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黃村站老站房被認定為文物

2020年06月22日08: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西黃村站老站房被認定為文物

  沿用至今的西黃村車站老站房

  文保

  在北京諸多老火車站當中,西黃村車站的知名度並不高,但這座默默無聞的京西小站,卻見証了北京鐵路的百年滄桑。在民間學者、文物部門、鐵路單位歷時一年多的努力之下,西黃村車站的老站房,於近日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京門鐵路僅存老站房

  獲不可移動文物身份

  “經專家鑒定,該建筑具備文物建筑的三大價值,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近日,鐵路文化學者王嵬,收到蓋有“石景山區文化和旅游局”公章的《不可移動文物認定表》。經過一年多的等待,老站房的文物身份終於塵埃落定。文物建筑的三大價值,即歷史價值、科技價值、藝術價值。

  西黃村站坐落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系京門鐵路上的四等貨運車站。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車站看到,百年歷史的老站房沿用至今,坐北朝南分成兩部分。

  南側的坡頂平房外牆鑲水泥站牌,陽刻“西黃村站”粗宋體大字。王嵬告訴記者,此房屋為1949年以后擴建,與北側最初的老站房連通。

  北青報記者觀察發現,最原始的老站房呈長方形,為6柱5間磚木結構,磨磚對縫、窗口拱券精美,工藝明顯優於南側的增建房屋。但受改擴建、涂料覆蓋等影響,其原貌或有改變、或被掩藏。若非內行,很難發現這是一座百年建筑。

  王嵬介紹說,京門鐵路系京張鐵路支線,由詹天佑先生勘測設計,1908年建成通車,清末民初在西黃村設站。歷經百余年,老站房主體結構基本完整,正門上方西洋式拱心石尚存,遺憾的是最初的站匾已消失。經調查,隨著2003年門頭溝站老站房被拆除,西黃村站成為京門鐵路唯一歷史超過百年的老站房,是北京鐵路史上的“活文物”,但老站房並無文物身份。為此,王嵬將搜集到的歷史信息整理成《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表》,於2019年2月1日遞交至石景山區文物部門。

  個人申請文物認定

  在石景山區屬首例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以個人名義遞交文物認定申請,在石景山區尚屬首例。石景山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先必須感謝王嵬提供的線索,擴寬了他們的文物視野。在文物認定過程中,他們委托第三方鑒定機構,和鐵路部門溝通,並邀請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的專家進行鑒定。大家多次去現場調研,最終將西黃村火車站老站房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該負責人表示,根據北京市《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的,文物行政部門應在向申請人送達《不可移動文物認定表》后60天內,將認定結果向市文物行政部門備案,並以網上公告、新聞媒體發布等形式向社會公告。與此同時,他們准備制作文保標識,未來將安裝在文物建筑上。

  王嵬為保護鐵路老建筑

  遞交多項文物認定申請

  1990年出生的王嵬,多年專注於鐵路遺跡的田野考察、歷史文化研究,著有《我的京張鐵路》一書。從2015年至今,他通過向文物部門遞交《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表》的途徑,使多處鐵路歷史建筑獲得了文物身份,分別是:京張鐵路清河車站老站房、下花園蒸汽機車水塔、昌平車站老站房、西撥子車站建筑群、康庄車站建筑群、康庄機車房建筑群、龍潭溝44號橋﹔京漢鐵路竇店車站老站房、周口店車站老站房遺跡﹔京張鐵路京門支線西黃村車站老站房。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除上述認定項目外,王嵬還有多項文物認定申請,遞交后一年多尚無結果。這些項目全部是和鐵路相關的老建筑,涉及豐台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大興區、西城區、海澱區。

  文並攝/本報記者 崔毅飛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