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宮15000份臘八粥兩小時分完 老字號凌晨開始熬制臘八粥

昨晨5時左右,排起等待舍粥的長隊

2020年01月03日07:25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雍和宮15000份臘八粥兩小時分完

  昨日,農歷臘八,雍和宮開門舍粥。一大早,“粥友”們就在雍和宮門外排起百米長隊,希望雍和宮的臘八粥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氣。

  昨日,東岳廟施粥,環衛工人也趕來領一碗熱乎乎的八寶粥。

  昨日,建國門街道趙家樓、東總布社區,居民進行“‘鼠’你最快”剝蒜比賽。

  昨日,前門街道草廠社區居民體驗老北京拉洋片。

  昨日是農歷臘月初八。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事辦。”臘八節是春節的前奏曲。這一天,民間流傳著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風俗。此后,街上的年味兒越來越濃,家家戶戶開始忙碌起“年事”來。為慶祝這個傳統節日,雍和宮照例舍粥,凌晨5時左右,門外已經排起長隊。各個老字號的店員們也起個大早兒,夜裡兩點多開始熬制臘八粥,早上不到6點,就有顧客來喝粥了。不少社區則在這一天開辦鄰裡節,喝粥、泡蒜,展開趣味比賽,重溫民俗。

  雍和宮舍粥

  內蒙古7歲女孩坐火車趕來

  昨日凌晨5時左右,天還未亮,雍和宮門外已經熱鬧起來,來喝粥的人沿著正門旁戲樓胡同排起長隊。9時,雍和宮開門時,隊伍足足排了200米長,人們裹得嚴嚴實實,三五人圍成圈跺著腳聊得火熱,嘴裡還哈著熱氣,期待的興致卻一點不減。11時左右,舍粥結束。據介紹,雍和宮舍粥15000余份。

  每年來雍和宮見“粥友”

  每年來雍和宮喝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早已成了許多人的習慣。昨日是工作日,為了來喝粥,排在隊伍前頭的賈雲生特意請了半小時假。他說,自己來雍和宮喝臘八粥已有十多年了,每年總能碰上些因粥結緣的熟人,他喚這些人為“粥友”,和大家拉拉家常,再湊頭喝上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在這寒冬裡,別提有多舒坦了。

  賈雲生今年認識了一位外國朋友馬賽麗,這位金發女士講起中文十分流利,雙手凍得通紅,賈雲生將手套借給了她。馬賽麗說,自己是個中國迷,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李小龍,就對中國心生向往,對中醫更是頗感興趣,后來有機會來中國,她又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中醫,2019年6月剛畢業。聽朋友說起雍和宮有臘八節舍粥習俗,馬賽麗昨日凌晨5時就起床趕來排隊。

  7歲內蒙古女孩年年來喝粥

  9時,雍和宮大門准時打開,安保人員有條不紊地將排隊的人引進門,穿過長長的甬道,來到正殿門口,僧人們已早早在此等候,將一次性碗勺分好,用長鐵勺從粥桶裡舀起臘八粥分給大家。

  今年的臘八粥用了32種原材料,大約5000余斤,提前一周就採購食材、清洗、泡水。前一天晚上,熬粥的僧人一宿沒睡。

  今年65歲的北京中醫藥大學退休教師張老師是北京人,1960年的臘八,張老師就曾到雍和宮喝過臘八粥。他回憶說,“那時候來喝粥的人不算多,生活條件不好,很多人會帶著杯子來多帶些臘八粥回去分給家裡人。”

  昨日來到雍和宮的不少人也帶上了保溫杯,希望把“福氣”帶回去分享給家裡人。“借著雍和宮的福氣,希望新一年祛病消災。”50歲的黃女士說。

  穿著漂亮蒙古族服裝的小姑娘恩柯佐拉特別惹眼,許多人圍著她拍照,她一邊低頭喝粥一邊害羞地笑著。媽媽東祺告訴新京報記者,佐拉今年7歲,也是第七年來雍和宮喝粥。她們是內蒙古人,今早剛下火車就直奔雍和宮,喝一碗濃濃的臘八粥,取個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東岳廟施粥

  環衛工人外賣小哥趕來喝粥

  “送外賣路過,看到這裡施粥,就湊熱鬧來喝了一碗,香!”昨日9時多,東岳廟門前的臘八施粥活動吸引了很多市民,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迎接新年的“好彩頭”。

  臘八施粥,是北京民俗博物館(東岳廟)延續多年傳統習俗。工作人員說,粥是精選糯米、黑米、薏仁、蓮子、紅豆、紅棗等原料,文火慢熬而成,今年共准備了500份。喝臘八粥的人中,有環衛工人、外賣小哥,也有上班族。

  臘八敲響了春節的開場鑼。據了解,2020年北京民俗博物館“第十九屆北京民俗文化節”拉開序幕,將持續至1月29日,北京民俗博物館將以“福滿京城 春賀神州”為主題,陸續開展小年送春聯、節俗知識講座、非遺體驗、精品文物展覽等系列文化活動。

  老字號備粥

  凌晨兩點半開始熬制臘八粥

  京城老字號家家供應臘八粥,護國寺小吃昨日凌晨兩點半開始熬制臘八粥,不到6時,就有心急的顧客過來喝臘八粥了。

  喝粥人多 “早高峰連到午飯口了”

  “我們店早上不到6點,就有顧客過來喝臘八粥,6點半左右,已經有三四十人排隊了。”護國寺小吃起源店經理王新梅介紹,店裡從凌晨兩點多師傅們就開始上班了,三四口大鍋開始熬制臘八粥,“一鍋接一鍋的,估計得熬到中午才夠賣。”

  記者在護國寺小吃起源店看到,10時左右,喝臘八粥的高峰依然沒過去。看到店裡排的長隊,預計這波高峰得到中午。“平常日子裡,早上9點左右就不用排隊了,今天臘八粥的年味兒吸引人們排隊品嘗,早高峰連到午飯口了。”王新梅說。

  除了來店裡吃臘八粥,不少顧客還打包帶走。有的顧客一口氣打包好幾份,顧女士一次買了5份,說是專門帶給孩子和老人的﹔王先生打包近10份臘八粥,他笑稱,“同事知道我住護國寺附近,今天特意征用我當一天外賣小哥。”據統計,今天僅護國寺小吃起源店一家店就銷售臘八粥近4000碗。

  食材提前一周就開始准備了

  記者從惠豐餃子樓、同和居、同春園飯店、慶豐包子鋪、二友居等老字號餐廳獲悉,臘八粥的食材提前一周就開始准備了。惠豐餃子樓准備了近百斤的各種米和豆子以及大蒜,臘八當天供應臘八粥超千碗。惠豐餃子樓經理許世鵬介紹,臘八當天,店裡就開始供應臘八蒜了,是在立冬就泡上的。臘八當天也會泡下臘八蒜,這一批是到了“破五”的時候,配上各色的餃子食用。

  地安門馬凱餐廳的臘八粥由江米、小米、紅豆、紫米等十余種食材熬制而成,店裡早早採買好了食材,並反復研究各種食材配比,以求在臘八當天給顧客奉上口感最好的臘八粥。二友居十幾家連鎖店安排了三四個有經驗的師傅專門負責臘八粥食材採買。

  “我們的員工天不亮就忙碌起來了。精揀、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然后開始煮,再用微火燉至少三個小時,這樣熬出來的臘八粥才濃稠鮮美。”同和居日壇店負責人說。

  臘八免費贈粥,旺順閣已經持續15年了。各店的廚師們凌晨二三時就開始熬制,凌晨五時多,有些門店就已經在門口設好了“愛心奉粥點”,下夜班的工人、拖著行李箱的旅人、步履匆匆的上班族、早起遛彎的附近居民,都能吃上一杯熱粥。

  社區活動

  胡同居民喝粥、腌蒜、趕大集

  昨日,東城區多個街道舉行臘八節民俗活動。

  前門街道草廠社區第三屆鄰裡節,主會場設立於草廠橫胡同至草廠四條的各條胡同內,既有居民日常生活柴米油鹽的“趕大集”年貨熱賣,還能觀看和體驗老北京拉洋片、畫糖畫等民間技藝表演。草廠四條為居民准備了熱乎乎的臘八粥。

  建國門街道趙家樓、東總布社區在同一天聯合舉辦“蒜香粥道 溫情臘八”主題活動,准備了50斤蒜、70斤各種米,讓居民聚在一起腌臘八蒜、喝臘八粥。

  社區民俗達人孟永煜剛講完臘八的由來,緊張激烈的“‘鼠’你最快”剝蒜比賽就開始了。比賽分為“一分鐘剝蒜”和“蒜拼‘臘八’”兩個環節,居民們想出各種方法加快剝蒜速度,掰蒜、剝皮各司其職,一片歡聲笑語中很快決出勝負。

  故事

  生態小農的儀式感 臘八蒜自己種自家泡

  “臘月初八,凍死寒鴉”。越臨近春節,天氣越冷,臘八蒜的碧綠顏色,帶來了盎然生機。按老北京的習俗,泡好的臘八蒜,從臘八開始要一直吃到正月結束,蒜吃完了,春天也就來了。

  最有儀式感的“年味兒”

  順義小農戶陳艷紅每年都會做臘八蒜,她的蒜是自家地裡種的,醋是朋友用糧食釀造的,連罐子都是平時裝醬料剩下的,這一罐臘八蒜,就是生態小農最有儀式感的年味兒。

  北方人過年離不開餃子,而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旁邊,總少不了一碟臘八醋和幾瓣翠綠的臘八蒜。

  過年一定要有臘八蒜,在這一點上,順義的生態小農陳艷紅很有同感。陳艷紅是土生土長的北京農民,家在順義李橋鎮沮溝村有五畝地,這一塊地不是租來的,而是她自家的地,每年會種玉米、紅薯、白菜、胡蘿卜、大蔥、大蒜等各種糧食和蔬菜。

  每周六,陳艷紅都會去趕集,她最擅長做玉米菜團子,總是很快售罄。而最近這兩次趕集,陳艷紅都帶上了自家做的臘八蒜。

  過去,家裡做臘八蒜主要是為了自家吃,這幾年,陳艷紅開始腌制大量的臘八蒜,拿到市集上出售,讓更多人品嘗這種傳統的年味兒。

  自家種的蒜泡出來最綠

  陳艷紅的臘八蒜都是用自家小農場裡種的蒜泡的。她的蒜在種植過程中沒打過藥、沒用過化肥,“自家吃的東西,不會打亂七八糟的東西。”

  在順義,許多農民都有一個小園子,種的菜面積不大,但品種豐富,“我家種的菜就是我自己平常喜歡吃的。”陳艷紅說,種菜自己吃,多余的會拿到集市上賣,臘八蒜也是這樣。

  作為過年的儀式感,陳艷紅喜歡吃上幾瓣臘八蒜、蘸上一口臘八醋,因此,每年都要親自做上一些,對於制作臘八蒜,陳艷紅有一些講究。

  每年11月底,陳艷紅開始准備制作臘八蒜。把家裡的玻璃罐拿出來,有沙拉醬的、有辣椒醬的,大大小小各不相同,洗干淨后,用開水煮沸消毒,泡臘八蒜的器皿就有了。

  自家地裡種的是紫皮蒜,一整條蒜放在台子上,挨個剝開去皮,陳艷紅會把蒜裡有瑕疵的壞蒜剔除出去,長芽的蒜也不會選擇,因為這種蒜泡出來沒那麼脆,但對於蒜的大小,卻沒有太多講究。去皮之后,將一瓣瓣白花花的蒜洗干淨,水分瀝干擦淨后,就可以入罐了。

  聲音

  喝碗熱臘八粥驅寒養血

  北京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主治醫師徐潔介紹說,臘八節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日子,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是冬季的主氣。寒邪易傷人體陽氣,所以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講,冬季還是注重扶陽補氣。而“粥”在中醫理論裡,有保胃氣、存津液的作用,常飲熱粥,除了對驅除寒氣有直接作用外,在粥裡添加一些健脾養血、益氣固表的藥物,可以扶陽補氣,寒冬臘月吃一頓食材豐富的熱粥,能刺激起食欲,增加機體熱量,暖胃消寒。

  “大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制作適合自己的臘八粥。”徐潔指出,老年人可在臘八粥中加些大豆,大豆中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大豆異黃酮和大豆皂甙,可以抑制體內脂質過氧化,能夠預防骨質疏鬆症﹔糖尿病人首選燕麥、蕎麥作為主料,燕麥中所含的可溶性纖維可在胃內形成黏稠物質,延緩葡萄糖的吸收,不會導致餐后血糖突然上升,蕎麥中含有鉻,有增強胰島素的作用,在臨床上用於糖尿病的營養治療。

  【小貼士】

  臘八節

  “臘者,接也,逐疫迎春”,農歷十二月初八在古代是新舊交替的日子,掃除厄運迎接新的一年。這一天就是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

  臘八節俗稱“臘八”,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節日的習俗是喝臘八粥、泡臘八蒜。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它不只是一碗簡單的粥,熬制前有諸多准備,食材五花八門﹔熬制后,眾人分食,共享豐收喜樂。這一碗粥,在宋代就已風行,傳承近千年,南北也有不同風俗,或甜或咸。在北方,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新京報記者 張彤 陳琳 楊亦靜 李玉坤 楊丹 張兆慧

  A06-A07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王貴彬 王飛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