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北京民俗博物館恢復開放,實行線上實名預約購票、錯峰限流參觀。
早上8點半開始,前來參觀的市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掃過健康碼、測過體溫后,憑提前在線上預約的電子票証,有序進入博物館。
“我是一位文化愛好者,以前就經常來這裡參觀,這裡的三多:神像多、碑刻多、楹聯多最吸引我,神像有76司、碑刻有100多通,楹聯就更多了,每次過來,我都會仔仔細細觀看,尤其是這些楹聯,其集齊了真、草、篆、隸、行五種字體,看它們時,就感覺就是在欣賞一場高規格的書法展,也是在感受這楹聯背后的一個個故事。” 正在參觀的一位市民對記者說。
在匯集了元明清三朝民間善會碑刻的東西碑林處,幾位市民一邊駐足欣賞一邊拿出手機拍照﹔在東跨院的“畫福布”區,有市民正在將自己的心願和祈求寫在福布上。
除文物古建外,在北京民俗博物館,也有一場小型室外展覽在舉行。疫情期間,在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線上海報接力活動中,北京民俗博物館選送的“龍袍”“鳳冠”“中藥箱”3張海報入選。目前這3張海報正在全國巡展,市民在博物館的這場小型室外展覽中也可以欣賞到同款海報。
“目前,博物館的展廳、游客中心等室內區域暫不開放,其他區域均開放。游客可以在室外區域游覽欣賞。但是需要全程佩戴口罩,且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北京民俗博物館相關負責人朱羿說。
北京民俗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每天8:30至16:30,市民需提前在北京民俗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或美團、大眾點評進行實名制預約購票。每日分上下午兩個時段分時預約,每時段限額200人。暫不提供團隊接待、講解及線下教育、講座等服務,所有宗教活動也暫不開放。博物館也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及時調整限額人數。(陳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