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首鋼園布局科幻產業 打造北京科幻產業集聚區
力爭2025年全區科幻及相關產業年產值不少於50億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 (記者孟竹)記者從北京石景山區“兩會”了解到,2023年石景山區將繼續以首鋼園為重點,聚焦“科技+”“體育+”,提升中關村標杆孵化器運營水平,吸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持續打造北京科幻產業集聚區。
2022年石景山區科幻產業迎來發展高峰,金安科幻廣場、數字藝術館、元宇宙樂園、科幻產業創新中心等一批科幻產業項目和載體陸續建成,吸引航天科工智能院,當紅齊天等80余家企業落戶本區,全國首支科幻產業基金也在石景山區設立,通過“資金支持+資源導入+全方位賦能”模式,實現基金驅動科幻產業升級、資本投入促進科幻產業壯大。
自2022年9月以來,瞰瞰智域、凌雲光、威睛光學、元旭半導體、環宇藍博等一批優質科幻企業集中落戶首鋼園,園區正在初步構建起“內容創作+IP轉化+影視特效制作+硬科技+沉浸式體驗”的產業發展格局,首鋼園科幻企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2020年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協和北京市政府簽訂了《促進北京科幻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圍繞首鋼園打造科幻產業集聚區。科幻產業集聚區以首鋼園工業遺址公園為啟動區,包括金安橋和南部綠軸區域,佔地面積71.7公頃,建筑面積近16萬平方米,主要包括:科幻企業的聚集區——建筑面積9.2萬平方米的金安科幻廣場﹔以首鋼園一高爐SoReal元宇宙樂園、服貿會10號館元宇宙體驗中心、百度Apollo無人自動駕駛等為代表的新場景空間。自挂牌科幻產業集聚區以來,園區內科幻產業生態體系不斷完善,科幻產業承載能力逐步增強。
在推進科幻產業發展過程中,石景山區會同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聯合制定《北京市促進石景山區科幻產業發展2022-2023年工作方案》,提出搶抓數字經濟、web3.0發展機遇,面向北京市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發揮“中國科幻大會”品牌效應,利用石景山區資源稟賦優勢,瞄准科幻產業發展方向,發揮科技支撐科幻發展、科幻引領科技創新的互促作用,優化產業布局,構建融合互促、創新協同的科幻產業生態,推動科幻產業集聚區建設,將科幻產業打造成為體現區域科技創新硬實力、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點產業,助力區域轉型發展。以場景應用為牽引、以技術突破為關鍵,以自主創新為根本,以產業培育為導向,按照龍頭企業帶動、協同創新支撐、重點項目示范、集群化發展實施路徑。
2022年8月,由市區兩級支持、企業聯合共建的方式打造的“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於在首鋼園正式亮相,通過市區兩級支持、企業聯合共建的方式,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務和技術服務平台,完善“類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產業集群”科技服務鏈條,重點孵化和加速科幻產業核心技術,目前,已有55家企業完成注冊,30家企業入駐實地辦公。石景山區積極推進科幻大獎的設立和評選,北京科幻國際大獎“星球獎”完成科幻技術獎評審,該獎面向全球征集,設置最佳科幻應用技術獎、最佳科幻感官技術獎和最佳科幻產品制造獎3個獎項,每個冠軍獎金為100萬元人民幣,同時整體評選出9個優勝項目,以優惠政策和服務吸引項目落地科幻產業集聚區。
由首鋼集團聯合40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共同組建全國首個“科幻產業聯合體”,目前聯合體已擴容至51家,成為行業交流、合作以及展示的重要平台﹔與中關村通力共建的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正式揭牌亮相,引入51家高精尖科幻、元宇宙上下游企業入駐,50%企業由海外歸國專家創立,其中,京外引入的高精尖創新型企業佔比近兩成﹔在市科委支持下,聚焦科幻影視拍攝、動作捕捉、光學影像等落地5大公共服務平台。
根據《石景山區科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全區將力爭到2025年,在科幻產業人才集聚、創新發展、生態建設、場景示范、品牌影響等方面形成新的突破﹔新增科幻及相關科技企業60家,培育上市公司或獨角獸企業2家以上,引入科幻大師和高水平原創人才30人以上,形成科幻開發類知識產權和專利累計不低於200項,落地特色IP項目不低於10項,建設科幻、web3.0應用場景不少於10項,全區科幻及相關科技產業年產值不少於50億,初步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幻產業創造、開放、集散、創投和人才高地,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