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響應”不等於萬事大吉

2020年06月07日10:2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三級響應”不等於萬事大吉

  京平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是幾天來市民尤為關注的話題。“進社區不再要求測體溫”“可舉辦一定規模的會議、會展、體育賽事和演出”“基礎教育各學段、高校師生有序返校復課”……防控措施的變化,正帶來新的生活之變。

  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是全民抗疫的戰果,也是針對當前形勢作出的科學研判。自4月30日北京將響應級別下調至二級后,繼續堅持高標准常態化防控策略,經過“五一”小長假、全國兩會、高三初三開學等“壓力測試”,疫情無異常反彈,總體局面持續向好。就全國來看,5月以來境外輸入病例大幅下降,每日報告數總體呈零星個位。眼下,雖然全球疫情短期內難以有效控制,但國內防控屏障穩固,本土疫情已基本阻斷,民眾防范意識普遍較強,境外輸入風險可防可控。北京再次下調響應級別具備充足條件,也充分回應了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現實需求。

  必須看到,下調響應級別並不等於“警報解除”、萬事大吉。三級響應仍是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響應級別,我們也仍然處於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全球大流行時期,許多國家“帶疫解封”帶來的風險不容小視。而隨著國內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加速,頻繁高密度人群流動也帶來了聚集性風險,北京這座大城依然面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一旦出現防控漏洞后果不堪設想。還是那句話,疫情還沒有過去,不能有盲目樂觀、鬆勁懈怠的思想﹔防控舉措“戰術”變化了,絕不意味著防控標准降低、防控力度減弱。

  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對常態化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實上,三級響應級別下的每一項防控“戰術”變化,都有明確的限定條件。比如,“舉辦會議可不戴口罩”,必須建立在嚴格消毒通風、健康監測、保持社交距離的基礎上﹔再如,“限流開放體育健身、博物館等室內場所”,需要保証落實經營主體責任、完備應急預案等前提。簡而言之,響應級別調整之后,需要知道什麼事可為,更需要知道什麼事不可為。

  首都疫情防控對全國具有重要標志性意義,容不得半點閃失,要始終繃緊防控這根弦,深刻認識到疫情防控仍然處在大考中。我們要倍加珍惜、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戰果,克服麻痺鬆勁心理,堅持科學防控、精准施策、有效應對,落實“四方責任”,做到“三防”“四早”“九嚴格”,持續抓好常態化防控。廣大社區作為疫情防控的第一線,要繼續堅持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繼續嚴格環境衛生整治。對每一位市民而言,也不能絲毫放鬆對自己、家人衛生健康情況的關注。從我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做起,將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等“戰時習慣”,與垃圾分類投放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堅持下去,就是為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建設宜居家園貢獻力量。

  歷經疫情大考,北京在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城市精細化治理等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市民們也擁有了更加成熟的心態。力戒疲沓鬆懈,強化防控意識,謹記“限制條件”,以實際行動加固抗疫防線,我們的生活將更健康、更穩健、更從容。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