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家企業入駐保定中關村雨林空間

2020年04月17日09:53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107家企業入駐保定中關村雨林空間

  瑪雅文化的有聲圖書館已在雨林空間率先設置。

  本報記者 李如意

  “我是土生土長的保定人,對保定很有感情,平時又喜歡讀書,希望把保定悠久的歷史文化通過聲音的方式記錄下來,傳播出去。”保定瑪雅文化總經理刁俊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2018年她的團隊在保定搭建起了在線音頻分享平台,“從有這個想法時,我們就決定要落戶到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因為這裡有適合小微企業發展的眾創空間——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雨林空間。入駐以來,雨林空間在資金、政策、宣傳等多方面提供了許多幫助。”

  在保定,諸如瑪雅文化這樣的小微企業還有很多。雨林空間創建29個月以來,已有107家初創小微企業入駐,近日雨林空間又獲評國家級眾創空間。一顆顆創新“種子”在這裡萌發。

  入駐雨林空間“毫不猶豫”

  兩年前,刁俊艷看好有聲信息傳播這一領域,決定創業。團隊中有專業的播音主持和內容編輯人員,可以提供優質的本土化有聲內容。疫情期間,他們與保定市文聯合作,在喜馬拉雅平台上線了“戰役最強音”等專輯,展示保定市文藝戰線支援戰疫的有關作品,累計收聽量超過3萬人次。

  項目初期,刁俊艷毫不猶豫入駐了雨林空間,“事實也証明當初選擇是正確的。”她介紹,雨林空間是共享辦公環境,飲水、保潔等一系列服務都由雨林空間負責。雨林空間還會提供創業輔導、專家講座等多方面的服務和咨詢,解決了小微企業初創期的很多難題和困惑。瑪雅科技的“喜馬拉雅朗讀亭”“有聲圖書館”“黨政有聲”等實體設備都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率先上線。目前瑪雅科技的業務范圍已遍布保定市各大區縣,並成功進軍雄安新區。“用聲音傳播信息將成為一個趨勢,未來我們將聚焦本土化內容,把保定的歷史文化以及政務信息傳播給用戶。”刁俊艷告訴記者。

  “熱帶雨林”提供滋養

  作為北京中關村信息谷公司打造的創新創業服務平台,雨林空間目前已在徐州、南寧、銀川、天津濱海新區、保定等多地落地運營。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雨林空間2017年底正式啟動,主要面向成長型小微企業及創業團隊,依托“開放+獨立”“線上+線下”的載體形式,在共享空間內提供助推企業發展的要素。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負責人扈德輝告訴記者,為了給年輕創客團隊提供最具實操性的創業輔導,雨林空間充分發揮創新中心平台資源優勢,聯合17家專業服務機構,聘請18位細分產業領域企業管理者、專家學者作為創業導師,為入孵初創企業團隊提供系統支持。

  雨林空間已舉辦創業沙龍、政策解讀會、金融對接會、創業大講堂共計25場次,參與人數近千人。扈德輝介紹,很多年輕的創客團隊在這裡收獲雙創經驗,並在交流學習中不斷提升,“可以說,這裡的小微企業享受‘熱帶雨林’的滋養。”

  截至2020年3月,雨林空間注冊辦公企業107家,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電網、科技服務等多個產業領域。科技企業數量超過65%﹔成功孵化培育30余家省級科小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科技小巨人企業。今年3月,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雨林空間通過公示,成功獲批為國家級眾創空間。

  創新生態系統加速構建

  今年4月28日是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成立五周年的日子。雨林空間主要吸引初創團隊,甚至是“一個人、一個包”這種類型的創客。較成熟的科技企業直接落戶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具有研發、生產需求的企業可入駐保定中關村創新基地,保定的創新鏈條愈發完善。

  截至2019年年底,保定中關村注冊辦公企業371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佔比70%,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近30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余項。天壇醫院李佑祥主任的易度機器人、歐亞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遙感所研究員畢思文的量子成像技術、北京大學博士團隊的第三代半導體技術——中創燕園、清華大學的溴化鑭鈰閃爍晶體——華凱光子等先進技術成果均已落地保定,快速發展。入駐企業2019年營收突破20億元,其中研發投入超過1億元,企業知識產權數量達到600余件。

  從來到保定第一天起,扈德輝就將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的目標確定為“構建創新生態系統”。五年后,他再次提及這個目標,“良好的口碑讓更多好項目願意落到我們這裡。作為平台企業,我們要匯集政策、資本、人才和技術,還要幫助企業尋找、匹配這些資源。隨著創新中心的工作逐漸深入,這裡的企業橫向、縱向的關聯度越來越高,這也能提高當地整體的創新能力。”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