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草莓生產不容忽視

2020年03月04日11:04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目前,正值草莓盛產期,草莓安全生產很重要,一旦出現問題,不僅關系到消費者的身心健康,還關系到生產企業和種植戶的誠信和信譽。農歷新年伊始,全國各地都在抗擊疫情,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動,莓農們也在經歷一場戰“役”,不僅注意自身安全防護,還要抓好現階段草莓安全生產管理。

近日,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前往昌平區興壽鎮沙陀村、東營村和西新城村的6個草莓種植園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發現各園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植株整理不及時,老葉與無效花序較多。二是發現白粉病和紅蜘蛛,需及時防治。三是植株葉片出現缺鐵性黃化。為了保障草莓持續優質安全生產,特提出以下安全生產建議。

植株整理,清除病葉殘枝

在目前用工減少的情況下,重點集中人力清除老葉、病葉,特別是有紅蜘蛛為害的園區,應盡早清除老葉,降低虫口密度,減少防治成本和壓力。清除採摘后的無效花序。增加通風透光。摘除的老葉、病葉與殘枝隨手放在桶內或塑料袋中,避免在工作中遺撒,造成病虫的二次傳播。並且及時帶出棚外銷毀。

關注天氣,合理調控溫度

隨著溫度的提升,果實成熟速度加快,果實出現變小、口感變淡的情況。晴朗天氣,白天開大風口加強通風,夜晚可不關風口,直接覆蓋保溫被,或者關閉風口,不完全覆蓋保溫被,與地面留30∼50 cm空隙,合理降低棚室溫度,白天22∼25℃,夜間5∼6℃,延長果實成熟時間的同時促進物質積累,提高品質。春季氣溫不穩定,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調整。

根據長勢,合理補充肥料

盛果期果實產出量較大,加之採摘不及時,造成植株疲勞,葉片變小、出現黃化等症狀,針對這種情況,要適時採收成熟果實,減少挂果墜秧對草莓后期生長的影響。對於草莓出現的缺鐵性黃化症狀,補充螯合鐵或其他含鐵葉面肥1∼2次,也可使用含鐵的微量元素肥隨水滴灌,促進葉色轉綠。同時補充黃腐酸、液體蚯蚓肥等生物有機肥,促進根系的生長。

環控為主,科學使用藥劑

病虫害的防控,重點以環境調控為主,及時摘除老葉、病葉、病果,增強植株間通風透光性。紅蜘蛛,首選智利小植綏螨和加州新小綏螨進行生物防治。病虫害發生嚴重確實需要進行藥劑防治時,應提前採收成熟果,選擇低毒高效農藥,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控制藥劑用量和用藥次數,保証用藥安全間隔期。(柯南雁 王瓊)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