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業部門發布近期蔬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2020年03月19日13:56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目前即將進入春分時節,溫光條件向好速度加快,北京市蔬菜生產工作也在快速推進。為全面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全力組織春耕生產,做好近期蔬菜生產的技術服務工作,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蔬菜穩定和應急供應,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處室單位、北京市蔬菜創新團隊在對大興、延慶、順義、昌平等區蔬菜基地生產技術服務和情況調研的基礎上形成如下生產技術指導意見,供生產單位參考。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

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生產單位要嚴格落實國務院及北京市相關文件要求,園區應執行嚴格的出入管理制度,外地返京員工務必隔離觀察14天后無異症方可復工,生產或管理工作避免扎堆,確需多人在同一區域工作時必須佩戴口罩,工作過程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流動。

加強溫室蔬菜生產管理

(1)及時進行環境調控

一是調節適宜的溫度,果類蔬菜白天25∼30℃,夜間15∼18℃﹔葉類蔬菜白天18∼22℃,夜間10∼15℃﹔緩苗期果菜白天控制在28∼32℃。二是控制合理的空氣相對濕度,黃瓜、辣甜椒適宜的濕度為60%∼80%,番茄、茄子適宜濕度為45%∼60%﹔葉類蔬菜適宜的濕度為60%左右。三是改善棚內光照條件,及時清洗棚膜,保証棉被上卷到位,讓盡可能多的光照進入棚室。

每天卷起保溫被后立即打開頂風口(不放底腳風)排濕,根據外界氣溫,一般放風20∼30分鐘,隨后關閉風口,待棚內氣溫上升至32℃再次打開風口。后牆有通風口的溫室可在后牆處粘貼塑料薄膜,避免外部冷空氣進入棚內。

(2)及時植株調整

果類蔬菜要及時吊蔓和植株調整,調節秧果關系。在及時去除老、病、黃葉和側枝同時,保持合理的葉果比例,番茄保留功能葉片16片左右、黃瓜保留功能葉片12∼15片,茄子保持35∼40片葉,辣椒保証在40片以上。此外,提倡應用熊蜂授粉等綠色方式提高茄果類蔬菜坐果率﹔保証及時採收,防止贅秧。

(3)正確水肥管理

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並根據天氣和作物長勢精准灌溉施肥。選擇滴頭流量2L/h的滴灌管(帶),番茄等茄果類作物應每行對應一條,甘藍、生菜等作物可2行對應一條﹔單次灌溉量控制15立方米/畝以內。

做好大棚果菜定植和定植后管理工作

(1)定植前准備

棚室准備:提前扣好棚膜、及時翻耕並封棚“烤地”。

整地施肥:畝施腐熟農家肥7∼10立方米或商品有機肥800∼1000公斤、復合肥80公斤作為底肥﹔底肥2/3撒施后深翻30厘米﹔定植前7∼10天作小高畦並覆地膜,高15∼20厘米,畦上口寬50∼60厘米、下口寬80∼90厘米,畦間距130∼140厘米,作畦溝施剩余的1/3底肥﹔畦做好后鋪設滴灌帶並通水檢查,最后覆蓋黑色地膜。

煉苗:定植前一周開始煉苗,苗棚白天溫度降到18∼20℃、夜溫逐步降到10℃,保証幼苗定植后快速緩苗。

(2)定植

擇期定植:平原地區定植日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初,北部冷涼地區定植日期為4月上中旬﹔定植前監測10厘米地溫,連續五天達到12℃以上方可定植。

定植方法:選擇晴天上午定植,定植穴不宜過深,將苗坨放入定植穴后覆土,注意覆土高度不超過苗坨上表面、並將定植穴處地膜封嚴﹔一般畝定植密度番茄3000∼3200株、黃瓜3500∼3800株、辣椒2200∼2500株、茄子2000∼2200﹔定植后及時畝澆10∼20立方米定植水。

(3)定植后管理

緩苗期管理:定植后一周內要盡量提高棚內溫度促進緩苗,當生長點位置溫度達到33℃時開頂風口降溫,切忌開底風口放“掃地風”,棚內盡量保持30-33℃﹔此階段一般不澆水施肥﹔當心葉開始生長時,緩苗期結束。此期間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並做好防“倒春寒”准備:可將舊棉被或草苫圍在棚室四周,還可准備燃燒塊等物資,在低溫來臨時緊急加溫,幫助幼苗度過短暫低溫時期。

蹲苗期管理:緩苗結束后可視土壤墒情澆一次緩苗水,畝灌溉量為10立方米以下,若土壤不干,也可不澆,隨后進入蹲苗期。蹲苗期重點是促進根系生長,要適當降低溫度,白天25∼30℃,超過30℃放風,夜間保持10∼15℃﹔此階段不需要澆水施肥,可進行中耕鬆土2次,以提高地溫、增加土壤透氣性,當株高25厘米以上時,要及時吊蔓。

做好露地蔬菜育苗定植工作

(1)露地喜溫果菜育苗

北京地區喜溫果菜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初定植,近期要做好播種及播后管理。播種前要做好種子消毒,要求基質含水量為40%,播種后澆透水,並覆蓋薄膜保溫保濕,控制發芽溫度25∼30℃,60%種子拱土時在傍晚揭去薄膜,防止烤苗,同時降低夜溫到20℃左右,防止幼苗徒長。

(2)露地耐寒蔬菜生產准備

白菜類選用早熟和耐抽薹品種,4月中下旬定植,提前30天育苗。定植底肥要求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磷酸二銨l0公斤,推薦機械整地起壟,壟高12∼l5厘米,壟距50厘米。

快熟葉菜要搶早播種,大興、順義和通州等平原地區播種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延慶、密雲和懷柔等冷涼山區播種期為4月上中旬。提前澆足底墒水條播或撒播,然后覆蓋地膜,待出苗70%時及時撤去。

提升流通保鮮技術水平

(1)科學採收

根據蔬菜種類、溫度和流通時間等因素確定採收成熟度,對於后熟性強、環境溫度高、配送時間長的蔬菜,可適當提前採收。採收前控水3∼7天,有利於配送保鮮。採收時輕拿輕放,防止機械損傷。

(2)合理分級

將蔬菜分成一級、二級和三級,將不同等級蔬菜分別包裝和定價。對於小規模電商經營者,採用分級模板或對照分級標准原色圖進行分級﹔對於大規模電商經營者,採用自動分選機進行分級。

(3)產地預冷

近期氣溫漸高,採收后的蔬菜宜盡快預冷以消除田間熱,減輕配送途中“捂壞”程度。具備“冷鏈”條件的經營者,可採用冷庫預冷、差壓預冷或水預冷﹔沒有條件的可採用蓄冷預冷或放在陰涼處進行降溫。

(4)保鮮包裝

電商銷售的蔬菜,一般採用透明薄膜、塑料袋、塑料盒或托盤加透明薄膜等包裝形式,對於受到擠壓、摔落易損易爛的番茄等蔬菜,在配送中可採用氣柱袋等包裝保護。

(5)配送保鮮

對於具備“冷鏈”條件的經營者,盡量採用冷藏車進行低溫保鮮﹔如果不具備“冷鏈”條件,可採用泡沫箱、硬酯箱等作為外包裝,並在箱內放置冰袋、冰盒等進行蓄冷保鮮。

做好病害防控與生產監管

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的植保方針,優先應用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各生產單位要嚴格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証制度”,購買農藥要去正規門店採購,採收后要進行農殘檢測,並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可追溯﹔有條件的基地要建立產品品牌並認証,對合格產品進行分級、包裝,張貼產品品牌、認証標示或追溯標簽,保障首都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