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線上教學採用過程評價等方式保証質量

2020年04月14日09:17  來源:北青網
 

  昨天,北京正式啟動中小學線上學科教學,市級、區級課程資源逐步上線,集中時間完成學科課程教學任務。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本市部分中小學校獲悉,隨著線上學科教學的開展,各校在教學模式、學習評價等多方面紛紛“出招”,保証學生線上學習質量。

  上課順序自選

  抗疫知識融進學科知識學習

  根據市教委要求,要嚴格控制學生線上學習時間,學生每天線上學習時間不超過半天,小學階段每節課不超過25分鐘,中學階段每節課不超過35分鐘。不要求統一集中觀看課程,學生可自主安排當日應觀看的線上課程順序。

  “學生每天的學習任務由學校按照課程教學計劃安排。包括學科基礎內容、德體美勞領域專題性主題性教育內容和學生根據自己興趣特長自主選擇的內容。”黑芝麻胡同小學優質教育資源資源帶副校長楊毅介紹,學生可以在一天內靈活安排三部分學習內容的順序。

  其中,學科基礎內容採用市級課程資源,包括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英語,德體美勞領域則結合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設計了專題性主題性教育內容。比如“迎接春天 鮮花送給最可愛的人”,學學和春天節氣有關的詩詞或諺語﹔弘揚傳統文化的專題讓同學們思考“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名字的由來,查一查援助物資外包裝上一句句古詩文的由來和含義等,通過活動實現跨學科內容的整合。

  根據教學內容分級

  安排“線上”或“線下”學習

  “教學內容要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按‘適合線上教學’‘不適合線上教學’‘基本適合線上教學’等分類,並列出分級,劃分出當下線上開講內容。”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讓最適合在線上教學的內容首先上線,一些實驗類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動手實際操作,恐怕就要放到真正開學后講。“做好這一步分類,也是為了今后與線下課程有效銜接。”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像物理、化學和生物這樣的自然科學學科,學生的分組實驗及學科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和創新實驗,在本次4月13日課程安排中,就設置成“必須線下進行”課程等級,不允許用視頻、課件等替代學生的觀察、探索過程﹔而需要教師講解的課標要求的重點、難點,根據知識內容可以用線上教學方式進行的,設置成“線上教學”課程等級﹔學生學科內的研究內容,比如科普類的、課標要求了解、知道類內容,則安排為“學生自主學習”等級,通過教師提供的導學案,學生通過看書、上網查閱、與相關領域的學長、教授交流等方式完成學習。

  設置專門的答疑時間

  過程評價成各校評價“主流”

  學生線上學習存在的疑惑如何解答?通州區馬駒橋鎮中心小學西馬各庄校區執行校長劉君表示,校區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的學習進度獲得學習情況反饋,並在當天下午設置專門的答疑時間,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答疑。

  首師大附通州校區初三年級組長樊青梅也告訴北青報記者,該校初三年級要求學生上完每節課后及時做任務單中的作業,老師會對分數進行及時統計,需要輔導的學生老師還會一對一進行線上輔導。

  線上學習質量如何考評?劉君表示,校區注重學生在過程中的學習。“老師會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課程整合,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怎樣掌握學習方法,更注重過程評價。”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