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廣集社會資源 活化利用7處文物建筑

2020年01月06日22:18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1月6日電 (鮑聰穎 張海濤)“把文物資源開發出來,切實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今天上午,記者從西城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發布會獲悉,作為北京營城建都肇始之地的西城區,今天公布了一項讓7處文物建筑“活”起來的項目——西城區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計劃。該計劃旨在吸引有情懷、有專業、有實力的社會機構及民間資本參與到西城區文物資源開發利用中來,使文物建筑在有效保護的同時,得到科學合理開發。

此次發布的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包括體現會館及名人文化的歙縣會館和晉江會館,體現商業文化的錢業同業公會、西單飯店舊址、聚順和棧南貨老店舊址,體現戲曲文化的梨園公會,體現北京城市近代發展進程的新市區泰安裡。目前,7處文物建筑均已完成騰退,並列入政府文物修繕計劃。

“以上建筑每一處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精彩故事,傳遞著北京獨特的歷史文化信息。”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劉冀介紹,西城區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文物保護任務艱巨,合理利用潛力巨大。全區現有不可移動文物36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9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86處,一般文物179處。

劉冀介紹,西城區自2016年開展文物建筑集中騰退工作,4年來已啟動實施52個項目,目前已有30個項目完成騰退。2019年,新市區泰安裡、護國觀音寺、福州新館文物修繕工程已完工,福州新館已作為北京市林則徐禁毒教育基地實現對社會公眾開放,京報館、雲南新館等7個文物修繕工程已經啟動。

近年來,北京市西城區積極探索文物管理社會化發展途徑。2018年開展沈家本故居、郭守敬紀念館社會化運營。2019年初,出台《北京市西城區關於促進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開放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文物建筑社會化利用的基本方向、基本原則和管理機制,后續完成了相應配套制度的編制工作。匯集社會力量參與名城保護,探索西城特色的老城更新模式。

記者獲悉,參與本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計劃應具備的基本要求為:7處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方向可以是文化交流、文化旅游、文化體驗、非遺傳承等方面。每個項目都要單辟展室,充分展示文物建筑的歷史文化內涵,並對外開放。項目經營中不得以各種名義對公眾參觀設置門檻﹔並且必須堅持自主運營,不得將建筑作為轉租、承包、轉讓、抵押等資產經營﹔同時確保公共安全,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記者了解到,擬參與本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計劃的社會機構可按照如下流程漸次推進:信息獲取、前期咨詢、項目策劃、項目評審、項目確定。詳細項目信息將在西城區人民政府和北京產權交易所官方網站同步發布。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