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6日電 1月30日20時30分,十多份待排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樣品和流感樣品從北京友誼醫院平谷醫院緊急送往北京平谷區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微生物檢驗科科長常建華和兩名同事早已穿好防護服在門口等候接收。經過4個多小時的檢測,檢測結果最終出來——陰性,常建華長舒了一口氣。
平谷疾控中心擁有全區唯一的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接到防疫檢測任務后,實驗室7人立刻投入備戰狀態,全員在崗,8小時在班,24小時待命。每一批次檢測,即使是嚴格按照生物安全防護指南來做,仍然會有風險,有20年黨齡的常建華總是把高風險的檢測環節——樣品的活菌滅活留給自己,保証其他科室人員相對安全。
檢測環節需要經過14個步驟后才能得出檢驗報告。常建華從樣品箱取出待排查的咽拭子樣品,平穩地送往生物安全櫃進行操作,利用手工提取法提取核酸,樣品裂解后,用帶濾膜離心柱收集核酸,通過4次8000至13000轉/分鐘離心操作,提取病毒核酸,之后實施反應體系的配制和核酸檢測,最后進行結果分析。身上穿著防護服,裡面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那一天,常建華隻睡了兩個多小時。
52歲的常建華是實驗室裡的老黨員,不光是年齡,在技術上也是首屈一指,他從事傳染病、HIV抗體初篩、公共衛生、生活飲用水、職業衛生、學校衛生和突發疫情等檢測工作,至今已經32個年頭。經歷過多次突發疫情,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面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毫不畏懼,帶領科室成員嚴格按照國家標准對樣本進行處理。從樣本接收開始一直到得出檢測結果,嚴格消毒,實施二級防護,嚴防發生實驗室內感染。常建華平時“常駐”單位,上班比人早,下班比別人晚,為的是方便收集實驗數據和結果。當疫情來臨,88歲的老父親叮囑他:“國家的事重要,咱家的事你就別惦記,把工作干好就行。”
作為一名老檢測人,常建華經歷過第29屆北京奧運會、第13屆北京殘奧會和國慶60周年慶祝活動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面對未知的檢測樣品,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他說:“我是一名老黨員,又是科長,我不帶頭誰帶頭?全區疑似病例的樣品都要送到這裡檢驗,我要把好這個關。”
常建華所帶領的微生物實驗室是一個敢於亮劍的團隊。無論是2003年非典疫情、2009年H1N1流感疫情、2017年H7N9疫情,還是2018年流感疫情,抑或是平時大大小小的突發情況,實驗室每次檢測結果都對疫情防控領導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次疫情,4名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走在防控疫情的前沿。樣品隨時來,實驗室隨時檢驗,幾乎每個人都沒睡過一個好覺,常常凌晨1點半完成檢測,之后還要消毒、寫檢測報告,到家裡天就快亮了。有時,來了樣品,還要立刻返回。就在30日晚的檢測中,常建華觀察到一個年輕同事接到家人電話后表情凝重,上前詢問卻告知沒事。直到接近凌晨,檢測結束后那個同事才說:“家裡的孩子發燒了。”
面對疫情,大眾的健康知識宣傳尤為重要。僅10日內,區疾控中心就通過微信、微博、電子屏幕等途徑向市民宣傳相關知識,對市民應知應會、科學防控等19個疫情防控核心知識進行重點宣傳。截至30日,累計發布各類信息985篇次,閱讀 95681人次,制作電子宣傳品8種。
自1月19日起,北京平谷區疾控中心就針對疫情全面展開防控工作。組建新機構,打破原來科室劃分,下設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專班、疫情調查處置流調組等7個工作組。對全區醫護人員進行分級防疫培訓。疾控中心主任王保起說:“通過科學防控,加強聯防聯控,做好個人防護和隔離措施,勤洗手、勤戴口罩,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就一定能戰勝疫情,盡快恢復我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