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 《關於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成為智慧城市的標杆提案》
特邀界別委員何敬豐去年提出,應加快智慧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建立健全相關職能部門的協同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智慧政務配套規則制度建設,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副中心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加大智慧城市高速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智能交通、智能管網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形成高度一體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完善智慧城市人才培養機制,引入市場機制,對企業以及科研機構對人才流動放寬政策,允許不同所有制之間缺乏人才的有序流動。
調研
學習觀摩世界各大城市經驗
2008年開始擔任北京市政協委員的何敬豐,因為工作關系,一年有200多天穿梭在不同城市,借此學習觀摩世界各大城市的經驗,為北京的城市建設“取經”。
“整合資源和科技化,打造一個全新的副中心,便利人民的生活。”何敬豐說,在撰寫提案之前,自己就曾前往城市副中心考察調研了許多次,在建設的過程中也進行了調研與研究,“我每年來北京至少兩三次,看著副中心供水、供電和行政辦公區的建設一步一步從零起步。”
在提案中,何敬豐也參考了阿姆斯特丹、斯德哥爾摩等智慧城市規劃和配套完善的外國城市經驗。與北京不同的是,這些外國城市的人流不如北京的多,但是城市的規劃做得非常好。“不過現在5G技術在發展,我們也可以做得比他們更好。通過5G的技術,政府的服務可以觸及更多地方,讓人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在何敬豐看來,智慧城市的作用也體現在服務上面。“以前去政府辦事要到窗口現場,排隊要排很久。現在基本上每個人都有一個手機,人與人之間通過手機連在了一起。”
“城市副中心需要許多生活設施,便利在那邊生活的人。所以我希望未來的副中心能成為讓居民生活有品質的一個區域。”何敬豐說。
期望
夜間經濟可以更繁榮
何敬豐提到,今年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將提交一份與夜間經濟相關的提案。“我畢竟也是年輕人,經常在晚上出去玩,所以我覺得北京的夜間消費有很大的潛力。”
何敬豐建議,北京可以發展一些文化性更強的夜間消費。比如說故宮,很多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想了解多一點。以往我們都是白天去故宮,但是其實后海、故宮一帶可以開發更多晚間的文化旅游項目。
何敬豐認為,“北京發展夜間經濟消費很有潛力,夜間經濟可以更繁榮,我們應該好好把握。”
本報記者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