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區委書記區長“領讀”報告數據 

2020年01月16日07:3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區委書記區長“領讀”報告數據

  “今年的報告,數特別多特別實。我數了一下,跟具體工作有關的數是256個,其中總結2019年工作的有195個數,部署2020年的工作是61個。我總的感覺是這次報告確實是在用數據說話……”這是市人大代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王少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最大的感受。在其他分組審議會上也常常聽到類似的感受。

  一個數字,往往濃縮著頂層設計的精准考量﹔一個數字,也許蘊含著新的一年裡縝密的制度安排。連日來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小組審議的間隙採訪了部分區委書記和區長,請他們對准我們的鏡頭,為您掰開揉碎講出報告裡一個個數字背后的精彩。

  領讀數據一 45%

  開發強度降下來 戰略留白提上去

  今年將調整用地結構,拓展生態空間,平原地區開發強度下降到45%以內。——政府工作報告

  市人大代表、朝陽區委書記王灝

  用優質業態 把開發強度“拉”下來

  王灝介紹,朝陽區降低開發強度主要靠發展高精尖產業,“開發強度,就是這個區域內多大的地方被開發了,以前說集聚資源求增長,就是靠空間增長和開發強度來發展,比較粗放,一個所謂的‘工業大院’,佔地面積很大,可能實際產出並不高”。

  王灝用粗放型的工業大院和高效能的樓宇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對比,他說,總規和分規都提出要降低開發強度,減量發展,朝陽區降低開發強度,主要靠引進培育優質的業態企業,“比如一個樓宇,年產出就是50多個億,比原來的大院的產出效能高很多,這樣的‘高效能’樓宇多了,就不用佔地搞工業大院的開發了,開發強度就下來了”。

  王灝介紹,按照《朝陽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時間,朝陽區要實現減量33平方公裡,“差不多相當於一個老東城或者老西城的面積,按照規劃,到2035年實現城鄉建設用地淨減量約71平方公裡,這一減量任務應該是可以完成的”。

  市人大代表、豐台區副區長劉永宗

  妙筆生花看豐台 守住“寶地”戰略留白

  近期出台的豐台區城市總規明確,豐台2016年城鄉建筑用地規模控制為192平方公裡,到2035年全區的城鄉建筑用地規模控制在173平方公裡以內。而根據北京市總規,到2035年,北京地區的建設用地要淨減161平方公裡。豐台區的建設用地減量佔全市11%以上。

  “為了防止開發強度過大,區裡實施經營性建設用地供應與減量挂鉤,用先供先攤的方式供地。”市人大代表、豐台區副區長劉永宗表示,通過合理確定經營性建設用地供應規模和結構,鼓勵有限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減少新開發、過度開發用地。

  通過開發強度的減量,豐台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合理的布局功能、更高效的土地利用效率,比如豐台在南中軸地區劃定了5.3平方公裡的戰略留白地區。

  “妙筆生花看豐台。‘守住寶地’,在戰略留白的地區嚴控大規模改建、擴建和新建,增加百姓休閑公園、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等市民‘家門口’公園建設。”劉永宗說。

  市人大代表、大興區區長王有國

  有序減少城鄉建設用地

  為保重大項目進行“戰略留白”

  “大興區2016年現狀平原地區開發強度較低,約37.16%,低於全市現狀平原區46%的均值。根據大興分區規劃,到2035年,大興區規劃平原地區開發強度約40.55%,低於2035年全市平均水平44%。”據市人大代表、大興區區長王有國介紹,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期限為2016年至2035年,大興分區規劃嚴格落實北京總規要求,將有序減少城鄉建設用地,平原地區開發強度主要增量來自於對外交通設施廊道(京雄商高鐵、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交通廊道等)及基礎設施建設用地。

  關於大興區戰略留白劃定情況,王有國介紹為服務保障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承擔重大活動、保障重大項目建設預留條件,劃定約18.67平方公裡戰略留白用地,主要分布在南中軸及其延長線的周邊區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北京部分)和亦庄新城(大興部分)南部鎮級產業區。

  領讀數據二 82

  北京獨角獸企業 數量居全國第一

  全市擁有獨角獸企業82家,居全國首位。——政府工作報告

  市人大代表、朝陽區委書記王灝

  對獨角獸企業精准識別 把政府服務包精准投遞

  成立10年以內、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業,被稱為“獨角獸”企業。王灝介紹,朝陽區的獨角獸有30多家,在全市排第二,僅次於海澱,朝陽區的產業范圍很全,這些獨角獸的覆蓋領域也很廣,金融、科技、商務、文化,都有分布。朝陽區已經按照產業細分領域出台了40多個產業支持政策,對各領域都有精准覆蓋,從政策層面來講,已經覆蓋到了獨角獸企業涉及的領域,對於獨角獸企業的培育和扶持,主要靠政府出台政策更精准,在垂直細分領域直接落地。

  對於培育獨角獸企業的發展,王灝認為,要提高兩個精准性,先是對獨角獸企業的精准識別,在此基礎上,把政府的服務包精准投遞。“比如說扶持自動駕駛、物聯網的發展,但隻出大的政策不夠,要有細化的,比如自動駕駛,要在交通領域出台細化的,再往下的政策,要支撐住才行,不能說支持企業發展,實際上落不了地”。

  王灝介紹,接下來的重點就要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助力產業形成集聚效應,形成市場生態。

  市人大代表、海澱區委書記於軍

  對獨角獸企業需求採取“接訴即辦”的服務

  市人大代表、海澱區委書記於軍介紹,截至2019年底,北京共有82家獨角獸企業,其中海澱就有40家,估值佔全市的60%。海澱區獨角獸企業分布在人工智能、軟件與服務、媒體娛樂、教育科技等領域,超過一半以上的企業專注於前沿科技領域創新。人工智能是海澱獨角獸企業最集中的領域,包括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寒武紀、地平線、第四范式等企業。獨角獸企業作為新經濟發展的代表,創新能力突出,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支撐獨角獸企業爆發式增長。

  於軍表示,為加強企業服務,2019年海澱區梳理包括獨角獸企業在內的企業清單,建立專員負責制和分級分類響應機制,落實重點企業服務包承諾事項,做好企業服務需求“接訴即辦”工作。

  此外,海澱區去年底建立全國第一家獨角獸企業黨建聯盟——中關村科學城獨角獸企業黨建聯盟,以加強政府和企業、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系,讓黨建引領推動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市人大代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王少峰

  聚焦先進制造業 亦庄生物醫藥誕生“獨角獸”

  “三城一區的發展各有自己的產業功能定位。經開區主要的產業功能定位,就是先進制造業,具體細分為四大主導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智能裝備與機器人。”市人大代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王少峰介紹說,經開區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在四大細分產業領域也各有“經開”定位的特色發展方向。

  除了頭部企業之外,在技術研發全鏈條生產中,經開區在自己四大主導產業領域也誕生了各自的獨角獸企業,互聯網領域的京東數科公司、生物醫藥領域的神州細胞工程、電子服務領域的酒仙網等企業,入選了2019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企業名單。

  下一步,如何支持這些高精尖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符合經開區主導的四大產業,我們都全力支持,在人才、資金、設備、市場多個方面提供支持。像可以給我們的企業5G運用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模式的企業我們都歡迎。

  領讀數據三 80

  今年老舊小區改造採用自下而上申請

  堅持清單式、自下而上申報制模式,加大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提升力度,實現新開工80個項目。——計劃報告

  西城區區長孫碩

  居民協商一致 改造老舊小區

  2018-2020年,西城區老舊小區上報並完成市級審批改造任務項目26個,小區計劃改造任務數位列全市第一,並完成22部加裝電梯材料審批審核和推動工作,投入使用12部。全區第一個以“居民自籌、政府補貼”模式實施的和平門小區加裝電梯,也已投入使用。

  “西城一共有1094個老舊小區,絕大多數產權問題復雜,涉及有央產、央管、市管等等,由於這些老舊小區所有權限制,所以在老舊小區的改造過程中,不僅要協調產權方,還要征得居民同意,這給工作推進帶來了很大困難。”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列席本屆市人代會的西城區區長孫碩表示。

  在對老舊小區的改造過程中,西城區採取了“自下而上”的申報模式,以進一步加大老舊小區整治力度。何為“自下而上”的申報模式?孫碩舉例說,“就好比老舊小區的老樓加裝電梯,隻要一個樓裡一個單元協商達成一致,居民就可以申報,政府就投入來安裝”,但即使如此,西城去年也才裝了12部電梯,“原因就是大家總是難以協商一致,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孫碩坦言,今年西城區仍將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一個重要的工作推進,並探索建立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長效機制,將小區業委會與物業服務企業納入社區治理范疇,“我們還會在很多方面做工作,包括改造過程中的產權關系、居民自治、物業如何有序跟進的問題,政府怎麼投入、后續的物業配套怎麼做等等。對於老舊小區的改造,並不是一次性‘吃免費的午餐’,如果沒有后續的物業管理跟進,那是不可持續的”。

  今年,西城老舊小區的改造計劃是不低於4個。“我心目中的目標遠遠大於這個數量,但是達成這件事最重要的前提是讓老百姓協商一致,否則我們按自己的目標來做,以行政手段推進,邏輯就變了,又變成自上而下了,這肯定是不對的。至於小區改到什麼程度、改多少、怎麼個物業水平,大家都可以商量著辦。”孫碩說。

  市人大代表、朝陽區委書記王灝

  引入社會資本 因地制宜探索不同模式

  王灝介紹,朝陽區工業化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建設了很多職工住房,按現在的標准衡量,當時的抗震級別等標准都不夠高,這樣的老舊小區很多,上世紀90年代以前建成的小區1100多個,對應的房子有5000多棟,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很重。

  在老舊小區改造上,王灝介紹,要根據實際情況探索不同的改造模式。朝陽區探索的勁鬆模式,是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升級改造,提高便民服務的精准性,改善原有的粗放管理模式。但這只是一種模式,是針對小區外圍環境的局部性改造,“有的小區要徹底重新推翻改造,資本投入量更大,周圍還沒有空間,就不能簡單套用這種模式,規劃、政策運用、怎麼和市場力量相結合,這些都需要探索”。

  市人大代表、石景山區委書記常衛

  老舊小區改造 推出“共同締造”機制

  市人大代表、石景山區委書記常衛告訴北青報記者,石景山區有各類老舊居住小區106個,涉及1340棟樓,建筑面積約725.3萬平方米,約佔全區住宅數量的一半,老舊小區的綜合改造和有機更新問題是今年和以后的重點民生項目。

  石景山區在老舊小區改造和更新方面探索出新路子:以與首開集團簽訂老舊小區有機更新和物業服務管理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專門制定了《關於聚焦老舊小區有機更新和綜合整治推動主題教育見實效的工作方案》,推行政企協作、建管一體的“共同締造”模式。

  今年,石景山要將在東裡北社區的探索模式推廣開來。在統籌實施十萬平等7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的基礎上,按照程序啟動兩批以“六治七補三規范”為主要內容的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針對群眾反映最迫切、隱患最突出、問題最集中的老舊小區制定儲備台賬,分步推進“滾動式”改造,全年預計推進15-2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陸續實施。

  本版文/本報記者 林艷 李澤偉 蒲長廷 王斌 劉婧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