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京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的報告

2020年03月05日09:0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關於北京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的報告

  北京市財政局局長 吳素芳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北京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市第十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9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應對外部復雜環境。堅決落實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積極培育財源,激發市場活力﹔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強化績效管理,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穩步推進各項財稅改革和財政管理工作,為首都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1.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根據《預算法》和《北京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規定,我市因新增政府債券、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等原因,財政收支預算較年初預算發生變化,我們按法定要求編制了預算調整方案,並已按程序報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17.1億元,增長0.5%,完成調整預算的100%﹔加中央返還及補助等收入2075.5億元,收入合計7892.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31.0億元,增長0.3%,完成調整預算的100%﹔加上解中央等支出861.6億元,支出合計7892.6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

  2.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30.7億元,下降1.0%,完成調整預算的101.8%﹔加中央返還及補助721.5億元、區上解490.7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270.2億元、調入資金82.8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劃入16.1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10.2億元,收入合計5022.2億元。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超收財力73.6億元,主要包括: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加59.7億元、政府性基金結余劃轉一般公共預算增加8.9億元、區上解等增加5.0億元﹔超收財力全部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截至2019年末市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余額為130.5億元。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70.5億元,下降3.7%,完成調整預算的100%﹔加上解中央支出138.2億元、對區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1416.6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183.6億元、地方政府債券轉貸支出139.7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73.6億元,支出合計5022.2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

  市級預備費支出50億元,主要是用於對口幫扶、籌備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方面。

  市對區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執行1719.6億元,其中,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1416.6億元,專項轉移支付303.0億元。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主要用於推動各區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等。專項轉移支付主要用於推動各區教育、農業、社會保障等領域發展,保障重點項目實施。

  3.市級主要收入科目執行情況。

  增值稅1023.3億元,增長2.5%,完成調整預算的100.1%,主要是信息服務業、金融業增值稅增長較好帶動。企業所得稅671.4億元,下降5.5%,完成調整預算的104.2%,主要是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以及企業利潤下降等因素影響。個人所得稅544.2億元,下降25.3%,完成調整預算的101.3%,主要是受個人所得稅減稅政策影響。

  4.市級主要支出科目執行情況。

  教育支出381.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2.8%。主要用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全年新增學位3萬余個。支持各區加大教育綜合改革,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引導優質教育資源向中心城區以外地區布局等。落實高校、社會力量參與中小學體育美育教育,改善各類學校基礎設施、抗震加固、信息化建設等辦學條件。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加強高校基礎科學研究,建立獎補機制促進沙河、良鄉高教園區功能提升,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和學生公交票價優惠政策。

  科學技術支出314.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1.3%。主要用於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三城一區”主平台建設,支持智能制造與機器人培育等基礎前沿類及核心技術研發類項目,積極推動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和運行。促進中關村一區十六園高精尖產業發展,聚焦關鍵技術研究及創新資源聚集。支持培養首都科技領軍、科技新星等人才。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17.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7.0%,支出低於預算主要是調整部分項目結余用於其他領域重大活動保障。主要用於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實施歷史文化名城、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支持頤和園、天安門城樓等重點文物保護。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特色書店、最美書店、24小時書店等239家實體書店給予房租補貼或資金扶持,實施惠民低票價演出補貼政策,保障公共文化設施運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市屬文藝院團發展。支持舉辦全民閱讀季、國際電影節等重大品牌文化活動。繼續實施“投貸獎”政策,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支持冰雪運動發展,推動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場館建設,支持全民健身等體育事業發展,舉辦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98.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4.1%。主要用於落實城鄉居民養老金等各項社保待遇,新建街道鄉鎮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0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60家。加大對就業創業的支持力度,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促進殘疾人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待遇、撫恤優待標准,落實老年人、殘疾人等公交免票優惠政策。落實部隊退役人員的各項安置政策。

  衛生健康支出176.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7.2%。主要用於進一步完善首都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落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補助政策,保障提升居民基本健康水平。支持公立醫院建設,夯實基層醫療服務基礎,加快醫療聯合體建設,提升醫院信息化及設備水平,支持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加強重大疾病防控,落實院前急救條例,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

  節能環保支出136.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78.9%。支出低於調整預算主要是落實中央政策要求,地方配套新能源車補助資金有所減少。主要用於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支持淘汰國三標准柴油貨車、新能源車推廣、實施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落實農村地區“煤改電”低谷電價補貼、治理餐飲油煙等。支持節能技改、節能超市、綠色照明推廣等項目,對清潔能源電力進行補貼,保障城市能源供應。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加強空氣質量檢測,提升水環境質量。

  城鄉社區支出205.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1%。主要用於實施交通疏堵改造工程,開展894公裡自行車道整治等交通綜合治理工作,實施城市道路橋梁養護工程等,提升城市交通服務水平。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任務順利收官,1255條通過市級達標驗收﹔深入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66個,拆除違法建設騰退土地5706公頃。開展城市副中心、冬奧賽場周邊、長安街延長線、S1線沿線等重點地區環境建設,全力保障“一帶一路”、“世園會”等重大活動地區周邊環境整治。推進核心區架空線入地,保障城市照明設施運行,實施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填埋場升級改造等工作。

  農林水支出197.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4%。主要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支持發展都市現代綠色農業、農業產業化經營、農產品質量提升,著力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實施農業綜合補貼政策,推進農業產業提升和山區農民搬遷工程,重點幫扶低收入農戶,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提升首都城市綠化美化水平。支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及運行維護。扎實開展2019年北京世園會各項工作,保障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

  交通運輸支出316.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4.0%。主要用於保障地面公交、軌道交通正常運營,推動141條公交線路優化調整,實施公路日常養護及大修等工程,滿足城市交通發展需求。重點支持延崇高速輔路、團河路、通懷路、G104國道等道路新改建工程,保障城市副中心等重點地區交通建設需求,提升交通運輸服務供給水平。

  公共安全支出258.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11.9%。主要用於公安部門執法辦案、社會治安管理、公安信息化升級改造,支持深入開展“掃黑除惡”等專項行動。加強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設。保障區級法院訴調對接場所建設,支持首都智慧警務、互聯網法院等建設,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援助其他地區支出57.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4.4%。主要用於落實本市幫扶任務,聚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對口支援新疆和田、西藏拉薩、青海玉樹、湖北巴東等地區﹔對口幫扶河北、內蒙古等地區培育和發展產業、增加就業、提升醫療教育水平等,助力幫扶受援地區精准脫貧。

  商業服務業等支出18.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84.3%,支出低於預算主要是調整部分項目結余用於其他領域重大活動保障。主要用於落實鼓勵連鎖經營等19項促消費政策。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補建基本便民商業網點1190個。支持“一帶一路”等對外投資合作,組織“老字號”及“雙自主”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帶動企業走出國門。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根據《預算法》和《北京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規定,我市因新增政府債券等原因,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預算較年初預算發生變化,我們按法定要求編制了預算調整方案,並已按程序報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216.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1.0%。加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等收入1448.0億元,收入合計3664.3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963.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加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等支出700.9億元,支出合計3664.3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912.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6%,超收5.7億元(全部結轉下年使用)。加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56.4億元、區上解收入266.7億元、專項債務收入1131.3億元,收入合計2367.3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048.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加調出資金82.8億元、專項債務轉貸支出1011.3億元、債務還本208.8億元、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16.0億元,支出合計2367.3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及對應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主要用於軌道交通建設、土地儲備開發、城市道路和綜合樞紐建設等。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及對應的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主要用於基本建設項目。彩票銷售機構業務費支出主要用於保障福利彩票、體育彩票銷售機構正常運轉。福利彩票公益金主要用於支持養老事業發展。體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於支持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舉辦迎冬奧、馬拉鬆、乒乓球等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等。國家電影事業發展資金主要用於資助影院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獎勵優秀國產影片制作、發行和放映等。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75.0億元,完成預算的116.6%﹔加上年結轉收入3.9億元、中央轉移支付收入3.1億元,收入合計82.0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9.1億元,完成預算的99.0%,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20.3億元,中央轉移支付支出3.1億元,結轉下年使用9.5億元。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7.5億元,完成預算的104.5%,主要是企業利潤收入增加﹔加上年結轉收入2.7億元、中央轉移支付收入3.1億元,收入合計63.3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1.6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16.1億元,中央轉移支付支出3.1億元,結轉下年使用2.5億元。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主要用於支持市管國企非經營性資產分離移交、劣勢企業退出、深化國企改革﹔支持亦庄移動硅谷建設、北汽越野車技術創新等國企科技創新項目,推動國有企業產業升級和國有經濟布局優化﹔支持市管國企參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支持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等項目建設。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根據《預算法》和《北京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規定,我市受國家降低社會保險繳費費率等政策影響,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較年初預算發生變化,我們按要求編制了預算調整方案,並已按程序報請市人大常委會備案。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4734.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4.6%﹔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3755.0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7.8%,當年收支結余979.4億元,可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發放。

  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4632.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4.6%,主要是繳費人數和繳費基數增長超過預期。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3663.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7.8%。當年收支結余969.2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存在年度收支缺口,主要通過滾存結余予以彌補。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數據是根據預算執行情況初步匯總的,在地方財政決算編成后,還會有所變化。以上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及相關說明詳見《北京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

  (五)推進財稅改革及落實市人大決議情況

  2019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全面貫徹《預算法》和《北京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認真落實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決議、市人大財經委以及市政協的審查意見,圍繞著市人大審議2019年預算時提出的“全面落實國家新出台減稅降費政策、強化財政政策引導、提升財政資金效益、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等方面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積極優化支出結構,健全績效管理體系,加強債務管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1.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認真落實年度執行中國家新出台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增值稅降率政策和個人所得稅改革﹔並在地方權限范圍內頂格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減征房產稅、資源稅等“六稅兩費”,我市無自行設立的涉企收費項目,下調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繳費標准等。全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800億元,切實減輕了企業和社會負擔。加強減稅降費政策評估,及時研判對相關產業的影響,促進產業布局優化。做好財源培育工作,有針對性地實施新一輪優化納稅營商環境15項措施,研究“1+N”財政支持高精尖產業政策,增強對優質稅源企業的吸引力,為財政收入中長期平穩運行奠定基礎。

  2.發揮財政政策引導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首都建設積極性。一是規范推廣和應用PPP模式撬動社會資本。全市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台管理的入庫項目共計111個,總投資額2511.4億元,其中,社會資金1446.6億元,基本實現了交通運輸、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全覆蓋,項目落地率為91.2%,遠高於全國同期項目落地水平。二是發揮政府採購政策作用。進一步優化政府綠色採購的執行機制,通過採取向中小企業預留政府採購份額、鼓勵企業組成聯合體投標等形式,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參與政府採購活動的市場競爭環境,全市政府採購合同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金額佔比達76.9%。三是推進市區收入劃分改革。為進一步發揮各區屬地資源稟賦和服務優勢,實現市區共同發展、共享收益,擴大市區共享稅范圍,將收入向區級適度傾斜。將原作為市級固定稅的個人所得稅調整為市區共享稅,同步調整城市建設維護稅、印花稅、耕地佔用稅、環境保護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市區分享比例。調整后,市區共享稅由原來的6個擴大到10個,2020年市級將向各區讓渡收入約80億元,增加各區可統籌財力。

  3.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一是持續推進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在推廣學前教育和養老事業發展領域第一批試點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啟動了地面公交運營補貼、農村污水處理等29個項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工作,通過全成本分析,進一步壓降項目成本達8.6%,調整完善支出標准86項。二是拓展財政績效評價范圍。2019年財政評價范圍已拓展到部門整體支出、財政支出政策、市對區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政府債務項目、政府投資基金等9類支出,實現了財政資金類型的全覆蓋。三是強化績效結果應用。事前評估不予支持的項目,扣減項目金額並收回財政部門﹔將全成本預算績效試點的結果直接用於部門預算編制﹔建立健全績效目標隨預算公開,評價結果隨決算公開的“雙公開”機制,接受社會監督。

  4.加強財政監督管理,積極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一是加強和規范政府債務管理。出台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實施方案,建立債務風險動態監測機制,按照“控規模、調結構、擔實責”原則,指導各區制定化解債務風險實施方案,督促高風險區盡快壓減債務規模,將債務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二是加強人大聯網監督系統建設。完善北京市市級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及時向市人大推送“四本預算”的預決算數據、預算執行、政府債務、績效管理等信息﹔並首次通過人大聯網監督系統支持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市級決算。三是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穩步拓圍擴面。全市動態監控系統涵蓋市級1164家基層預算單位、區級2572家預算單位以及319個街道鄉鎮的550家預算單位,監控資金2307.3億元,隨著動態監控力度逐步加大,監控違規問題逐年下降,市級部門公務卡使用和大額現金提取保持“一升一降”良好態勢,動態監控促規范作用明顯。四是加大審計問題整改力度。建立審計問題整改台賬,按照落實情況逐項銷號﹔針對共性問題,及時完善相關制度機制,並在2020年預算編制中有針對性地制定預防措施。

  各位代表,2019年,全市財政收支實現平穩運行,保障了首都各項重點工作的推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財政運行和改革工作依然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財政收入增長放緩。我市落實新版城市總體規劃,主動實施減量發展,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財政收入增長低位運行,高質量財源建設工作仍需提升,產業培育和升級的各項政策效果有待進一步釋放。二是支出效益還要繼續提升。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支出需求加大,審計報告顯示預算執行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仍有提高空間,“成本控制”理念需要強化,預算編制質量和預算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轉移支付制度還需完善。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清理整合轉移支付政策項目的力度需進一步加大,支持各區落實區域功能定位的轉移支付政策引導作用有待進一步提升。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20年預算草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勢,做好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意義重大。

  (一)2020年我市財政收支形勢

  總體看,我市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營商環境的改善和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持續推進,為首都經濟帶來新動能﹔金融業、信息服務業等重點行業穩定發展,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了較好基礎。但受一系列減收增支因素疊加影響,2020年財政收支矛盾依舊十分突出。從財政收入形勢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持續下降,傳統商業持續低迷,增加了財政收入運行的不確定性﹔上年部分減稅降費政策翹尾和清理歷史欠稅、國有企業上繳利潤等一次性增收因素,對收入增長形成較大壓力。從財政支出形勢看,各領域對財政資金需求很大,支持“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都需要予以重點保障。綜合分析,2020年財政收入形勢較為嚴峻,收支平衡壓力更為突出。

  (二)2020年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

  2020年我市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切實發揮預算單位主體責任和財政部門管理監督責任,堅決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切實做到有保有壓,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行政運行成本﹔牢固樹立“零基預算”理念,持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障重要民生、重大改革、重點項目﹔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速推進全成本預算績效改革﹔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穩妥有序化解債務風險﹔硬化預算執行約束,加大預算和財政信息公開力度﹔努力構建全面規范、公開透明、標准科學、約束有力的現代預算管理制度,為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等全市中心工作提供堅實財力保障。

  2020年,將政府過“緊日子”的管理思路和成本績效管理理念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主要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重大項目決策機制,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圍繞政府職能定位,梳理應由市政府保障的事項,建立重點支出和重大投資項目清單,按要求提交市人大審查,確保將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和決策意圖落到實處。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和標准。強化各預算單位主體責任,加強各領域政府投入責任的分析論証﹔在部門預算編制過程中,積極邀請人大代表及市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參與論証,合理確定政府投入的范圍、方式和保障標准。三是改變預算編制方式,大力推行“零基預算”理念。打破原有支出固化格局,按照“四保一壓一促”(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保重點、壓一般性支出、促高質量發展)的預算編制原則,結合財力水平,將項目按輕重緩急和成熟度排序,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四是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優化支出結構。比照財政部2020年最新要求,按照3%的比例壓減各部門一般性支出,按10%的幅度壓減部門非重點項目支出﹔清理整合轉移支付資金,建立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動態調整市對區轉移支付事項和資金規模的工作機制。五是從嚴控制資產購置更新,盤活存量資產。原則上兩年內不再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日常辦公設備配置標准﹔強化政府資產內部調劑調撥,推進大型設備共用共享,除按全市統一部署更新購置辦公設備和軟件外,各單位自行購置辦公類家具、設備等資產的,原則上不安排追加預算﹔盤活長期低效運轉、閑置以及超標准配置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將所得收入按規定納入預算管理。六是繼續深化成本控制,持續推進績效體系建設。將2019年試點的29項全成本預算績效分析結果,全部應用於2020年預算編制中﹔2020年繼續在公用事業、轉移支付、行政運行等領域推進成本控制,不斷拓展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范圍﹔進一步加大事前評估結果運用,凡是事前評估不通過的項目不予安排預算,並將預算額度從預算單位收回財政部門﹔建立全流程績效監控體系,促進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深度融合。

  (三)2020年收支預算的總體安排

  1.一般公共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1)全市一般公共預算

  綜合考慮2020年全市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預期情況、2019年減稅降費政策延續性減收影響,以及清理歷史欠稅、國有企業上繳利潤等一次性增收措施形成的高基數因素,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預算擬按與上年持平安排。具體為: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5817.1億元,收入規模與上年持平﹔加中央返還及補助、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可劃入一般公共預算的其他預算資金等收入1533.7億元,收入合計7350.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31.0億元,支出規模與上年持平﹔加上解中央、地方政府債券還本等支出319.8億元,支出合計7350.8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

  (2)市級一般公共預算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3236.0億元,下降2.8%﹔加中央返還及補助771.4億元、區上解547.9億元、新增政府一般債券資金92.0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調入資金33.7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劃入20.0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2.8億元,收入合計4733.8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略低於全市,主要是2020年實施市區收入劃分改革,調整市區收入結構,將收入向區級適度傾斜。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29.0億元,下降1.4%,主要是市級收入讓渡區級后,相應減少支出安排。加上解中央支出118.3億元、市對區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1392.2億元、新增政府一般債券轉貸支出63.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131.3億元,支出合計4733.8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

  以上收支安排考慮了國家已明確的減稅降費政策影響,年度執行中如因落實國家新出台的收支政策需要調整預算,將做好相應預案,並按照法定程序報請市人大常委會批准。

  市級預備費50.0億元,佔市級預算支出的1.7%,符合《預算法》1%-3%的要求。

  市對區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安排剔除政策到期、收入調整等因素,保持同口徑支出規模不降低。其中: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主要用於增強各區可支配財力,推動各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科技創新和高精尖產業發展﹔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落實回龍觀、天通苑、城市南部地區等行動計劃。專項轉移支付主要用於支持各區進一步推動教育、農業、社會保障等各領域發展,保障重點領域項目實施。

  2020年市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安排7.4億元,下降6.7%,主要是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和市委貫徹辦法,嚴格控制行政成本,繼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5億元﹔公務接待費0.3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5.6億元(其中:購置費1.4億元、運行維護費4.2億元)。

  (3)市級支出主要內容

  在市級支出總體下降的情況下,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預算安排上有保有壓。主要是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和貫徹“零基預算”理念,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重點項目支出,統籌資金優先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落地,向城市運轉、民生等重點領域傾斜,相關支出科目呈現不同的增減變動。主要支出科目安排情況如下:

  教育支出安排382.0億元。主要用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支持高校、社會力量參與中小學體育美育教育。推進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骨干專業和實訓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和市屬高校分類發展,促進高校學科專業發展和科研水平提高,落實市屬高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推動市屬高校與央屬高校共建發展。繼續推進沙河、良鄉高教園區建設。改善各類學校基礎設施,提高學校辦學保障條件。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

  科學技術支出安排327.2億元。主要用於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科創中心建設規劃》和《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任務實施方案(2017-2020)》要求,支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碳基集成電路研究等基礎前沿類項目和核心技術研發項目。圍繞生物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發展方向,支持醫藥協同科技創新研究、能源與材料應用領域技術協同創新、智能制造與機器人培育等項目。支持市屬科研院所及社科單位發展,增強科研能力。進一步提高科技經費使用自主權,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支持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發展,推動創新創業、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支持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發展,推動示范區重大前沿項目與創新平台建設,支持一區多園協同發展。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安排113.5億元。主要用於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加快推進中軸線申遺工作,支持“一城三帶”重點文物騰退保護,提升文物保護水平。保障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開放,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支持市屬文藝院團演出創作,激發文藝院團活力。大力支持全民健身,加強冰雪等專業運動隊訓練比賽保障,積極推動冰雪運動普及發展,落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任務。落實《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實體書店發展。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健康發展。推動廣播電視領域技術提升、智慧廣電和超高清視頻發展。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安排205.5億元。主要用於落實新出台的老年人養老補貼津貼制度和社會辦養老床位運營補貼政策,繼續建設運營好街道鄉鎮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開展失能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支持國家級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採取政府崗位補貼等方式促進殘疾人就業。鼓勵支持就業培訓,幫助失業人員提高職業技能,增強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支持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落實退役軍人安置等政策。安排老年人、殘疾人免費乘車公交票價補貼。

  衛生健康支出安排202.4億元。主要用於實施健康北京2030規劃綱要。繼續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策,保障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支持公立醫院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提升醫院信息化和設備水平。開展市屬公立醫院績效成本預算管理改革,完善公立醫院分類補償政策。提高農村社區衛生人員待遇,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落實院前急救條例,提升院前急救服務能力。加強採供血能力建設,擴大無償獻血宣傳效果。加強傳染病防治,降低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風險。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和藥品研發支持力度。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獎扶特扶制度,保障農村和困難計劃生育家庭利益。

  公共安全支出安排244.3億元。主要用於提升公共安全信息化和裝備水平,深化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加強公安交通智能化建設,保障區級法院訴調對接場所建設,支持首都智慧警務、智慧法院建設,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律師、公証、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節能環保支出安排165.2億元。主要用於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行動計劃》,推進機動車和燃煤等污染防治。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加強危廢、醫廢處置。進一步落實河長制,嚴格水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考核等。支持光伏發電、節能技術改造、綠色照明、節能低碳和循環經濟標准建設等項目,保障城市用電需求。

  城鄉社區支出安排206.0億元。主要用於實施城市道路養護及大修工作,支持開展20項市級疏堵工程項目,支持停車管理改革試點工作,改造慢行系統,完善過街設施,暢通道路微循環系統。做好核心區、城市副中心、新機場周邊等重點地區及城市環境薄弱地區的環境綜合提升和保障工作。實施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推進城市副中心等重點區域架空線入地工程,落實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支持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流程精細化管理。

  農林水支出安排168.5億元。主要用於落實《關於進一步推進低收入農戶增收及低收入村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提高低收入農戶“三保障”水平。繼續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養護造林面積140萬畝,新增造林綠化17萬畝。啟動南水北調調水及萬家寨引黃生態補水工作,支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及運行維護,保障首都水資源及供水安全。與河北省建立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清河河道和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保障水利工程設施正常運行和防洪安全。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首都森林火災應急處置能力。

  交通運輸支出安排304.2億元。主要用於公路日常養護及大修、水毀恢復重建等工程,落實地面公交、軌道交通、市郊鐵路等公共交通補貼。支持通懷路及G105、G230等國道建設,增強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區域交通連接能力。支持平谷黃鬆峪旅游連接線、懷柔西樹行橋等生態涵養區交通建設項目,提升山區經濟發展活力。做好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服務保障工作。

  援助其他地區支出安排41.6億元。主要用於貫徹國家對口援建西藏、新疆、青海相關政策。落實對口幫扶任務,支持河北、內蒙古、湖北巴東等地區培育和發展產業、增加就業、提升醫療教育水平等,助力幫扶受援地區精准脫貧。

  住房保障支出安排36.1億元。主要用於保障棚戶區改造等重點項目,推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安排17.0億元。主要用於消防應急搶險及滅火救援、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

  2.政府性基金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期2121.1億元,下降4.3%﹔加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新增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等收入924.6億元,收入合計3045.7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664.1億元,下降10.1%,主要是上年結轉的收入以及專項債券收入同比減少,相應安排的支出減少﹔加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等支出381.6億元,支出合計3045.7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期643.9億元,下降29.5%,主要是2020年土地供應結構發生變化,區級土地收入增加﹔加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16.0億元、區上解收入425.1億元、新增專項債務收入600.0億元,收入合計1685.0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012.5億元,下降3.4%﹔加調出資金33.7億元、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4.7億元、債務還本支出304.5億元、新增專項債務轉貸支出329.6億元,支出合計1685.0億元。

  按照“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原則,市級政府性基金支出主要用於實施土地儲備開發、城市建設、棚戶區改造等項目,保障彩票銷售機構正常運轉,支持全民健身和冰雪運動開展等。

  市級基本建設投資安排600.0億元,比2019年執行增長6.1%(其中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安排200.0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355億元,擬發行專項債券安排45億元),主要用於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等全市性重點投資項目。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74.1億元,下降1.2%﹔加上年結轉收入9.5億元,收入合計83.6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59.3億元,增長20.7%,主要是上年結轉收入增加,相應安排的支出增加﹔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24.3億元。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64.4億元,增長11.9%,主要是市管國有獨資企業利潤實施分類收繳,上繳利潤相應增加﹔加上年結轉收入2.5億元,收入合計66.9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6.9億元,增長12.5%﹔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20.0億元。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主要用於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妥善解決國企發展中的歷史遺留問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支持國有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市管國企參與北京“四個中心”重點項目建設。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期5063.9億元,同口徑增長6.3%,主要是考慮參保繳費基數、參保繳費人數正常增長等因素。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294.9億元,同口徑增長13.6%,主要是考慮新增享受待遇人員和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等因素,相應安排支出增長。當年收支結余769.0億元。

  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期4958.8億元,同口徑增長6.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191.1億元,同口徑增長13.6%。當年收支結余767.7億元。

  以上預算具體安排及相關說明詳見《北京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

  根據預算法規定,預算年度開始后,在市人民代表大會批准本預算草案前,可安排下列支出:上年度結轉支出﹔參照上年同期的預算支出數額安排必須支付的本年度部門基本支出、項目支出,以及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性支出﹔法律規定必須履行支付義務的支出,以及用於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處理的支出。根據上述規定,2020年預算年度開始后、預算草案提交市人代會批准前,安排各預算部門正常履職等必要性支出如下: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2.2億元。

  三、切實做好2020年財政管理和預算執行工作

  2020年,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中心工作,認真落實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有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

  (一)繼續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促進財政收入可持續增長

  繼續全面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加強政策宣傳和政策輔導,幫助市場主體用足用好政策,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加強政策跟蹤分析,密切關注經濟運行狀況,研判政策對產業發展和財政收入影響。加強財源建設工作統籌,各部門綜合施策,形成財源建設工作合力。強化對企業精准服務,實現市區兩級上下聯動,培育涵養可持續發展的優質財源。密切關注國家關於后移消費稅征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的改革進展,及時研判分析對我市影響。建立稅源監控機制,關注金融業、制造業、房地產業等重點行業運行態勢﹔監控重點企業納稅增減情況,及時核實增減原因﹔實時監測稅源戶數變化,落實預警挽留機制,最大限度保証存量稅源穩定。進一步優化我市納稅營商環境,落實留抵退稅政策,推進留抵退稅網上辦理,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推進跨區經營企業在京合理布局和有序流動。建立企業重大事項涉稅訴求解決聯席會議機制,幫助企業解決重組、上市等事項的復雜涉稅問題。

  (二)發揮財政政策資金引導作用,服務支持首都經濟發展

  完善“1+N”財政支持高精尖產業政策體系,落實精准支持促進本市醫藥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特定領域高精尖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落實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方案,發揮財政資金政策支持作用,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研究完善促進消費的財政政策措施,支持連鎖經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商圈改造提升行動計劃,改善消費環境,發揮消費拉動作用。研究制定政府融資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考核辦法,鼓勵引導擔保基金和機構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發揮政府採購政策功能,聚焦支持科研儀器、醫療設備等重點領域﹔繼續完善綠色政府採購政策體系,落實我市環保政策。利用好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增強市場意識和公平競爭理念,以PPP、產業基金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撬動作用,更好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首都發展。

  (三)優化支出結構,健全重點支出保障機制

  繼續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重點項目支出,聚焦財力優先保障“四個中心”建設、三大攻堅戰、京津冀協同發展、民生保障等領域支出。進一步做好三本預算統籌,清理結轉結余資金,加大新增債券資金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的項目統籌,將政府債券資金作為重大項目建設的可用財力來源,提高政府新增債券資金效益。加強中長期財政收入形勢研判,合理制定支出政策,突出保障重點。落實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有關要求,完善重點支出和重大投資項目決策機制,提升決策層級,建立項目清單,強化“兩重”項目的績效管理。

  (四)梳理整合轉移支付政策,聚焦支持各區落實好區域功能定位

  進一步明確市區共同事權范圍,規范支出責任分擔方式,穩妥推進本市醫療衛生、科技、教育等領域市與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整合轉移支付項目,強化績效管理,建立轉移支付動態調整機制。按照“統分結合”的原則,完善市對區轉移支付差異化政策制度,支持各區落實功能定位。“統”體現公平性,通過稅收返還、體制結算、科教文衛等領域轉移支付,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分”聚焦差異化,針對不同區域實施個性化的轉移支付,推動各區落實功能定位。支持核心區全力維護安全穩定,補充完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提供優質政務環境﹔支持中心城區完善配套設施,保障和服務首都功能優化提升,推動區域產業優化布局和升級﹔支持城市副中心聚焦新城發展和老城雙修,大力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支持多點地區在重點發展高精尖產業的同時,突出藍綠交織城市特色,做好生態保育和區域生態治理工作﹔支持生態涵養區守好首都生態屏障,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五)加強財政監督和績效管理,推進依法理財和依法行政

  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債務管理和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決策部署,加強中長期可償債能力與舉債規模匹配度研究,合理確定舉債規模。建立儲備、發行、執行三個層面項目庫,分類管理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加強債務風險的實時監控,加快債券發行和使用,形成政府債券資金“借、用、管、還”全過程項目管理機制,積極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完善事前評估、事中跟蹤、事后評價的全過程績效管理體系,對各區財政運行等方面開展績效評估。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體系,全面反映政府的資產負債和運行情況。繼續支持推進人大預算聯網監督,配合完善系統功能,豐富財政數據,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的財政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在中共北京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虛心聽取意見建議,提高戰略思維、底線思維能力,銳意進取,埋頭苦干,扎扎實實做好財政預算各項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名詞解釋

  預算:遵循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經法定程序審核批准的國家年度集中性財政收支計劃。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具體編制本級預算草案,各部門編制本部門預算草案。

  調整預算:根據《預算法》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預算后,在執行中因形勢發生變化需要增加或者減少支出等情況的,由各級政府報請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對原定預算收支進行調整,形成調整預算數(2019年,我市因新增政府債券、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等原因,財政收支預算較年初預算發生變化,按法定要求分別在5月、11月編制了預算調整方案,並按程序報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

  一般公共預算:對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安排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面的收支預算。

  政府性基金預算: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一定期限內向特定對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專項用於特定公共事業發展的收支預算。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國有資本收益作出安排的收支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應當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並安排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根據國家預算管理和社會保險相關法律法規編制,經法定程序審批、具有法律效力的年度基金財務收支計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應當按照統籌地區和險種分別編制,做到收支平衡,適當留有結余。

  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財政通過超收收入和支出預算結余安排的具有儲備性質的基金,視預算平衡情況,在安排下年度預算時調入並安排使用,或用於彌補短收年份預算執行的收支缺口。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

  預備費:在編制預算中按照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額的1%-3%設置預備費,用於當年預算執行中的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處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難以預見的開支。

  轉移支付:以各級政府之間所存在的財政能力差異為基礎,以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為目標,以規范、公平、公開為要求,而實行的一種財政資金轉移或財政平衡制度。

  一般性轉移支付:上級政府為均衡地區間基本財力,根據下級政府的組織財政收入能力、必要支出需求、各地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差異等因素,按照基本標准和計算方法測算,將其無償轉作下級政府收入來源,並由下級政府統籌安排使用的轉移支付。

  專項轉移支付:上級政府對承擔委托事務、共同事務的下級政府,給予的用於辦理特定事項的轉移支付。

  中央返還及補助:中央財政為保障消費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成品油價格和稅費等改革后地方的既得利益給予的稅收返還。

  上解支出:下級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財政體制規定,按照一定標准和計算方法測算,上交上級政府,並由上級政府統籌安排的資金。

  部門預算:與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撥款關系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其他單位,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其履行職能的需要編制的本部門年度收支計劃。

  “三公”經費: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購置費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機關運行經費:是指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經費支出,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維修(護)費、專用材料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政府一般債務:是指為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發展舉借,主要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償還的政府債務,由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融資,債務資金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

  政府專項債務:是指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發展舉借,以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償還的政府債務,由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融資,債務資金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

  債務轉貸支出:經國務院批准,市政府可以依法適度舉借債務﹔區政府確需舉借債務的,由市政府代為舉借,市級統貸統還。債務轉貸支出反映市級向區政府轉貸的債務支出。

  “投貸獎”政策:“投”是指股權投資機構為文創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服務﹔“貸”是指金融機構為文創企業提供低利率、高效率的貸款﹔“獎”是指對“投貸獎”體系內成功獲得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的文創企業給予相關獎勵支持。

  “1+N”財政支持高精尖產業政策:為深入落實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研究制定的一系列的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1”即《財政支持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N”即《財政支持首都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

  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財政事權是各級政府應承擔的運用財政資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任務和職責,支出責任是政府履行財政事權的支出義務和保障。

  預算績效管理:在預算管理中融入績效理念,將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跟蹤、績效評價及結果應用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以提高預算的經濟、社會效益為目的的管理活動。預算績效管理是一種以資金使用績效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要求政府部門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有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並成為實施行政問責制和加強政府效能建設的重要抓手,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事前績效評估:在預算編制時,財政部門根據部門戰略規劃、事業發展規劃、項目申報理由等內容,運用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對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績效目標設置的科學性、財政支持的方式、項目預算的合理性等方面進行客觀、公正的評估。事前績效評估是本市預算績效管理在工作探索總結中的創新性成果,為全國首創。目前在實施過程中,還引入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與的模式。

  績效評價:財政部門和預算部門(單位)根據設定的績效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評價標准和評價方法,對財政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其中,績效目標的設立是開展績效評價的前提和基礎,績效評價指標是績效評價的工具和手段,財政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是績效評價的主要內容。

  政府採購: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採購依法制定的集中採購目錄以內的,或者採購限額標准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是規范財政支出管理和強化預算約束的有效措施。

  政府購買服務: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以及政府履職所需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和事業單位承擔,並由政府根據合同約定向其支付費用。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指政府採取競爭性方式擇優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明確責權利關系,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相應對價,保証社會資本獲得合理收益。

  預算執行動態監控: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以財政資金支付活動為監控重點,實時接收市級預算單位財政資金和市級(含中央)對區專項轉移支付支出的信息,採用系統自動受理與智能預警、人工核查相結合,及時發現、糾正預算單位違規、不規范支付行為的一種綜合監管體系。

  財政監督:財政部門在財政分配過程中,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或個人涉及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國有權益以及其他有關財政管理事項進行監督,對其合法性進行監控、檢查、稽核、督促和反映。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