新政申請登記業務,佔同期辦理同類業務企業數量的90%,改革后平均審批效率提升約60%,企業設立最快可在10分鐘內完成審核,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市場主體登記“快捷辦”“自助辦”。另外,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已制定《北京市市場主體登記告知承諾制度實施意見(試行)》,將於今日起在前期試點基礎上,在全市實行登記告知承諾制。

減少招標投標交易成本、交易時間

為了減少招標投標的交易成本、交易時間,《條例》提出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據介紹,今年3月北京市已通過公共資源綜合交易平台開始推行公路養護工程全流程電子化,實現了招標文件圖紙免費下載、在線投標、線上開具電子保函、電子開標、異地評標、網簽合同、網上提交發票、在線支付等19項功能,辦理環節由16個壓縮精簡至13個,辦理時間由原來的331天縮短至74天。

另外,為了進一步壓縮行政審批環節、時間,方便企業群眾辦事,《條例》提出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有條件的區域探索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和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承諾制。2019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行政審批局,目前已將過去分散在16個部門的審批權限集合起來,已有149項在行政審批局集中辦理。

位於經開區的亦昭醫藥中試基地、諾康達藥品研發及智能化生產項目,都已按承諾制辦理手續實現了開工,環評、能評、規劃、施工、樹木伐移、掘路、渣土(槽土)消納、水評、文評等9類事項均按承諾制辦理,開工前僅需履行項目備案、規劃許可、施工許可3個審批手續,審批時限全部壓縮至9個工作日。

便利中小企業融資

《條例》規定為企業首貸、續貸提供服務,提高對中小企業信貸規模和比重,建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企業電子身份認証信息系統,減少企業需要提供的材料。市2019年8月22日成立北京市企業續貸受理中心,截至2020年4月26日,受理續貸1085筆,完成續貸審批1070筆,續貸金額62.81億元,累計為企業節約直接財務成本6000余萬元,平均融資成本下降3%,有效緩解了民營小微企業續貸壓力大、“倒貸”成本高等難題。在此基礎上,今年4月1日,又在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成立首貸服務中心,重點服務民營、科創和小微企業,截至4月26日,登記首貸業務申請共359筆,意向貸款金額約13.03億元,銀行審批通過70筆,涉及金額約2.79億元。

此外,3月15日新上線了基於區塊鏈的企業電子身份認証信息系統,通過政府數據、權威機構數據、銀行數據共享,實現企業開戶、信貸業務資料自動預填寫、多維度信息驗証,企業僅需核對相關信息並補齊剩余資料即可完成開戶和信貸業務申請,如天壕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該系統申請開立中關村銀行賬戶,企業填報數據項減少80%,開戶時間節約40%,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路。

方便企業群眾繳納稅費

《條例》提出推動納稅事項全市通辦,利用區塊鏈技術推行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及其他電子票據等繳納稅費等便利措施。3月13日,北京市稅務局發布了“非接觸式”網上辦稅清單,256個辦稅事項實現足不出戶網上辦理。

3月24日,北京市財政局發布《關於財政電子票據應用區塊鏈技術有關事項的公告》,搭建區塊鏈財政電子票據平台,在教育、醫療、交通等行業開展試點,解決普通發票無法做到全程留痕、可能導致重復報銷等問題。3月25日,天壇醫院和北京市慈善協會作為首批區塊鏈電子票據試點單位,成功開出了本市第1張區塊鏈醫療收費票據和公益事業捐贈票據。

進一步提高不動產登記效率

《條例》規定為市場主體轉讓不動產提供登記、交易和繳稅一窗受理、並行辦理服務。

目前,北京市的企業間存量非住宅買賣業務已經取消現場核驗環節,實行全流程不見面審批。交易雙方登錄本市不動產登記網上辦事服務平台填報相關信息后,平台通過區塊鏈技術實時調用公安、民政等多個部門的數據,交易雙方在線繳納稅費、登記費,線上自動生成不動產電子証照,實現了全流程網上辦理。截至4月24日,北京全市企業間存量非住宅不動產交易共有36筆實現了“一次不用跑”。

提高企業破產重整效率

《條例》針對辦理破產的信息查詢、業務辦理、財產處置、信用修復等四個環節均作出了詳細規定。

4月3日,北京市稅務局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破產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的公告》,明確了破產管理人可以企業名義向主管稅務機關申領開具發票或者代開發票﹔持人民法院終結破產程序裁定書可辦理稅務注銷手續,稅務機關及時出具清稅文書,並按照有關規定核銷“死欠”﹔持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的裁定書、指定管理人的決定書可辦理解除非正常戶手續等。

4月7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與人行營管部、北京銀監局聯合印發《關於破產管理人辦理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及征信相關業務的聯合通知》,破產管理人持身份証明,即可向銀行查詢破產企業相關信息,可當場答復的應當場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電子信息類查詢在3個工作日內、紙質材料等手工查詢在20個工作日內答復,時間比原來減少4個月以上。

2019年5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北京法院適用破產挽救制度對18家企業進行了重整、預重整、執行重整計劃,有效處理企業債務1434.9億元,為企業引入投資34.1億元,有效盤活企業閑置資產12.7億元。

及時高效解決企業訴求

《條例》提出建立常態化的政企溝通機制,聽取市場主體意見,為市場主體提供政策信息,協調解決市場主體的困難和問題。目前,北京市已經建立起了12345服務熱線等常態化的對接服務企業渠道,為企業提供有關營商環境的咨詢等服務。

“我們能夠感受到北京這幾年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所做的工作”,曠視科技副總裁蔣燕說。2019年以來,曠視科技連續兩年收到了來自北京市的“服務包”,為企業提供申報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等服務的7個事項均已辦結。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北京市將以《條例》貫徹落實為主線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條例》正式實施后,市發展改革委將繼續組織各有關部門做好配套政策的制定出台,為《條例》的全面落地提供堅實保障。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