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紅樓主題展6月29日正式開放 每天以預約方式安排1000人次參觀

2021年06月27日14:40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北大紅樓主題展6月29日正式開放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的31處舊址得到系統修繕提升,現已整體亮相。今天上午,中共北京市委組織召開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

  31處舊址

  分三類進行打造提升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愛軍介紹,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主要包括1915年至1923年6月期間,北京地區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活動有關的重要會議場所、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重要黨史人物故居以及重要紀念設施等31處。這些舊址數量眾多、布局分散、隸屬各異。本市根據31處舊址實際情況,分成三類進行打造提升:一是重點保護提升,二是一般保護,三是維持原貌、立牌存念。

  其中,通過實施“1+9”提升工程對北大紅樓、北大二院舊址等進行重點保護提升。“1”即利用北大紅樓舉辦“光輝偉業紅色序章”主題展覽,“9”分別是北大二院舊址、《新青年》編輯部舊址、李大釗故居、李大釗烈士陵園、長辛店二七紀念館、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陶然亭慈悲庵、京報館舊址、中法大學舊址,在這9處舊址分別舉辦了相關的專題展覽。

  包括“亢慕義齋”舊址、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舊址、中山公園來今雨軒等在內的11處舊址,本市進行了一般保護提升,由管理使用單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維護修繕、恢復原貌,征集文物、豐富陳列,或者挖掘內涵、深化研究等工作,如實再現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場景,進一步提升宣傳利用效果。

  包括北大一院操場舊址、楊昌濟故居、毛澤東第一次來京居住地舊址等10處舊址,考慮歷史的變遷,由屬地和責任單位視情開展周邊環境整治,設立圖文並茂的標牌,展示其歷史作用和獨特價值。

  張愛軍說,在舊址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中,本市堅持統籌規劃,堅持整體提升,構筑有機統一的紅色舊址整體。在進行文物保護修繕時,堅持整體保護、連片打造,適當採用現代科技手段,使文物舊址煥發時代風採。同時,開展北大紅樓革命精神課題研究,編寫出版《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叢書》(8本),深度挖掘紅色資源的歷史內涵和紅色基因。

  紅樓主題展

  以有組織參觀為主

  張愛軍透露,北大紅樓“光輝偉業 紅色序章”主題展覽將於6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每天以預約方式安排1000人次參觀,其中上午下午各500人次,每天開放時間為9點至17點,逢周一閉館。近期主要以機關單位有組織參觀為主,后續將適時對社會單位和個人開放。

  該展覽是本市為慶祝建黨100周年而籌辦的“1+9”展覽體系的核心,有6個部分、19個單元,展出珍貴歷史圖片958張、珍貴文物史料1357件、藝術品40件、珍貴影像13個,場景再現25組,集中反映北京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主陣地、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孕育地之一的主要情況和歷史地位。

  張愛軍說,展覽將歷史敘述與紅色基因傳承相結合,在對黨的北京早期革命活動進行深入細致研究梳理的基礎上,廣泛征集珍貴文物資料,還原歷史真相,重建歷史現場。展覽凸顯教育性,將反映黨的早期歷史與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聚焦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重點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精選展出李大釗獄中自述,毛澤東、蔡和森建黨通信等重點文物數十件,還展出了全部63期《新青年》雜志、多版本《共產黨宣言》等重要文物史料。

  展覽還通過“一室一方案、一廳一專題”的個性化設計,將宏觀表達與微觀呈現結合,採取全景式立體化展覽方式,從整體上表現其重大歷史貢獻,同時注重細節打磨和微觀呈現,對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分別工作過的圖書館主任室、文科學長室、第二閱覽室等6處舊址進行精心復原,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感悟先輩的革命足跡。展覽還安排兩個展廳,以沙盤和圖板形式對31處舊址整體情況進行集中展示,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為增強便民性,展覽還在有限的空間內設置了參觀流線圖、指示標識,在分時段安排專業講解的基礎上,在一些展室開發二維碼,觀眾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相關背景知識及其他舊址情況。

  舊址周邊200米

  進行環境整治提升

  張愛軍介紹,結合貫徹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和老城整體保護,推進實施舊址周邊200米范圍內環境整治提升,改善周邊居民生活環境。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二級巡視員謝國民介紹,在進行革命活動舊址周邊環境整治提升時,本市將其與街區更新、老舊小區的綜合整治等民生工程相結合,整體推進修舊如舊、同步實施,統籌空間布局和風貌管控,讓紅色文化自然融入現代空間,融入城市的氣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本市對每個點位都進行了精細設計,並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逐一把關,實現量身定制,確保色彩、樣式與舊址建筑風貌相匹配、相協調。

  據統計,31處舊址共規范治理施工圍擋70余處,鋪設瀝青路面5.5萬平方米、步道2.2萬平方米,種植花草3000余平方米,“整治后,31處革命舊址周邊整體綠化景觀多了,空間視野清朗了,區域整體環境面貌得到顯著改善。”謝國民說。

  為方便尋址問路參觀出行,本市在舊址共設置了55塊指示引導標識牌。在制定環境整治行動方案的同時,注重征求了沿街單位和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本報記者 牛偉坤 李祺瑤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