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商務局:創新模式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市場供應

2020年02月12日19:13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2月12日電(董兆瑞) 記者從北京市商務局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北京市商務局圍繞“防疫情、保供應”這條主線,“促新模式發展、保社區安全、滿足市民需求”,會同北京市城管委、市城管執法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住建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郵政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指導各區商務局、相關大型連鎖企業創新經營模式,防疫情保供應,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百姓生活服務中心開發小程序 線上下單線下配送

西城區依托百姓生活服務中心為周邊社區居民提供線上下單、線下配送上門服務,既滿足了市民需求,又減少了居民出行人流,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據了解,富國裡小區是公布的新冠肺炎新發病例活動小區之一,為方便小區居民購買生活必需品,有效防控疫情,小區附近的官園百姓服務中心制作微信訂單小程序,從富國裡小區大業主群裡推送了“官園百姓生活服務中心蔬果生鮮配送小程序”,讓有需求的居民通過掃碼建立“富國裡小區果蔬配送微信群”,當晚接單,第二天配送,分批次將蔬菜、水果、蛋、奶等商品送到小區大門口,微信通知居民有秩序領取,避免長時間、扎堆密集購物現象。

目前日訂單穩定在200余單。當貨物出現短缺,脫銷時,區級商務部門立即啟動“點對點”應急補貨措施,在1小時內將短缺貨物按需補齊,確保居民商品供應。目前西城區近50家大超市、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已開展網上訂單配送服務,每個網點能覆蓋周邊2-3個社區。方便居民無接觸購物,減少居民外出購物距離。

農村地區探索“點對點”服務新模式

在大興區黃村鎮,依托居(村)委會,實現“點對點”送貨上門服務,探索了農村地區“點對點”服務新模式。大興區商務部門牽頭組織區內格林摩爾、禮賢益農等企業,結合各鎮街報送的商品需求、市民12345反饋訴求等,建立小、快、便的應急“點對點”直通車供應機制,已安排15輛直通車為瀛海、亦庄等50余個小區、約10萬居民提供購菜需求。

黃村鎮採用蔬菜直通車企業,將蔬菜作為套餐提前打包分裝,居(村)委會按人提需求,統計需求后進行預定,安排蔬菜直通車送貨上門,為11個社區、29個村提供貼心的“點對點”服務,盡量避免人流聚集,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歡迎。

“社區抗疫服務站”試點運行

為方便百姓購物,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群集中、確保群眾安全,物美、多點聯合推出“物美多點社區抗疫服務站”,目前已在石景山區、房山區的15社區開始試點運行。“社區抗疫服務站”利用大數據選取百姓日常需要的蔬菜水果、肉蛋奶、米面糧油等最基本的居家做飯生活的必須商品,分為49元、99元、139元、199元等幾檔套餐供市民選擇。社區居民通過手機多點APP下單,選購各種套餐,物美物流中心集中分揀,及時發送到各個社區。消費者按訂單到服務站自提,購物結賬提貨全程不接觸。據了解,服務站與區政府、街道辦事處聯合設立,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干部組織優勢,接收社區居民線上訂單,集中到貨,居民有序自提,有效提供便民服務。

蔬菜直通車“變身”盒裝菜上門服務社區

據了解,目前,17家北京市備案的蔬菜直通車企業擁有規范化蔬菜直通車344輛,服務社區460余個,疫情期間新增服務社區20余個,每天預留40輛左右蔬菜直通車作為應急備用車輛,做好蔬菜缺貨的兜底准備。百舸灣是全市最大規模的蔬菜直通車企業,共有營運車輛94輛,該企業堅持疫情期間不打烊。確保社區服務的車輛上路率90%,服務260多個社區,新增臨時保障社區12個,預留20輛機動車輛,隨時提供疫情防控點對點保障服務。同時開展少接觸精准配送。依托“百舸灣菜籃子”在海澱區東升鎮芳清園等14個社區開展“點對點”社區服務,通過“微信群發布消息、消費者接龍下單、企業備貨打包、定時送貨上門、掃碼結算取貨”,每周1-2次上門服務,減少了人員接觸,滿足了市民需求。近期將繼續在朝陽、豐台等區域再新增18個服務點。

傳統電商平台推廣社區無接觸送貨模式

電商平台盒馬鮮生通過盒馬APP或電話與消費者確認交貨時間和小區外暫存放處,並向消費者提供配送員體溫檢測記錄,全程與消費者零接觸。美團集團則發布業內首個《無接觸配送服務規范》。從多個方面界定了外賣平台“無接觸配送”操作規范,配合小區、醫院等場所做好安全物業管理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便利服務。同時與騎手協商商品放置的指定位置。送達后騎手通過電話和APP等渠道通知用戶到協商位置自行取餐。此外,緊急調度智能取餐櫃等無接觸服務設備,加快市場投放。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