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吉祥物落戶石景山高井路社區,這也是全市首個冬奧社區。王燁攝
花滑主題雕塑與首鋼工業遺址遙相輝映,彰顯石景山區濃厚的冬奧氛圍。 趙昂攝
石景山居民在磁懸浮列車(S1線)上,眺望冬奧組委辦公區。 趙昂攝
冰雪趣味運動會進社區,小朋友現場感受冰雪賽事魅力。 趙昂攝
新年伊始,全國青少年U系列滑冰比賽北京站和中國滑冰協會俱樂部公開賽在北京石景山區火熱開幕,全國冰雪運動員和愛好者在速度與激情的對決中期盼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到來。
今年開始,北京冬奧會系列測試賽將逐步展開,冬奧籌辦進入關鍵階段。石景山區作為冬奧組委機關駐地和重要賽區,將服務奧運、借勢奧運、參與奧運的理念融入全區各項工作,加強與冬奧組委和首鋼對接,全力推動冬奧重點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大力發展全民冰雪和體育產業,強化體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努力實現“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辦賽目標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服務冬奧 全區同頻共振
作為北京冬奧組委、冬奧會滑雪大跳台比賽場地、國家冬訓中心的承載區,石景山區不斷強化“服務冬奧”理念,加強與冬奧組委機關高層對接,全面落實屬地責任,高標准建設運營好冬奧場館設施,做好“相約北京”測試賽“雙進入”工作,實施冬奧賽場周邊及阜石路沿線環境整治工程,建成冬奧中醫藥國際保障中心並投入試運營,完善無障礙、醫療、商務酒店等公共服務設施,開展英語標識規范專項整治工作,將冬奧元素融入城市家具等公共空間。
強化工作對接機制。進一步加強與冬奧組委機關、張家口賽區、首鋼的高層對接和工作溝通,及時掌握辦奧需求,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全面落實屬地責任,參照2008奧運會“雙進入”工作機制,將成立冬奧專班,配齊配強人員力量,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統籌全區資源做好冬奧服務保障工作,在冬奧籌辦及測試賽工作中掌握主動。相約北京——2021年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世界錦標賽中,石景山區承擔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單板滑雪大跳台兩個小項的競賽及相關測試任務,將盡快建立健全實施機構和工作機制,與國際雪聯、賽事組委會對接,按照統一的測試賽原則、標准、流程統籌全區高效推進相關工作。
加速推進冬奧場館建設。目前,國家冬訓中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訓練館全部完工,國家隊入駐並上冰訓練﹔首鋼滑雪大跳台項目已完成驗收並投入使用,是冬奧會北京城區首個建成的新建比賽場館,從開始投用就考慮設施后期可持續利用﹔老山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建設正有序推進,5公裡越野滑雪訓練場地改造完成並投入使用,為國家隊非雪季備戰冬奧提供保障。2020年,石景山區將高標准建設運營好冬奧場館設施,加快冬奧場館和冰雪體育配套設施建設,首鋼滑雪大跳台將承辦沸雪世界杯、音樂會和利用工業遺存制作的光影秀,大跳台區域和南區將作為體育傳媒和科技企業入駐的低密度商業群樓,建成容積率低、有湖有水的舒適辦公區,部分作為冬奧媒體區進行服務,保障2020年沸雪世界杯和2021年冬奧測試賽成功舉辦。
大力推進軌道交通和市政道路建設。S1線金安橋站到蘋果園站區間工程墩柱及梁板拼裝平台的施工已基本完成,地鐵6號線西延蘋果園站換乘方廳主體工程完成,地鐵11號線西段工程首鋼廠區內征地拆遷基本完成,金頂街站正在全力開展施工,地鐵1號線福壽嶺站力爭年底前實現開工。蘋果園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南區和配套道路正在施工,力爭年底前南區、北區完成地下結構施工,開始地上裙房施工。市政道路建設方面,將建成永引渠南路等城市主干道,加快首鋼園區群明湖南路工程前期手續辦理,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暢通冬奧核心區對外道路連接,並開建北辛安路南段、鍋爐廠南路、高井規劃一路等城市道路,與11條新建支路一起提升中西部地區交通能力。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抓緊推進賽場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借勢冬奧 讓城市更美好
強化“借勢冬奧”理念,舉辦中國冰雪大會、冰雪產業論壇、沸雪世界杯等高規格活動和賽事,開展多元文化交流,用好冬博會、京交會等平台,打造冬奧精品旅游文化線路,培育壯大冰雪產業,借力冬奧讓城市更美好。
加強推進冰雪產業發展。聚力優化產業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出台區域促進冰雪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並積極爭取國家、市級層面在冰雪項目、市場開發、平台搭建等方面的支持,推動冰雪體育各業態良性發展,鼓勵冰雪產業與文創、旅游、金融、保險、高新技術、商務服務跨界融合,推進商業和服務模式創新,設立全市首個體育產品公共保稅倉庫,引入國內外一流冰雪體育企業,培育扶持一批優秀“雙創”冰雪小微企業。
大力推動冰雪文化合作。以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區、市民冰雪體育中心為支點,強化服務開放和資源共享,引入智慧體育管理理念,高效調配市場資源,構筑集大眾健身、賽事表演、娛樂休閑於一體的冰雪體育服務圈,打造冰雪產業發展示范區和智慧體育城市。加深與延慶、張家口等冬奧會賽區以及冰雪強國的交流與合作,舉辦中國冰雪大會、首屆冰雪產業論壇、沸雪世界杯等高規格活動和賽事,以“雙奧之區”形象精彩亮相冬博會,主動向各級冰雪體育組織、龍頭冰雪企業、職業冰雪體育聯盟拋出橄欖枝,吸引其將辦公駐地、總部基地落戶石景山,並進一步爭取國際級、國家級冰雪賽事。
借勢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首鋼園是北京冬奧組委駐地,預計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億元,基本完成北區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冬奧廣場、首鋼工業遺址公園、石景山景觀公園三個片區基本建成,新開工公共服務配套等70萬平方米,產業集聚取得階段性進展,冬奧廣場區和工業遺址公園區列為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未來將成為寶貴的冬奧遺產。其中,五一劇場制粉車間改造項目建成后提供17萬平方米的融合商業、體育健身、運動休閑的低密度商業辦公區域,工業遺存修繕項目打造集高端數字智能、工業文化創意、服務冬奧配套等為一體的高端產業服務區。
參與冬奧 展示人文魅力
強化“參與冬奧”理念,深化冬奧社區建設,推動冬奧文化和冰雪體育“四進”活動,打造“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示范區,補充更多群眾家門口的體育健身場所,更好滿足不同年齡段、多元化、多層次健身需求,展示“雙奧之區”城市活力和人文風貌。
推動冬奧普及推廣。以創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示范區為契機,深化與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的戰略合作,圍繞冬季體育運動展開多領域、多形式、多角度的深度合作,研究推動中國冰雪大會永久落戶石景山區,促進冰雪運動與冬奧知識、冬奧文化、冬奧理念普及推廣,強化全區群眾“冬奧主場”意識,推動落實“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申奧承諾。打造品牌冰雪活動,以奧林匹克日、全民健身日為節點,舉辦冬奧主題體育文化活動,將冬奧元素融入陽春社區體育節、金秋體育盛會、石景山冰雪節,創新活動內容形式,策劃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品牌冰雪活動,引導更多市民參與冰雪、關注冬奧。
推動全民冰雪運動。組建特色冰雪隊伍,引導各街道、學校、單位建立特色隊伍,組織骨干開展冬奧知識、冰雪技能、觀賽禮儀等方面的培訓,推動冰雪運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冬奧志願者的培訓、招募與管理,明確各項工作制度,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在廣大群眾中推廣冬奧文化和冰雪運動。加大體育公園建設力度,新建3塊體育活動場地、5公裡健身步道,加快推進體育中心改擴建工程項目,研究利用國際雕塑公園水鏡廣場改造季節性大眾冰雪娛樂場地,不斷擴大冰雪場地設施供給,推動社會單位體育設施開放共享。
打造冬奧特色社區。今年廣寧街道高井路社區基本完成冬奧特色景觀的提升改造,以冬奧休閑文化廣場、冬奧文化活動中心等區域冬奧主題地標,以點帶面,輻射周邊,完成高井溝注水及河道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營造更加濃厚的冬奧氛圍,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有冰雪特色,奧運文化彰顯”的冬奧社區特色風貌,全面提升地區城市環境品質和生態宜居水平。同時,對高井路沿線街區進行全方位的空間環境提升改造,完成高井溝景觀性和功能性提升規劃,完成冬奧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冷凝塔夜景照明及外觀改造、冬奧文化休閑廣場改造工程,建立多語言指引的標識系統﹔同步策劃啟動主題論壇、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激發居民參與建設家園、美化家園的熱情,促進冬奧社區品牌建設,讓冬奧社區成為北京冬奧會一張靚麗的名片。
結束語
隻爭朝夕,不負韶華。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石景山區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全區進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推進、全面提升的關鍵時期。石景山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部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緊抓住北京舉辦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兩大機遇”,牢牢把握國家級產業轉型發展示范區、綠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綜合服務區和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態宜居示范區的“三區定位”,努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到細致精致極致,實現“一枝獨秀”,高水平建設好首都城市西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