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斌)北京市正在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飛機防治作業,面積近150萬畝次,涉及豐台、大興、海澱、順義、昌平、房山、懷柔、通州、平谷和門頭溝等10個區。飛機防治的目的是防治林業病虫害,目前重點防治對象是第二代美國白蛾幼虫。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飛機防治所使用的藥劑對人畜無毒無害,且撒藥范圍主要集中在五環以外非人口密集區的生態公益林、防護林等林地,遠離居民生活區,不會對市民生活造成影響。
北京市林業保護站防治科科長趙佳麗介紹,飛機防治是指利用多種類型的飛機為噴撒器械搭載平台,開展超低空作業,這是廣泛用於農林業病虫害防治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具有施藥范圍廣、精准度高、用藥量少等優勢,被世界各國普遍應用。北京從1979年開始實施飛防工作,到今年已經持續了41年。
目前,全市飛機防治工作分為三個階段,分別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開展。自5月中旬開始到8月中旬,是夏季防治階段。“重點防治第二代美國白蛾幼虫,兼防國槐尺蠖、板栗害虫、桃柱螟等。”趙佳麗介紹,今年全市計劃開展996架次飛機防治作業,目前已完成377架次。
昨日早上6時許,北青報記者來到位於門頭溝區的京浪島文化體育公園。湖心島上,一架AS350型輕型直升機正在加裝藥劑。隨后,在飛行員的操縱下,直升機穩穩離開地面,飛向門頭溝區的大片山林。飛機起飛后,藥劑在直升機底部50余個噴杆上噴撒而出,白色的藥霧呈扇形伴隨著氣流緩緩散開。據了解,每架次飛機可以覆蓋1500畝林木的防治,飛行時距樹梢高度最低可達5米,飛行過程中可自由調頭,作業精細度更高,能使藥更好地附著在樹木上。
有市民擔心,飛機撒藥是否會對人畜造成危害?對此,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本市飛機防治的區域是五環以外非人口密集區的生態公益林、防護林等林地,通常都是市民不易到達的區域。所使用藥劑也是低毒、低殘留無公害藥劑,這類藥劑隻對昆虫的生長發育有影響,對人畜無毒、無害,不會對市民晾晒衣物、吃東西、郊游等生產生活造成影響。
同時,執行藥劑噴撒任務的每一架次飛機,其藥劑撒落的范圍、需要避讓區域都經過充分考量和准確計算。為確保萬無一失,本市已開始使用“飛機防治作業質量監測監管平台”。飛機起飛后,林保人員可在手機端和電腦端實時查看飛防路線、飛防區域、面積大小以及藥劑噴撒的瞬間流量等情況,生成飛防作業報告,科學判定防治效果。攝影/何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