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勞動者之歌

童朝暉: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挑起重擔

2020年04月26日09:15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17年前的童朝暉臨危受命,擔任醫院SARS病房主任﹔17年后,他再次披挂上陣,請纓上前線、戰新冠。他以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專家組成員的身份前往武漢,和專家組成員一起,負責指導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等六家醫院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他說:“醫生的這種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的一種使命感,見了病人就要救﹔第二我們呼吸專業的特點就是這樣,面對呼吸系統傳染病,我們無形中就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也應該挑起重擔。”這就是他的家國情懷。

踐行初心使命,勇挑抗擊疫情重擔

作為黨員專家,每當國家有需要,童朝暉總是沖在最前線。2003年SARS時,童朝暉38歲。當時,他剛剛從德國學成回國不久。他回憶說:“當年也是沒想那麼多,那會兒還不知道SARS是咋回事,不像現在還有點經驗,那會兒就是往上沖。”他承擔了北京市SARS主檢醫師的任務,每天奔波於北京各大醫院之間,對臨床觀察的患者進行篩查分檢。4月,他成為SARS定點醫院的病區主任,創下了百余SARS患者無一例死亡的戰績。近年,他所在的團隊連續創下了幾個第一:2008年發現了北京市第1例H5N1禽流感患者,2013年診治了北京市第1例H7H9患者,2019年8月發現並救治成功北京市第1例H5N6禽流感患者,2019年11月診斷救治近110年以來北京市首次出現兩例輸入型肺鼠疫患者,無一例醫務人員和患者感染,守護了首都人民的健康。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於2020年1月18日即奔赴武漢,目前仍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負責多家定點醫院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導工作,經常奔波於黃岡、黃石、鄂州、孝感等地指導危重症患者救治。每天投身一線在隔離病房及ICU夜以繼日地指導重症患者的救治,為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和廣大患者樹立了戰勝疫情的信心。

優化診療方案,科學指導防控疫情

在完成一線救治指導工作的同時,童朝暉還及時總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特點,為臨床救治提供優化診療流程、方案,給湖北省各級醫院、支援的醫療隊及全國醫務人員診治新冠肺炎提供了理論與實踐指導,並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提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化情況,他與專家組給有關部門提出了相應的防控措施、資源配置等建議。在臨床上探索了激素,免疫治療,呼吸支持包括體外膜肺技術(ECMO)等治療方案在新冠肺炎中的作用。通過對病情的分析和經驗總結,他與專家組很快探明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特點,制定重症患者的早期識別方法,結合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特點、臨床經驗以及國內外循証醫學証據,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症和危重型的診療方案、呼吸治療流程,規范同行的診療行為。提出“關口前移、積極救治”,相關方案寫入國家衛生健康委第五、六版、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制定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轉運原則及流程,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相關文件下發。結合患者臨床特點及專家組臨床經驗,在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制定新冠肺炎的藥物治療建議。總結重症患者的死亡危險因素,關注高齡、有基礎疾病患者。密切關注輕、普通型患者的病情變化,制定預警指標及相應的治療原則。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延遲插管現象,制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氣管插管的流程及注意事項。提出了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重症醫學需求,以解決新冠肺炎期間醫療資源顯著匱乏問題。童朝暉對疫情防控的科學指導和合理建議挽救了大量重症患者的生命,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對疫情的控制起到巨大幫助。

人物簡介

童朝暉,男,1965年4月出生,籍貫湖北黃岡,博士研究生。1984年4月入黨,北京朝陽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長,全國知名呼吸危重症專家。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第十屆中國醫師獎、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入選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才,並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等科研課題10余項。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