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月12日,在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界別小組會上,出現了一個特別的身影:教育界別委員、北京舞蹈學院教授劉岩坐在輪椅上,和其他委員侃侃而談。
“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不僅僅可以服務於殘疾人,也是在為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提供保障。”會上,劉岩發言的關注點多與殘疾人有關。
2008北京奧運會上,劉岩本該在鳥巢的開幕式上獨舞,但她在開幕式前最后階段的彩排中意外摔傷。
十多年后的今年,她理性、安然地將自己定義為“肢體障礙人群的代表”,並在多個場合為肢體障礙人群發聲,“希望委員們持續關注肢體障礙者相關問題。”
劉岩告訴新京報記者,除了關注殘疾人、公益事業,佔據她精力最多的另一份事業就是教育。這次作為北京市政協委員,她也出現在教育界別中。
記者了解到,2009年,劉岩成為北京舞蹈學院的教師,目前已是教授﹔2010年,又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隨后又在中國社科院讀了兩年博士后,從身體微語言的角度去研究舞蹈,從舞者向學者轉型。
此間,她還在北京市政協和北京市青聯履職,並成立了“劉岩文藝專項基金”,還創作了劇目《26分貝》等。
新京報:你一直在為殘疾人發聲,這次帶來了什麼提案?
劉岩: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都已經臨近了。國家提出“3億人上冰雪”,我認為殘疾人不應該缺席。我在提案中建議讓殘疾人進入冰雪運動場館,與健康人一起體驗冰雪運動的快樂。
據我了解,在殘聯幫助下,已經有幾次,肢體障礙者參與到滑雪等冰雪運動中,他們特別愉快,我本人也想周末時間找一個場館滑雪。
但很多冰雪運動場地中,供殘障人士開展冰雪運動的設施還不健全。這就需要推進冰雪運動場地殘障人士設施建設。
新京報:我們關注到您也准備了垃圾分類進校園的提案,對此有什麼建議?
劉岩:我另外一個提案是垃圾分類課程進中小學的。北京市馬上要實施垃圾分類了,目前部分中小學已經開始嘗試去做垃圾分類,但在垃圾分類相關知識教育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學校的垃圾分類教育僅僅靠幾次趣味活動、公開課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細化,以課程的方式推進學習,應從教材編寫、課程設置、教室配置等方面形成垃圾分類專項教育。
新京報:從事舞蹈教育事業過程中,還關注到了哪些問題?
劉岩:這幾年,藝術院校畢業生的分配也是我在關注的。在演出的團體性質發生變化等一系列背景下,藝術院校的大學生、研究生畢業了往哪分、干什麼,人才如何更好地服務於北京,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之前我也有就該問題做過提案,接下來我也將會持續關注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