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全球組網給我們帶來哪些便利?

2020年06月24日08: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北斗”全球組網給我們帶來哪些便利?

昨天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至此,北斗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面完成。隨著北斗衛星的全球組網,“北斗”將如何推動生產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創新?又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

70%以上中國智能手機有北斗服務

“高大上”的北斗導航,已經不知不覺“飛入尋常百姓家”。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透露:“在中國入網的智能手機裡面,已經有70%以上的手機提供了北斗服務。”

自2000年我國發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以來,歷經20年建設發展,北斗系統已經廣泛應用於國計民生各個領域。

當你還在為找不到共享單車或不確定哪裡能停車而煩心,北斗衛星提供的定位服務已經在幫你。哈啰出行數據算法首席科學家劉行亮告訴記者,目前,全國超過360座城市的哈啰單車已全線適配北斗。每輛哈啰單車的智能鎖內均包含北斗定位裝置,智能鎖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向哈啰數據中心發送車輛定位信息。未來,隨著北斗全球系統建成,“中國北斗”將進一步造福全球,也將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

北斗導航型芯片等產品銷量突破1億片

據統計,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北斗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正在構建以北斗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並正在成為北斗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推動著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經過多年發展,北斗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北斗基礎產品已實現自主可控,國產北斗芯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多款北斗芯片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水平達到22納米。

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斗導航型芯片、模塊等基礎產品銷量已突破1億片,國產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分別佔國內市場30%和90%的份額。

小到安全帽也能用上北斗系統

小到一頂安全帽,大到交通運輸、農林牧漁……北斗系統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福建廈門220kv李林變電站建設現場,記者看到,現場工作人員戴的安全帽和以往不同,帽檐下方多了許多小按鈕,這是集成了北斗高精度授時定位模組的安全帽。工作人員介紹,安全帽還集成了包括一鍵拍照實時上傳功能,可讓后台安全監督人員第一時間了解現場施工情況,還有緊急狀態自動報警、一鍵求救、照明等許多實用的安全功能。

有了北斗衛星系統,電網公司的員工在無通信公網地區作業時,隻需要攜帶一個小小的“短報文通信終端”,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后,就可以讓普通的手機具備了發送北斗短報文的能力,將現場情況和位置信息發到后方人員的手機裡。

在交通運輸方面,北斗系統廣泛應用於重點運輸過程監控、公路基礎設施安全監控、港口高精度實時定位調度監控等領域。截至2019年底,國內超過65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200余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余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斗系統。文並圖/新華社

內存

除北斗外還有哪些全球導航系統?

除了北斗,目前全球還有三個全球導航系統建成或在建: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和歐盟伽利略。其中美國的GPS上世紀就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在我國也有龐大應用。為了打破GPS的壟斷地位以及給國家安全多領域帶來的隱患,我國1994年啟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自主研發建設,從立項論証到啟動實施、從雙星定位到區域組網,再到覆蓋全球。

26年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共組織了44次北斗發射任務,利用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先后將4顆北斗一號試驗衛星、55顆北斗二號和北斗三號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成功率100%。特別是2017年開啟全球組網以來,兩年半時間高密度執行18次發射任務。文/本報記者 雷嘉

揭秘

6月16日發射前為何按下“暫停鍵”?

根據此前公布的發射時間,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原定於6月16日發射,但因技術原因推遲。從“暫停”到“重啟”,這次發射究竟經歷了什麼?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李聃。

據李聃回憶,6月15日晚,發射隊正在進行負12小時射前功能檢查時,發現了一個技術問題,導致壓力數據低於設計指標要求,隨即發射隊進行了問題排查工作,並且在短時間內就找到了故障點。雖然經過排故,指標已經正常,但是在發射前航天人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帶疑點加注、不帶隱患上天,因此北斗工程指揮部針對這個技術問題,進行了慎重研究。經過討論,指揮部決定推遲此次發射。

問題出現后,火箭研制單位連夜組織相關單位在北京進行了問題還原,並進行了前后方結果比對,証明了問題發生的原理,為6月18日歸零評審會的召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完成歸零工作后,發射隊立即投入到新一輪發射准備中。在各部門協同配合下,6月22日進行了常規燃料的加注工作,在6月23日順利完成火箭發射前的准備工作,並最終成功實施發射任務。

文/新華社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