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於麗爽)對城市副中心全部137條公交線路進行梳理,新增4條干線和3條微循環線路,剪短25條、拆分2條、取消6條……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啟動實施公交線網優化。線路優化后,客流出行時間將平均降低8到10分鐘,總體換乘增加量不超過15%。這是記者從正在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了解到的。
目前,城市副中心共有137條公交線路,全天公交客流總量約103萬人次。公交平均出行距離18.7公裡,平均乘車時間72.7分鐘,均高於全市平均公交出行距離和乘車時間。
“存在的問題是道路設施資源有限,公交線路布設基礎條件不足﹔線路重復度高,運行效率低﹔部分公交線路、站點、班次設置不合理﹔公交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市人大代表、通州區副區長倪德才介紹。
2018年,北京市啟動全市公交線網優化工作,城市副中心同期啟動公交線網優化研究工作,並作為重點任務納入《通州區交通綜合治理實施方案》。
方案以“來通要順、主副要暢、區內少換、過境不擾”為目標,確定兼顧區域協同發展、兼顧遠期規劃、提升副中心交通體系的優化策略,對副中心的現狀公交體系、主要功能區和遠期規劃建設進行全面梳理,結合公交需求特征,形成副中心公交優化措施。
方案按“先定走廊,再優化線路”的思路,確定三條東西向核心走廊及X字形走廊:通燕高速、新華大街、通朝大街組成三條東西向走廊﹔以新華北路、新華南路、通馬路、九棵樹東路為干線形成X字形走廊。
在此基礎上,對副中心現狀公交線路進行梳理,制定優化措施:新增4條干線和3條微循環線路,剪短25條、拆分2條、取消6條線路。
“優化方案分步實施,近期以增線路為主,等客流特征穩定之后再調整刪減線路。”倪德才代表表示,經對線路優化后運行特征預測,客流出行時間將平均降低8到10分鐘,總體換乘增加量將不超過15%。
此外,為保障副中心公交線路優化工作平穩開展,還將建設相關保障設施,包括公交場站、道路設施、公交專用道、公交站台、公交充電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