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洋“雲接訪” 了結24年難解離婚案

為全國首例通過“雲技術”成功化解的跨國涉訴信訪案件 

2020年06月22日07:5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跨洋“雲接訪” 了結24年難解離婚案

  本報訊(記者 高健)海澱法院近日利用“雲技術”進行了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接訪,法官在詳細調查案件情況的基礎上,本著“充分尊重、疏導情緒、分清事實、講明法理”的原則,與信訪人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交流,最終通過有理有據、深入淺出的講解,讓信訪人簽署罷訪筆錄,為這起24年“不能了結”的離婚案畫上了句號。這也是全國首例通過“雲技術”成功化解的跨國涉訴信訪案件。

  據介紹,這是一起在加拿大居住的信訪人越級信訪的擬終結信訪案件。楊萍(化名)曾於1996年在本市某法院與丈夫李某以調解的方式離婚,並對雙方共同財產做了分割。然而,去年楊萍在海澱法院以離婚后財產糾紛為案由,把李某告上法庭,要求分割其在公司中一半的股份及在婚姻存續期間的現金收入10萬元,並追究其在離婚期間欺騙行為的責任。法院經審理認為,楊萍與李某的離婚調解書已發生法律效力,現楊萍要求重新分割該公司的股權及現金收入,缺乏法律依據。楊萍也未能就李某在離婚過程中存在欺騙行為充分舉証,故法院依法判決駁回其訴求。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但楊萍依舊不服,信訪至最高法院。

  今年4月,市高級法院將案件挂賬至海澱法院,要求海澱法院對此案作信訪終結前最后的復查工作。收到案件后,法官王志勇聯系了楊萍,可楊萍稱現正在加拿大從事學術交流活動,加上北美地區疫情嚴重,暫時無法回國,但其依然堅持自己對案件的訴求。案件跨度時間長、細節多,不可能通過電話講清楚,王志勇在詢問法院技術人員后,向楊萍建議,通過“雲接訪”的方式解決問題。雙方把“雲接訪”的時間定到了北京時間6月17日下午2時。

  為了做好這次跨越太平洋的接訪,王志勇不僅詳細查閱了法院相關判決,以及24年前其他法院審理的離婚案件,還對楊萍的工作和情感、性格等背景做足了功課。“雲接訪”開始后,王志勇並沒有直接從案件說起,先從正在發生的疫情聊起,囑咐楊萍在異國他鄉要做好防護,注意安全。在一種輕鬆溫暖的氛圍下,二人的談話逐漸切入正題。王志勇耐心傾聽了楊萍對20多年前那段不幸婚姻滔滔不絕的傾訴后,借用楊萍所熟悉的建筑領域的例子,為她解釋了生效裁判既判力的問題﹔講清了民事法律中關於20年最長訴訟時效的法律規定﹔向她出示了她在離婚案件調解過程中有關在得到房子的前提下放棄公司財產的筆錄記載和其親筆簽字……

  法官的講解有理有據又深入淺出,更主要的是,法官對楊萍的不滿與委屈給予了充分的理解與同情,通過自己辦理過的相似案例,勸導對方走出失敗婚姻的陰影,過好當下的生活。法官的話漸漸驅散了楊萍心中的陰霾。“感謝王法官您如此耐心細致的講解,對於我的疑問,您總是能夠立刻找到卷中的証據和對應的法條,可見您真的用心對我的案件進行了復查。此外,還要感謝您分享給我的故事和體會,感謝您對我的理解和勸慰,我一定會好好生活,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楊萍最終決定對海澱法院的案件息訴罷訪,並通過“雲系統”,當場簽署了息訴罷訪筆錄。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