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非遺展全貌 夜間經濟菜單豐

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 委員獻策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01月15日15:09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運河非遺展全貌 夜間經濟菜單豐

  14日下午,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本報記者 王海欣 攝

  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昨天下午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18位委員走上主席台進行了大會發言。多位委員立足全國文化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就充分發揮首都文化資源稟賦和科技創新優勢,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姚衛海委員

  大運河沿線成立聯合非遺保護中心

  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東城區政協副主席姚衛海委員代表民革北京市委發言時表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部活歷史,凝聚著濃濃的鄉情和歷史的記憶。姚衛海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建議,專門組織編撰大運河北京段非遺文化叢書及音像資料,對大運河非遺文化進行統籌整理,並從歷史、社會、經濟、民俗等多方面綜合研究,展現大運河經濟文化發展全貌。

  進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議針對大運河非遺傳承人,市區兩級參照《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給予適當經費的補貼。出台引導社會力量投資參與的相關政策,鼓勵民間資金支持非遺事業的發展。

  姚衛海指出,非遺項目非常多,因此要分門別類挑選出有市場、易傳播、特色鮮明的項目進行重點保護和推廣。比如,針對其中的優秀傳統手工藝產品,可在保持傳統手工藝的基礎上進行高附加值開發。還可將大運河非遺植入藝術作品中加以展現,如運河號子、運河龍燈等非遺完全可以以音樂劇、舞台劇等形式來推廣。

  姚衛海還建議,本市可牽頭組織大運河沿線成立聯合非遺保護中心,輪流主辦大運河非遺保護論壇和非遺項目展覽,交流非遺保護的經驗,為運河非遺發展提供更大的平台。

  張振軍委員

  打造知識產權三個“高地”

  民盟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張振軍委員在代表民盟北京市委發言時表示,北京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工作,首都知識產權事業成果豐碩。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最新版《全球創新指數》顯示,北京已經躋身全球五大科技集群。與此同時,北京在知識產權方面還有許多問題亟待破解,為此,民盟北京市委建議北京市打造三個“高地”。

  首先是打造國際一流的知識產權研究和服務高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產權智庫,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首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推動首都知識產權服務品牌國際化,推動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轉型升級。其次要打造國際一流的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具體舉措包括完善地方立法,做強知識產權法院,樹立知識產權法治大國形象,爭取“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落戶北京,加強行業自律,實現社會共治等。第三,打造世界級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高地,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推進知識產權証券化。

  劉多委員

  加快“5G+工業互聯網”布局

  科學技術界別的市政協委員、中國信通院黨委副書記劉多說,“5G+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前沿領域及新型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是我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的新動能,對北京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建議北京市政府進一步強化“5G+工業互聯網”的戰略地位。

  一是布局重點領域,加速產業結構高端化升級。依托產業創新園區,開展智能控制、智能傳感、通信模塊關鍵技術產品研發,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二是構筑創新鏈條,打造高質量科技創新生態。依托車聯網、電子制造、航空航天等優勢產業,鼓勵產學研用協同開發,打造覆蓋行業價值鏈全環節的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推動構建可模擬產線、道路、城市等應用場景的行業應用測試驗証平台,樹立一批標杆示范項目。三是完善公共服務環境,組建“5G+工業互聯網”創新服務中心,開展應用和產業發展情況監測評估,提供應用解決方案、知識產權等服務﹔引導投資基金、銀行信貸進入有潛力的創新項目,支持高精尖領域加快發展。

  劉愛森委員

  推進重點老字號產品和服務標准化建設

  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劉愛森委員代表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發言時表示,目前北京市經國家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已達到117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全聚德、同仁堂、內聯升等老字號龍頭企業,一直是北京的“金名片”。在消費升級、品牌強國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老字號開始主動改革創新,成為新一代“爆款”制造機。

  劉愛森提出,首先要加強產權保護,穩固老字號發展根基,建議建立注冊商標專用權、企業名稱權、老字號評選權之間的無縫對接機制,並引導企業積極加強品牌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加強政策扶持,給予老字號政策陽光,在資金、技術、人才、用地等方面,有計劃地、適度地向老字號企業傾斜。

  同時,建議以市場為導向,激勵老字號企業在銷售、宣傳、跨界合作、多元化、IP化等方面做更多加法,並進行傳承中的創新,加快推進重點老字號產品和服務的標准化建設,為其發展創造更多機會。

  吳晨委員

  規劃建設新首鋼數字智能園區

  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吳晨代表無黨派人士界別發言時說,經過10年的持續積累和努力,新首鋼園區的轉型升級成效顯著,未來首鋼園區“活力復興”應打造新時代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首鋼樣板”。

  他建議,規劃建設數字智能園區,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推動全域智能化應用服務實時可控,建立健全大數據資產管理體系,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全球領先的數字園區。

  加快推動地鐵建設,以綠色交通引導沿線用地的開發建設,營造“無縫城市”和社區環境。建議盡快啟動地鐵11號線(M11)一期東段項目和R1線建設。

  關注后奧運時代。通過冬奧會的舉辦創造更多的長期就業機會﹔建立大型活動、旅游服務、商業開發在內的綜合業務多元開發體系﹔培育自主品牌項目,打造群眾性體育活動品牌。

  吸引高端人才聚集,打造“宜居環境、創新事業、生態低碳、交通網絡、教育文化、鄰裡交往、醫療健康、服務配套、管理治理”九大場景。

  史利國委員

  加快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

  工會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融工會主席史利國發言說,推動首都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必須加快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史利國表示,制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難點問題依然存在,需要構建統一、標准、規范、高效、優質的高技能人才公務服務體系,需要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等級認定、晉升、薪酬待遇為一體的技能形成體系和保障機制。

  史利國建議,以政策吸引人才、以環境留住人才、以文化凝聚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面,為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劉東暉委員

  讓夜間經濟“菜單”更加豐富

  經濟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日東升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東暉關注夜間經濟。劉東暉建議,應讓夜間消費的“菜單”更加豐富,努力讓京城的“夜”有吃、有玩、有煙火氣,也有文藝范兒,既能滿足居民日常消費需要,也充分考慮各年齡層的興趣點,滿足90后、00后的沉浸式、高互動娛樂體驗需求,為人們夜間消費提供差異化、多元化的選擇。

  針對夜間經濟發展的現狀,劉東暉提到,目前北京發展夜間經濟的相關政策重點聚焦在打造大型綜合商場、消費商圈、重點街區等,這是必要的,但也要廣泛征求市民所需和群眾出行意願,充分考慮消費便利性問題,結合“一刻鐘生活服務圈”建設,就近為市民打造一些“小而特”的夜間消費場所,吸引居民就近消費。

  本報記者 張蕾 賈曉宏

  劉蘇雅 張驁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