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布27項措施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06月10日16:09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6月10日電 6月9日,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關於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准確把握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趨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拓展前沿科技應用場景,不斷優化新興消費供給,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全面改革創新政府服務,培育壯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北京經濟新增長點,為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新活力。全文如下: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2020年6月9日)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促進北京經濟平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准確把握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趨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拓展前沿科技應用場景,不斷優化新興消費供給,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全面改革創新政府服務,培育壯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北京經濟新增長點,為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二、把握新基建機遇,進一步厚植數字經濟發展根基

抓住算力、數據、普惠AI等數字經濟關鍵生產要素,瞄准“建設、應用、安全、標准”四大主線謀劃推進,力爭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網絡基礎穩固、數據智能融合、產業生態完善、平台創新活躍、應用智慧豐富、安全可信可控的新型基礎設施。

(一)建設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擴大5G網絡建設規模,2020年底前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3萬個,實現五環內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室外連續覆蓋,五環外重點區域、典型應用場景精准覆蓋,著力構建5G產業鏈協同創新體系,推進千兆固網接入網絡建設。優化和穩定衛星互聯網產業空間布局。以高級別自動駕駛環境建設為先導,加快車聯網建設。構建服務京津冀、輻射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工業互聯網賦能體系,加快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北京)建設。

(二)建設數據智能基礎設施。推進數據中心從存儲型到計算型升級,加強存量數據中心綠色化改造,加快數據中心從“雲+端”集中式架構向“雲+邊+端”分布式架構演變。強化以“筑基”為核心的大數據平台建設,逐步將大數據平台支撐能力向下延伸,構建北京城市大腦應用體系。提升“算力、算法、算量”基礎支撐,打造智慧城市數據底座。推進區塊鏈服務平台和數據交易設施建設。

(三)建設生態系統基礎設施。加強共性支撐軟件研發,打造高可用、高性能操作系統,推動數據庫底層關鍵技術突破。培育一批科學儀器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鼓勵建設共享產線等新型中試服務平台。支持各類共享開源平台建設,促進形成協同研發和快速迭代創新生態。加強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完善協同創新服務設施。

(四)建設科創平台基礎設施。以國家實驗室、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牽引,打造多領域、多類型、協同聯動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突出前沿引領、交叉融合,打造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協同創新的研究平台體系。圍繞腦科學、量子科學、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以創建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為牽引,打造產業創新平台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台,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機構。

(五)建設智慧應用基礎設施。實施智慧交通提升行動計劃,拓展智能停車、智慧養老等智慧社區和智慧環境應用。加快構建互聯網醫療服務和監管體系,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加強AI輔助診療等技術運用。引導各類學校與平台型企業合作,開發更多優質線上教育產品。支持企業建設智能協同辦公平台。推動“互聯網+”物流創新工程,推進現代流通供應鏈建設。加快傳統基建數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級。

(六)建設可信安全基礎設施。促進網絡安全產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擁有網絡安全核心技術和服務能力的優質企業,支持操作系統安全、新一代身份認証、終端安全接入等新型產品服務研發和產業化,建立可信安全防護基礎技術產品體系,形成覆蓋終端、用戶、網絡、雲、數據、應用的安全服務能力。支持建設一體化新型網絡安全運營服務平台,提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安全保障能力。

三、拓展新場景應用,全力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

聚焦人工智能、5G、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生命科學、新材料等領域,以應用為核心,通過試驗空間、市場需求協同帶動業態融合、促進上下游產業鏈融通發展,推動新經濟從概念走向實踐、轉換為發展動能,促進科技型企業加快成長。

(七)實施應用場景“十百千”工程。建設“10+”綜合展現北京城市魅力和重要創新成果的特色示范性場景,復制和推廣“100+”城市管理與服務典型新應用,壯大“1000+”具有爆發潛力的高成長性企業,聚焦“三城一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等重點區域,加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推廣應用,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大市場空間,培育形成高效協同、智能融合的數字經濟發展新生態。

(八)加強京津冀應用場景合作共建。將工業升級改造應用場景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重要內容。聚焦津冀鋼鐵、裝備、石化等重點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升級改造需求,深入開展需求挖掘和技術梳理,支持企業參與津冀應用場景建設。加快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合作,共同構建區域產業創新生態。

(九)增強“科技冬奧”智能化體驗。圍繞辦賽、參賽、觀賽等重點環節,加強數字孿生、雲轉播、沉浸式觀賽、復眼攝像、多場景一臉通行等智能技術的體驗布局。建設奧林匹克中心區、延慶賽區、首鋼園區三大智慧示范園區,推動自動駕駛、智慧導覽、高清直播、虛擬體驗、智能機器人、數字化3D重建等技術在園區應用。

(十)推動央企應用場景創建。深入對接金融、能源、電力、通信、高鐵、航空、建筑等領域在京央企,圍繞科技金融、智慧能源、數字建筑、智能交通、智慧工廠以及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的技術需求,共同組織凝練一批具有較大量級和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應用場景,推動工業互聯網、智能裝備制造、大數據融合、現場總線控制等領域企業參與央企應用場景建設。

四、挖掘新消費潛力,更好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

順應居民消費模式和消費習慣變化,深化消費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消費產品和服務標准體系建設,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品質化消費需求。

(十一)舉辦北京消費季活動。以“政策+活動”為雙輪驅動,組織開展貫穿多個重要節假日的促消費活動,促進線上線下全場景布局、全業態聯動、全渠道共振,實現千企萬店共同參與,周周有話題、月月有活動,激發消費熱情,加快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十二)支持線上線下融合消費。倡導綠色智能消費,實施4K進社區工程,在重點商業街布局8K顯示系統。發揮本市大平台大流量優勢,拓展社群營銷、直播賣貨、雲逛街等消費新模式,支持線上辦展。鼓勵線上企業推廣移動“菜籃子”、門店宅配、無接觸配送等新項目,引導企業建設共同配送服務中心和智能自提櫃相結合的末端配送服務體系。

(十三)擴大文化旅游消費。鼓勵景區推出雲游覽、雲觀賞服務。實施“漫步北京”“暢游京郊”行動計劃和“點亮北京”夜間文化旅游消費計劃,引導市民開展家庭式、個性化、漫步型旅游活動。繁榮首店首發經濟,培育發展一批網紅打卡新地標,滿足年輕時尚消費需求。支持線上體育健康活動和線上演出發展。加強國產原創游戲產品前期研發支持,提高精品游戲審核服務效率。

(十四)便利進口商品消費。支持跨境電商保稅倉、體驗店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大開展跨境電商“網購保稅+線下自提”業務的企業范圍,推進跨境電商進口醫藥產品試點工作,提升航空跨境電商、跨境生鮮等物流功能。爭取保稅貨物出區展覽展示延期審批流程優化。加快落實國家免稅店創新政策,優化口岸、市內免稅店布局。

(十五)優化升級消費環境。支持企業創制標准,率先落實以企業產品和服務標准公開聲明為基礎、第三方機構開展評估的企業標准“領跑者”制度。完善生活性服務業標准規范。以首都功能核心區為重點,以市場化方式推動老城區百貨商場、旅行社和酒店提質升級。

五、實施新開放舉措,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發揮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與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疊加優勢,搭建更高水平開放平台,著力構建具有北京特點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以高水平的開放贏得高質量的發展。

(十六)全面升級服務業擴大開放。制定服務業擴大開放升級方案,推動“雲團式”產業鏈集群開放,實現“產業開放”與“園區開放”並行突破。加快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創新升級,爭取設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積極推動北京亦庄綜合保稅區申報。建設面向全球、兼顧國別特色的國際合作產業園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做強雙樞紐機場開放平台,提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國際航線承載能力。高標准辦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

(十七)高質量建設自由貿易試驗片區。發揮臨空經濟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三區”疊加優勢,分階段推出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制度創新清單,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全面推廣實施“區域綜合評估+標准地+告知承諾”開發模式,編制重點產業招商地圖和產業促進政策,加快建設成為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家航空科技創新引領區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

(十八)加大重點領域開放力度。將金融開放作為建設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全球財富管理,推動跨境資本有序流動,探索本外幣合一的賬戶體系,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專業服務水平,加強金融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推進科技服務業開放,促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開放中全面創新,吸引世界知名孵化器、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等落地,建設海外創投基金集聚區。加快數字貿易發展,建立健全數字貿易交易規則,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推進文化國際交流合作和旅游擴大開放,深化專業服務領域開放改革。

(十九)完善開放保障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機制,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多元化保護格局,完善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提升貿易便利化,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和應用領域,申報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推行准入、促進、管理、保護多位一體的外商投資服務機制。優化國際人才服務保障,建設外籍人才服務體系,完善國際醫療、國際學校等生活配套服務。

六、提升新服務效能,著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主動適應新動能加速成長的需要,研究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政策4.0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更大力度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精准幫扶企業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二十)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細化審批標准,定期開展評估。更大力度清理備案事項、証明事項,規范中介服務,試點“備查制”改革,全面清理影響市場主體經營准入的各種隱性壁壘。推進“証照分離”改革,清理職業資格和企業資質,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不斷降低准入門檻。積極爭取建筑師負責制試點。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線上“非接觸”監管,建立健全行政處罰裁量基准制度和執法糾錯機制,規范監管執法行為,減少不當干預。

(二十一)提升服務企業效能。全面實施一次性告知清單制度,深化“辦好一件事”,優化新業態“一件事”辦理流程。優化商事仲裁,增強國際商事仲裁服務能力,提升商事案件審判質效,強化企業破產管理。設立政策兌現窗口,推行政策兌現“一次辦”。完善企業“服務包”制度,建立由市、區兩級主要領導牽頭的定期走訪企業機制,暢通政企溝通渠道,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二十二)加快打造數字政府。健全公共數據目錄,統一數據接入的規范和標准,制定數據開放計劃,優先將與民生緊密相關、社會迫切需要、行業增值潛力顯著的公共數據納入開放清單。深化大數據精准監管,出台政府與社會數據共享治理規則,打破“數據煙囪”和“信息孤島”。實施政務網絡升級改造,完善1.4G專網覆蓋。提升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設水平。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一網通辦”,大力推進“不見面”審批。改造升級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推動信用承諾與容缺受理、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應用。

(二十三)精准幫扶中小微企業。完善中小微企業數據庫,精准幫扶科技創新、基本生活性服務業等行業的中小微企業,特別是餐飲、住宿、旅游、影院劇場等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加強政銀企數據共享,提高中小微企業首貸比例、信用貸款比例,大力推廣供應鏈融資,鼓勵銀行強化首貸中心、續貸中心特色化產品配置,加強進駐銀行考核評價。用好用足再貸款再貼現專項政策。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大力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建設一批細分行業互聯網平台和垂直電商平台,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服務商。鼓勵專業服務機構企業上雲,打造中小企業數字賦能生態。

七、實施保障

(二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主管市領導按照職責分工每月專項調度、協調推進。各區各部門各單位建立相應推進機制,主要負責同志親自研究部署和組織推動相關工作。各相關部門抓緊制定實施細則,盡快形成“1+5+N”政策體系。

(二十五)完善投入機制。制定“五新”政策資金保障方案,統籌用好財政資金、產業基金,提升政府資金使用績效。完善社會資本投入相關政策,切實降低准入門檻,做好社會資金投資服務。

(二十六)創新服務監管。堅持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政府服務在行政審批、政策支持、標准規范、資源開放等方面的科學性、靈活性和針對性。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建立市級統籌研究協調機制,探索適用於新業態新模式的“沙箱監管”措施。

(二十七)確保落地實施。堅持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各牽頭部門盡快梳理形成“五新”政策項目清單。加強督查督辦,制定督查任務台賬和項目台賬,定期跟蹤問效。各區各部門各單位定期聽取企業和群眾對政策落實的意見建議,針對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完善政策。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