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舉辦了六場專題和界別協商會,政協委員們圍繞“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優化營商環境”“脫貧攻堅社會宣講”“首都農產品保供穩價”等專題,建言獻策。
持續為冬奧籌辦凝聚共識
來自體育、共青團、教育、醫藥衛生、文化藝術等界別的數十位委員圍繞“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視察活動”開展專題協商。每位委員面前,都擺著一份視察方案,方案中提到:擬在2020年,組織委員們圍繞賽事運行保障、配套基礎設施、冰雪運動普及發展、競賽場館建設等開展六次視察。
籌辦舉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北京要全力辦好的三件大事之一。來自體育界的李娜委員第一時間舉手發聲。“2018年2月,我們教衛文體委員曾前去延慶視察,當時冬奧設施還只是圖紙和模型,一轉眼兩年,圖景已變為現實,証明各行各業都為冬奧會籌辦做了很多努力。”她真誠贊道。針對視察方案,她建議發揮界別優勢,走進社區、學校,把奧運精神傳播出去。
來自體育界別的鐘秉樞委員則建議視察中要重點關注可持續發展,“例如場館建設是否將可持續利用落到實處,臨建場館的環保要求是否達標,怎樣帶動周邊冰雪產業、旅游發展等,用政協委員們的考察實效回應各界關切。”
會場氣氛熱烈,委員發言一個接一個。有的委員帶來學校師生們冰雪運動的心聲,建議重點關注冰雪運動普及﹔有的委員建議增加冰雪產業的視察,關注如何做好賽會后半篇文章,發揮冬奧會對地區的帶動效益﹔還有的委員建議關注冬殘奧會設施、市政的無障礙建設。兩個小時的協商會中,共有十多位委員發言。
脫貧攻堅迎來決勝之年
“今天有這麼多人參與,咱們一定能把脫貧攻堅這件事辦好。”主持人牛青山的一句開場白,讓委員們都會心一笑。在“脫貧攻堅社會宣講”專題協商會上,各界別委員暢所欲言,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充滿了期待。
“我提議宣講活動也應該去甘肅看看,促進北京和甘肅的進一步聯動”,正在甘肅挂職的農工黨界別委員黃寶榮表示,“我沒有參加過革命戰爭,但參加了脫貧攻堅戰,我們一定要打贏這場戰役。”
如何發揮政協在脫貧攻堅中的建言獻策、凝聚共識作用,也成為委員們熱議的焦點。工作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少數民族界別委員馬新明說,政協委員如何繼續並且深入地參與到脫貧攻堅當中來,特別是如何做好宣講工作,協商出好的方案、得到好的效果,需要進一步去思考。
“我們可以考慮非遺加扶貧的模式,有些地方可以利用當地文化來實現脫貧。”來自社科界別的楊利慧提議。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對此,市政協副主席於魯明表示:“開局之時就是決戰之日,對於低收入群體,我們要精准地對標對表,要一戶一策、一人一策、一個單位一策,一個都不能落下。”
優化營商環境還需提升“軟環境”
很多企業可能從沒與食藥、衛生、民政等部門打過交道,但每個月都必須直面稅務部門。在“優化營商環境專題協商會”上,來自無黨派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劉桓建議,以稅政管理為代表,處理好“減”與“罰”的關系,適度調整清欠與稽查力度,提升本市營商“軟環境”。
劉桓委員此前調研發現,不少企業申報納稅時都面臨著“數據多、填表難”的困境。把困難留給自己,把便利留給企業。面對企業的呼聲和委員的建議,2019年市稅務局開通“一表集成”輔助申報系統,企業隻需在線導出和導入,不到3分鐘就可以完成填表,申報效率最多能提高5倍。
不過劉桓委員這次又提出建議,為了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本市在稅政管理方面應減少不適當的清欠,把握好稽查和檢查對於企業正常經營的影響,提升企業話語權,讓企業獲得更寬鬆的發展環境。這樣提升營商“軟環境”后,企業一方面能放心投資北京,一方面能切實得到這輪優化營商環境的紅利。
“我同意劉桓委員的建議,‘軟環境’建設確實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因素。”來自民建界別的市政協委員馬光遠認為,政府部門改善投資等營商環境,打造出機會平等和規則平等的“軟環境”,無疑能提升企業的信心,給企業創造出更適合的發展環境。
盤活閑置設施增加“菜籃子”自給率
“春節將至,北京這樣的特大型城市在‘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上更不能出現任何問題。”在扎實做好首都農產品保供穩價工作界別協商會上,來自農業界別的市政協委員薛剛開門見山,他建議要全面為市民的“菜籃子”保駕護航,尤其是要增加產品的自給能力,增加禽蛋、禽肉和牛奶等替代畜產品市場供應。另外,要加強生產用地保障,在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上下功夫,進而形成合力,保障“菜籃子”產品市場供應及價格穩定。
對於增加北京“菜籃子”自給率,同樣來自農業界別的市政協委員李玉立有話說。他給出了一組數據:目前本市設施農業總量21.39萬棟,生產面積19萬畝,其中部分處於閑置擱荒,單位面積產品的質量、產量、品牌效益還需進一步提升。
李玉立建議,在保証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新技術、新裝備普及應用力度,特別是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需要加大新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要盤活閑置設施,增加“菜籃子”的供應基數,在穩定現有農業設施面積確保必要“菜籃子”時鮮供應的基礎上,運用政策引導盤活閑置。
來自科技界別的市政協委員李雪紅則著眼確保市民“菜籃子”安全,李雪紅說,供應北京的蔬菜來自京外多個省市和地區,各地區都應該建立起基於檢測數據和可追溯體系下的食品安全保障,為老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要實現從‘食品安全’到‘安全食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