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今年再啟動15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 居民可看“菜單”自選改造項目

2020年05月20日17:52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提升改造后的中倉街道西營前街展新顏。(通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 鮮艷的外牆,锃亮的窗戶,一切都是簇新的。站在即將完成綜合整治的北京通州西營前街,住在這裡28年的楊綠明恍然間有一種錯覺:搬進了一個新小區。

西營前街位於中倉街道,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1992年,這裡也算是‘高檔’小區了。”64歲的楊綠明回憶,當年能住進西營前街,羨煞了不少親朋好友。

但這輝煌,在隨后的近30年裡一點一點黯淡了下去:樓體老化破損,道路坑窪不平,管線老舊淤塞,配套設施不完善……歲月的磨洗,使許多老舊小區的樓體、道路和管線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二三十年前配套的基礎設施已滿足不了居民對幸福生活的新需求。

每年實施一批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是區委區政府近十年來長期堅持的一項民生工程——2019年,我區對西營前街等5個項目進行升級改造,建筑面積共計26.35萬平方米。

按照“六治七補三規范”的目標,即:治危房、治違法建設、治開牆打洞、治群租、治地下空間違規使用、治亂搭架空線,補抗震節能、補市政基礎設施、補居民上下樓設施、補停車設施、補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補小區治理體系、補小區信息化應用能力,規范小區自治管理、規范物業管理、規范地下空間利用。

淺咖啡色和淡黃色相間的外牆、嶄新的節能窗時……隔近一年,西營前街舊貌換新顏,相繼完成節能改造、空調和樓體外面線纜規整、樓體內清洗粉刷、上下水改造等工作。受疫情影響,綠化補建、修補破損道路等工程於近日實現復工復產。

改變的不隻有“顏值”,更有“內涵”。

“拿點重東西得緩上幾緩才能提上來,以前常常想,要是有電梯該多好啊。”在永順鎮天賜良園小區,66歲的賈新中如今夢想成真,從去年夏天開始,他每天可以乘坐戶外電梯上下樓了。

據觀察,這部電梯外層採用透光的玻璃材質,而電梯箱則是不透明的,在樓層間設有鋼制的入戶廊橋,既方便美觀又實用。

“歲數越來越大,爬個幾層樓就會氣喘吁吁的,拎桶油、提袋米要休息一兩回才能到家。”賈新中說,現在有了電梯,方便多了。

幫他實現“電梯夢”的正是通州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

老舊小區建設時間長,受條件限制,大多沒有電梯設施。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居民逐漸步入遲暮之年,在日常生活中上下樓極為不方便,加裝電梯成為當下他們方便出行、提高居住品質最強烈的願望。

對於居民多樣化的需求,我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推出“菜單式”服務。

所謂“菜單式”服務就是分為基礎類和自選類。其中,基礎類是必改內容,包括抗震加固、節能改造、樓體清洗粉刷和線纜規整等內容。自選類包括增設電梯、增加文體及養老設施等,業主同意承擔相應責任和費用的前提下,可自己選擇是否實施。

2020年,我區還將對北小園、葛布店北裡、復興南裡、翠屏南裡、萬福家園、瀾花語岸等共15個項目42萬平方米的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整治,切實解決群眾需求,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責編:尹星雲、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