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海淀老旧小区物管会的样本涵义

——《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三月调查报告(下)

2020年07月22日08: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三个海淀老旧小区物管会的样本涵义

  清河街道毛纺北小区物管会、议事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成员共商小区公共空间优化

  100个老旧小区,就会有100种林林总总的历史积淀问题。《条例》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制度框架,那就是“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多方参与、协商共建、科技支撑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业委会或者物管会、居委会、村委会等共同参与的治理架构。”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从海淀区房管局获悉,目前海淀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样本社区建立了物管会,这些物管会结合本小区特点进行了社区自治的探索,北青报记者近日一一走访,力图归纳出这些小区的“样本涵义”。

  物管会打通“诉求渠道”

  样本1:清河街道毛纺北小区

  “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浙江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研时,曾就开辟社区百姓“诉求渠道”做出精辟论述。海淀区清河街道毛纺北小区的物管会刚刚组建一个多月,就着手为居民搭建了这样的诉求渠道。该渠道由三个平台构成:即楼栋微信群、居民议事委员会、小区专家委员会,让居民们“投诉有门”。

  不久前,毛纺北小区的“楼栋微信群”里,一位居民反映“楼道里乱堆杂物,环境脏乱,堵塞通道,居民进出不便”。物管会的主任也在群里,她看到这条消息后,立马商讨解决方案,组织物业管理人员大扫除,彻底清理了楼道卫生。

  像这样的“楼栋微信群”,毛纺北小区的9栋居民楼实现“一楼一个”。今年4月建群时,就立下了严格的群规:一户只能有一人入群,且必须实名;群主由社区党委或居委会干部担任。社区党委书记谢玉华介绍,居民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在群里反映。

  物管会还在“楼栋微信群”的基础上,协调毛纺北小区进一步改选了“居民议事委员会”,还组建了“专家委员会”。清河街道党群工作办副主任隋耀卫说,物业管理专业性很强,但是物管会只有七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居民中有懂园林绿化的、有搞给排水的、有做工程的,还有律师、物业管理人员,发动他们利用专业知识,为物管会提供专业支持,所以建立了专家委员会。”

  “楼栋微信群、居民议事委员会收集民意,形成解决方案;专家委员会给予专业技术支持;最后由物管会决策。有协商、有监督、有落实,这样就能有效地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楼栋内部。”隋耀卫认为,其实对于这样一个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前身曾是毛纺厂宿舍、产权物业关系异常复杂、居民自治能力很弱的老旧小区而言,让老百姓“有个说话的地方”,居民心气儿“顺”了,自然人际关系就“稳”了,小区的管理秩序自然就和谐了。

  物管会确立管理主体 推动物业“三变一”

  样本2:海淀街道小南庄小区

  8栋居民楼、3个产权单位、3家物业公司管理、825户小区居民……海淀街道小南庄小区由于历史积淀而成的产权关系,居民与物业关系异常复杂:这里既有回迁房,也有单位宿舍;既有老街坊,又有新面孔。可以说这在当下老旧小区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物业费收不上来,物业不履职,困难没人管,抱怨满天飞,最后只能由社区兜底。就在今年6月下旬,小南庄小区物管会揭牌组建,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管理责任主体——整合现有三家物业管理单位,推进一家物业公司开展服务。

  小南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柳春英介绍,小南庄小区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是典型的老旧失管小区。物管会组建后的首要任务是将物业“变三家为一家”,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分别与三家物业公司协商,探讨合法委托新的物业入驻的路径;二是广泛动员业主参与,投票决定物业公司的去留。柳春英说,在动员业主方面,物管会比居委会更具优势,这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据了解,海淀街道小南庄小区物管会由九人组成。除一名社区书记、一名社区居干、一名产权单位物业人员外,还有六名业主。他们在小区疫情防控和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在居民群众中也有一定影响力。组建不到一个月,物管会成员们正忙着更新8栋居民楼的业主名册,收集居民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和建议……柳春英说:“通过业主动员业主、凝聚业主,有助于尽快解决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并为合理收缴物业费铺平道路。物管会组建才不到一个月,我们有信心把这件社区自治的‘关键小事’做出一个圆满的结果。”

  “院中院”如何合理划分物管区域?

  样本3:北太平庄街道蓟门里社区

  紧邻北三环蓟门桥的北太平庄街道蓟门里社区,于1983年至2000年陆续建成。该社区共有35栋居民楼,这些楼栋由15家产权单位、10家物业公司管理,存在不少交叉管理区域,最显著的特点是在众多居民楼中包含一个“院中院”。随着居民对物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蓟门里社区亟需打破物业公司各自为政的局面,整体组建一个物管会,统筹规范停车管理、园林绿化、清扫保洁、秩序维护等各方面,给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为组建物管会,海淀区制定“六步走”工作流程图,其中,确定物业管理区域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刚一提出在蓟门里社区组建物管会的想法,就有部分居民提出反对意见。”蓟门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金丽丽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院中院”小区——和景园小区居民,该小区位于蓟门里社区内部,是整个社区唯一的一处商品房小区。听说要组建物管会,和景园小区居民担心自己的“新房”与小区内众多老房子“搅合”在一起,在停车管理、保洁服务等方面降低水准,因此有意愿单独成立业委会。

  为打破居民与社区间的对立局面,北太平庄街道物业管理专班联合蓟门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到现场实地查勘、核定社区红线区域、查询宗地建设资料,并召集业主代表共同研讨社区物管区域。

  《条例》规定,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应当综合考虑建设用地宗地范围、共用设施设备、建筑物规模和类型、社区建设等因素,以利于服务便利、资源共享、协商议事。“我们调查发现,首先,和景园小区的建筑物规模非常小,只有两栋楼、109户居民,不适合单独划定物管区域;其次,该小区与蓟门里社区其他楼栋有大量共用设施,包括供暖管道、社区道路等。”北太平庄街道物业管理专班负责人郭金龙说,这些都符合划定一个物业管理区域的要求。

  针对居民最为担心的问题,北太平庄街道物业管理专班特别咨询了律师、社区规划师等行家里手。郭金龙说:“划定为一个物管区域后,涉及本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就有了统一的议事平台。蓟门里社区将实现环境整体改善与提升,停车秩序管理等也将规范统一,而不是降低标准。归根结底,组建物管会是一件全体居民都能获益的事。通过不断与居民沟通、讲解,终于得到居民的认可。”

  7月初,蓟门里社区物业管理区域划定完成了,并顺利组建物管会。从提出创意到正式组建,足足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划定完成。这期间,有复杂的纠纷,有各种冲突争吵,但是经过细致的工作,是利益的“同心圆”,以及对公共服务的共同需求,使居民们走在了一起,集合在了物管会的平台上。

  文/本报记者 王斌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记者观察

  物管会选举目击记

  6月24日,丰台区芳群园三区9号院每栋楼门口都张贴了一张物管会委员候选名单公告。名单中“上”有87岁的老爷子,“下”有“80后”的公司职员。年龄差距如此之大、工作领域也千差万别。这个小区的物管会,是《条例》出台后,丰台区成立的第一个物管会。从6月8日社区提出申请组建,到6月28日物管会组建完成,仅仅用了21天。

  物管会“速成”的背后,是社区工作人员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的前期调查工作。社区与居民代表、产权单位召开了三次协调会,对辖区204户居民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物管会委员人选,既要优先考虑是不是党员,还得要求其了解社区并且有一定群众基础。”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姜莹告诉北青报记者。

  该小区是1996年建立的老旧公房小区,产权单位失管、无物业服务单位。“我们首先‘锁定’的物管会委员就是郑老和田老两位老人,他们既是党员,又非常会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可以成为社区、物业与居民之间的坚实‘桥梁’。”姜莹几次与两位老人沟通请求“出山“,最终两人答应参与物管会工作。

  在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们沟通时发现,很多“新业主”在社区中购买了二手房,居住一段时间后,对于小区物业治理的需求非常迫切。“80后”的郝祎萌、刘建锋、卢根就是“新业主”,他们向社区自荐想成为物管会委员。“‘新业主’占小区总户数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力量’我们应该考虑吸纳进来。而且他们还年轻,有精力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进行物管会工作。”姜莹说。

  就这样,加上姜莹和社区服务站站长王军荣,这七人的候选人名单出炉,并于6月24日在社区公告栏和微信群中进行公示。

  “速成“的物管会还得益于丰台区出台的《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参考手册》。“办事处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对我们物管会成立的细节做了针对性指导,利用公告栏和微信群线上线下公示,充分做到公开透明。这样一个个节点压下去,一个个环节夯实,就成了。”姜莹一边说一边翻看着参考手册中的条款。

  北青报记者看到,《指导手册》中的物管会指导篇,从确定物业管理区域、前期准备、启动成立公告、委员推荐、自荐、确定委员最终名单、物业管理委员会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备案等六大环节,梳理了19项标准化操作流程及具体指导内容。

  6月28日,候选名单公示期满,物管会正式成立。当天,经物管会组织,产权单位和待引进物业公司召开初步洽谈交接沟通会;6月30日,在物管会组建两天后,就在前期充分对比选择的基础上,按照既定程序发布公告,采取“先尝后买”方式,引入了金鸿新诚(北京)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应急物业进驻小区开展服务;7月12日,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9号院物管会召开线上视频会,成立功能型党支部……物管会的每项工作都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文/本报记者 蒲长廷

  对话

  “提高物业收费率,我有几个‘秘密武器’”

  对话人: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晶城秀府小区业委会主任 关振华

  北青报:小区业委会2010年成立至今已经10年了,您已经连续两次连任。您觉得社区工作最困难的是什么?

  关振华:就我所在的小区而言,最困难的事情还是当年居民们都不信任业委会、不信任物业。2010年成立业委会推进非常艰难。其实这并不赖大家,是物业的工作没做好。我在2005年最早的8栋板楼刚建成时就入住了,当时物业费是每月2.8元/平方米,但支出的费用并没有换来服务的提升,反而经常断水断电,生活正常秩序都保证不了。小区环境也差,垃圾乱倒,装修材料扔得到处都是。

  北青报:《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5月1日起实行至今已经近三个月了,您认为条例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您的工作有哪些推动作用?

  关振华:我在10年前组织成立业委会的时候,就细致地研究过2007国家出台的《物权法》,这部法律,对于当时我们成立业委会提供了很大的法律支撑。但每个社区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并且法律中没有社区业委会和物管会组建的具体规定,所以我们也只能一直在实践中摸索,有时候业主不支持、物业方不理解,有些问题推动起来确实很困难。

  今年5月1日实施的《条例》,让业委会的运转和组建流程有了法律依据。让我们的工作更加规范、流程更细致,更注意依法办事。而且居民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高,比原来更支持我们工作了。

  以前好多人对业委会有误解,以为我们就是带着大家不满意就闹,物业干得不好,换一个就好了吗?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应该认识到:换物业不是目的,让小区更和谐,高效处理解决问题才最重要。

  北青报:您所在的小区物业费收缴率连年递增,这四年稳定在99%。您收缴物业费有什么“绝招”?

  关振华:第一就是用心用情服务好。我一直把居民们当成自家人,如果是一家人,就不会忽略每个细枝末节,让家人们不因为家里事儿操心、担心。像这种10米长的PVC水管子,我们都会备着好几根。我们小区是15年的老小区,很多管线老化,准备这些以防不时之需。这不,前几天连着下大雨,8号楼1单元水管线就坏了,管井的情况十分复杂,要是修不及时全楼人生活都受影响。我们带着物业赶紧弄,赶着下雨第一时间迅速就修好了,好多居民甚至都不知道管线坏了。这就是未诉先办,把大事小情都想在居民前头。这样将心比心,你为‘家里人’付出,‘家里人’能不回报你?大家自然愿意主动按时缴费。

  我的第二招就是让物业费的去向更透明,从2013年起,业委会就要求物业把一整年的支出公示一年以上。我们还监督物业,给积极缴纳物业费的业主兑换米、面、油之类的奖品。从涨物业费以来的这六年间,我们共做了27类、50件“小事”,比如修复夏日大喷泉,安装、改造小区160余个探头,还有电梯大修、消防改造……当然,还有全小区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文/本报记者 蒲长廷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