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三公經費"壓減6.7% 行政單位2年內不提辦公配置標准

2020年01月13日07:2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財政收入持平 政府堅持過“緊日子”

  企業通過營業執照智能登記操作系統進行住所承諾后,15分鐘即可拿到營業執照

  深化報告解讀改革

  報告原文: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17.1億元,增長0.5%,完成調整預算的10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31億元,增長0.3%,完成調整預算的100%。——預算報告

  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與上年持平。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對一般性支出和非重點項目支出分別按照3%和10%的幅度壓減,推動全成本預算績效改革向公用事業、轉移支付、行政運行等領域拓展。——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解讀:“我們要全面辯証地來看待一年以來北京的財政收支情況。”北京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解讀說,一方面,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在給北京企業和市民帶來便利的同時,財政空間在逐步收縮﹔另一方面,在面臨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環境下,本市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在雙重壓力下,財政空間逐步趨緊。

  如何實現收支平衡?

  “三公經費”繼續壓減6.7%

  根據預算報告,去年北京財政收入完成5817.1億元,增長0.5%,新增減稅降費約1800億元。總的看來,新的一年,北京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但財政收入形勢較為嚴峻,收支平衡壓力將更為突出。

  去年一年,北京在地方權限范圍內頂格實施了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減征房產稅、資源稅等“六稅兩費”,實現本市自行設立的涉企項目零收費,並下調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繳費標准等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800億元,大大減輕企業和居民的負擔。

  為緩解財政收支矛盾,本市在財源培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有針對性地實施新一輪優化納稅營商環境15項措施,研究“1+N”財政支持高精尖產業政策,增強對優質稅源企業的吸引力,為財政收入中長期平穩運行奠定了基礎。

  “北京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是不變的,金融業、信息服務業等重點行業穩定發展,也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了較好基礎,只是受一系列減收增支因素疊加影響,2020年財政收支矛盾將依舊十分突出。”據市財政局分析,上年部分減稅降費政策翹尾和清理歷史欠稅等一次性增收因素,對收入增長形成較大壓力。而從財政支出形勢來看,今年各領域對財政資金需求很大,包括支持“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大基本民生領域投入力度等等,都需要予以重點保障。

  在這一背景下,今年市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還將再度壓減。根據財政報告,“三公”支出預算安排7.4億元,下降6.7%,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5億元﹔公務接待費0.3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5.6億元(其中,購置費1.4億元、運行維護費4.2億元)。

  “緊日子”怎麼過?

  一般性支出將壓減3%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安排,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與上年持平”,這也意味著,財政收入增速今年將實現“零增長”,各級政府部門過“緊日子”的思路將貫穿始終。

  政府部門的“緊日子”怎麼過?據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今年全市將梳理應由市政府保障的事項,建立重點支出和重大投資項目清單,按要求提交市人大審查,並強化各預算單位主體責任,加強各領域政府投入責任的分析論証。在部門預算編制過程中,積極邀請人大代表及市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參與論証,合理確定政府投入的范圍、方式和保障標准。

  另一方面,今年將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按照3%的比例壓減各部門一般性支出,按10%的幅度壓減部門非重點項目支出。另外,還將嚴格控制各部門的資產購置更新,原則上兩年內不再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日常辦公設備配置標准﹔要求強化資產內部的調劑調撥,推進大型設備共用共享,除按全市統一部署更新購置辦公設備和軟件外,各單位自行購置辦公類家具、設備等資產的原則上不安排追加預算。

  根據財政報告要求,在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重點項目支出的基礎上,同時,全市將統籌資金優先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落地,適度向城市運轉、民生等重點領域傾斜,原則為“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保重點、壓一般性支出、促高質量發展”,如教育支出今年安排382億元、科學技術支出安排327.2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安排205.5億元、交通運輸支出安排304.2億元等等。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政府部門在過“緊日子”的同時,今年全市還將繼續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讓企業和老百姓有更強的獲得感。而與此同時,本市也將積極擴寬稅源,培育涵養可持續發展的優質財源。

  “也將更好地利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以PPP、產業基金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撬動作用,更好地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首都發展。”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本報記者 林艷

  政府再造服務流程 企業將實現“無感審批”

  報告原文:以“辦成一件事”為目標,聚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創業全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痛點,再推出一批“一件事套餐服務”。建立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政務服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開展“秒批”“無感審批”等智能場景應用,實現更多事項全程網辦、1000項事項移動端辦理。

  ——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解讀: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冀岩表示,今年,本市將深入推動“証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解決企業“准入不准營”的問題﹔探索推進市場主體登記告知承諾制度,提高登記效率和便利度。

  近兩年來,本市優化營商環境新政頻出。新辦企業的辦理時間(全辦好)持續縮短,由2017年前的24天,縮短至2018年的5天、2019年的1天,今年將奔向“智能審批”。本市企業開辦提速得以實現的背后無處不體現著各部門的協同聯動,更是政府服務流程的再造。

  北青報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截至目前,本市已實現市財政局(資產評估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備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險登記証)、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房地產經紀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備案)、市文旅局(旅行社服務網點備案登記証明)等涉企証照事項的“二十六証合一”,部門間共享各類登記備案信息達300余項,實現了“讓信息跑路代替企業跑腿”。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去年12月,豐台區市場監管局已先行先試上線了營業執照智能登記(住所承諾)系統。豐台區市場監管局登記科科長劉若介紹,長期以來,住所(經營場所)都屬於企業登記注冊中的難點和堵點問題,已成為企業投資創業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營業執照智能登記(住所承諾)系統是以“e窗通”服務平台為依托,以風險度較低的科技、文化類“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為切入點,通過開發“身份識別”“自助填報”“自動審批”等功能模塊,實現企業無需提交房產証明等材料,無需跑腿辦事大廳,15分鐘內申領營業執照。

  今年,豐台區市場監管局將在“智能登記+承諾制”模式試行成熟的基礎上,引入企業變更業務,努力實現更大范圍商事登記的“智能審批”服務,讓更多企業獲利。

  北青報記者還了解到,去年8月,海澱區市場監管局在全市率先試點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企業登記注冊,實現“區塊鏈+企業登記”服務新模式。海澱區市場監管局登記科負責人張陸介紹,採用區塊鏈技術后,企業無需遞交任何住所文件,提交住所地址后由系統即時生成一張數字存証証書即可搞定,為企業減少30%的材料提交,壓縮后台審批時長40%,企業最快10分鐘就可以領到電子營業執照,做到了減材料(方便企業)、少跑路(方便產權人)和提效能(智能審批)的三方共贏。

  文並攝/本報記者 王薇

  亮點

  城市體檢15項指標提前達標

  報告原文:開展2018年度城市體檢,15項體檢指標提前實現2020年規劃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解讀:本市在首次城市體檢工作基礎上,2019年組織第三方團隊持續開展2018年度城市體檢工作,對總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2018年是新版總體規劃全面實施的第一年,在年度可體檢的97項指標中,95項指標按照總體規劃確定目標取得了較好進展,特別是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全社會勞動生產率、PM2.5、重要江河湖泊水質達標率等15項指標提前實現了2020年規劃目標。首次城市體檢發現進展緩慢、提出需重點推進的7個指標也已扭轉增量發展趨勢,實現減量拐點,減量提質發展取得切實成效。

  在人口、建設用地“雙減”的同時,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地均產出實現“雙升”。加大自然資源保護力度,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市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實現對全域全類型自然要素的統籌管控,城鄉建設用地進一步向開發邊界內集中,總體規劃剛性約束作用進一步強化。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北京市重點站區管理委員會成立

  報告原文:進一步理順北京西站等站區管理體制,全面提升服務管理水平。

  ——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解讀:2019年最后一天,北京市重點站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揭牌成立,這標志著本市火車站場管理體制改革正式啟動。據悉,為進一步理順站區管理體制,全面提升服務管理水平,經中央編辦批准,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北京市重點站區管理委員會,統一負責組織協調本市重點站區的管理服務工作。不再保留北京西站地區管理委員會、北京站地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南站地區管理委員會和北京西直門綜合交通樞紐地區管理委員會。

  北京市重點站區管理委員會成立后將堅持“行人優先”工作理念,深度整合各方資源,構建符合城市總體規劃、順應旅客出行需求的高效治理體系,全力推動全市重點站區管理和服務水平雙提升。

  文/本報記者 王薇

  今年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

  報告原文:建立政務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評判的“好差評”制度,推動各級政府增強服務意識、夯實服務責任。——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解讀: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2019年底出台《關於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實施意見》,提出2020年底前,全面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完善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平台,開展“好差評”工作。

  根據規劃,“好差評”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個等級,其中后兩個等級為差評。相關責任部門要在7日內對差評投訴完成核實整改,確保差評投訴件件有整改、有反饋。通過市民給政府部門“好差評”的方式,有助於倒逼相關部門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提高企業群眾辦事滿意度。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賦予副中心管委會市級管理權限

  報告原文:2019年創新完善管理體制,賦予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市級管理權限,實現“副中心的事副中心辦”。2020年推動出台支持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向副中心管委會全面賦權,制定城市副中心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促進產城融合、業城均衡發展。——計劃報告

  報告解讀:北京市委市政府城市副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下設中共北京市委城市副中心工作委員會、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員會,同時作為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與通州區委區政府合署辦公。2019年初,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和管委會正式挂牌成立。賦予市級管理權限,實行扁平化管理,實現“副中心的事副中心辦”。這意味著,在一些常見的工作審批流程中,可以在副中心內部解決,無需再報送市級相關部門,提升辦事效率。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日前透露,2019年,副中心工作的體制機制進行了重大創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辦”正在逐步實現,這是各項工作取得進展的重要保証。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豐台、大興創建“國家衛生區”

  報告原文:研究制定公共衛生體系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高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著力推進豐台、大興創建國家衛生區。

  ——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解讀:“國家衛生城市(區)”是我國城市衛生管理工作的最高榮譽,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城市品位、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的集中體現。評選為“國家衛生城市(區)”並非易事,首先評選的指標“多維衡量”,包括健康、教育、市容環境衛生、環境保護、公共場所衛生、飲用水衛生、食品衛生等。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在大興區的鎮街層面,已經出台了相應的工作方案,支持“創衛”。比如大興區採育鎮,就將“創衛”與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同步進行。

  “文明城區與衛生城區考核指標重疊率較高,採用文明城區與衛生城區共同創建模式,可在宣傳、迎檢、督查等環節切實減少人、財、物的重復投資。同時,採用創城創衛模式可使創建工作持續升溫,營造創建氛圍,不斷增強各部門重視程度,形成‘1+1’大於2的創建體系。”大興區採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豐台區王佐鎮曾獲得2018年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也是豐台區唯一獲得這個稱號的鄉鎮。通過“創衛”,鎮裡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生態與居住環境得到不斷優化,徹底改變此前臟、亂、差的面貌,居民醫療水平和健康水平也得到相應提高。

  “從創衛以來,我們提出了‘多栽樹為子孫留一片綠蔭’的朴實理念,同時注重疏解整治提升一體謀劃,切實把留白增綠納入工作重點。目前,王佐鎮生態綠化覆蓋率已經達到了63%。”王佐鎮相關負責人說。

  文/本報記者 蒲長廷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