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美人”綠絨蒿首次平原露地栽培開花 亮相北京植物園

2020年05月21日15:18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5月21日電(池夢蕊)近日,有著“高原美人”之稱的珍貴植物綠絨蒿在北京植物園裡欣然綻放,這是綠絨蒿在我國平原地區的首次露地栽培開花展示。市民游客可在園區的宿根花卉園裡欣賞到這種原本生長在雪域高原上的珍貴植物。

“綠絨蒿”是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的統稱,是喜馬拉雅地區眾多高山植物的明星物種,被歐洲人稱為“喜馬拉雅藍罌粟”。它花型碩大、色彩艷麗、姿態優美,也是著名的觀賞花卉。全球已知的綠絨蒿屬植物共有49種,1種產自西歐,其余48種均產自我國。目前,我國有38種綠絨蒿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從海拔3000米的高山灌叢草甸到5500米的高山流石灘地帶,都可以看到它們艷麗的身影,被稱為“離天最近的花朵”。

綠絨蒿絕大多數種類分布在中國,但因為栽培條件的限制,國內鮮有專業人士致力於綠絨蒿的栽培、展示等研究工作,而英國和美國等國家對綠絨蒿的收集栽培育種工作卻早已成熟。我們國人如果想一睹綠絨蒿的芳容還要去到國外或者海拔高的雲南的深山裡。因此進行綠絨蒿的栽培研究工作對中國的園藝具有重要的意義。

北京植物園綠絨蒿課題組由王雪芹、劉恆星和曹穎三位科研人員組成,副總工程師郭翎多次進行指導,並積極與麗江高山植物園以及中甸高山植物園合作開展引種工作。2017年3月,課題組分別從中甸高山植物園、麗江高山植物園和相關種子公司引種綠絨蒿種子10種,通過實驗獲得了一批綠絨蒿小苗。由於沒有高山溫室,課題組在養護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難題,如種子萌發率較低、種苗移栽成活率低、培養箱空間不足等。課題組力排眾難,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探索,終於將綠絨蒿人工培育成功,使其於2018年5月在園區植物研究所內綻放,實現了綠絨蒿在我國平原地區的首次開花!

2019年4月,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延慶舉辦,由北京植物園栽培的“綠絨蒿”首次亮相中國館地下一層珍稀瀕危植物展,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同時表現優異的綠絨蒿在世園會舉辦的多項競賽中分別榮獲特等獎、銀獎和銅獎。世園會結束后,課題組致力於實現綠絨蒿的露地栽培,開始了新的挑戰。

此次開花的“總狀綠絨蒿”是課題組於2018年自雲南引進的種子,並於當年8月份播種,2019年10月份放入冷庫進行春化處理,2020年3月中旬出冷庫進行露地栽培,3月中下旬,當遇到夜溫0℃以下時,課題組就在夜間用塑料布覆蓋,以免凍傷植株。4月下旬到5月上旬,天氣不穩定,當白天的溫度超過25℃時,課題組會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進行遮陰,遮陰前后進行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並適當降溫。4月下旬“總狀綠絨蒿”陸續現蕾,5月中旬開始開花。

同樣經過精心栽培的“藿香葉綠絨蒿”、“桔紅燈台報春”等高原植物,此次也將亮相宿根花卉園,讓廣大市民游客在平原地區也能一睹高原花卉的獨特風採。預計本次展示花期將持續至6月上旬。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