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們到999進行調研。陳冠宇 攝
本報訊(記者孫穎)“拿著諾基亞要辦蘋果的事兒?”這是北大人民醫院醫務處負責人對醫院信息化平台滯后的貼切形容。中日友好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吐槽預約門診:“目前北京預約診療的途徑和平台太多,老百姓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市政協教文衛體委來自醫藥衛生領域的35位委員分成八個調研小組,開展“小而精”調研,不發通知、不打招呼,深入一線“解剖麻雀”,得到了大量的一手信息。
委員們認為,北京市存在預約挂號平台不統一問題,京醫通和114預約挂號平台號源不統一、預約周期不同,為患者選擇帶來不便﹔京醫通預約挂號平台對非市屬醫院覆蓋面不足﹔114預約挂號平台爽約率較高,患者爽約成本低。預約挂號的信息化建設同樣亟待加強,電子健康卡進展較慢,整合資源不足、尚未在全市范圍推廣,各醫院信息壁壘未全部打通。
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呼吁推進“無卡就醫”,建立全市統一預約診療服務APP。這需要統籌全市醫療資源提高預約挂號平台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京醫通和114預約挂號平台服務能力,促進預約挂號平台和各醫院號源信息互通共享,逐步實現共用一個號源池。擴大覆蓋醫院范圍,加強溝通協作、提升服務能力,將更多非市屬公立醫院和部分專業技術強、社會口碑好的民營醫院納入全市預約挂號平台。
委員們建議加強精細化服務,進一步優化預約診療流程,全面推廣分時段預約,拓展預約就診項目內容和服務方式,探索在檢查、體檢、住院、非緊急手術等方面拓展預約項目內容,系統梳理各醫院經驗,進一步推廣知名專家團隊服務、多學科聯合門診、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團隊預約等服務方式。
委員們建議推廣實名制電子健康卡,總結北大第一醫院、友誼醫院先行試點經驗,盡快支持全流程無卡就醫,依托電子健康卡信息系統建立全市統一的醫院預約診療服務APP,便於患者挂號、復診、取藥、繳費、查閱下載檢查報告和影像膠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