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觉醒年代》剧组走进北大红楼重温建党精神

2021年07月24日06:12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党史教育从未如此生动”

  电视剧《觉醒年代》的16位主创人员,在该剧播出近半年后,第一次踏入北大红楼集体参观。 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昨天下午,位于北京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来自电视剧《觉醒年代》的16位主创人员,在该剧播出后爆红的近半年后,集体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当三楼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原址31厅中,响起了“李大钊”和“陈独秀”讨论中国前途命运将向何处去的声音,百年的时空似乎在此发生重叠。

  这并不是《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和导演张永新第一次来到红楼。早在《觉醒年代》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就在四楼的哲学教室与来自北大红楼的专家学者们探讨过该剧的创作方向。“因为我是做党史剧出身,北大红楼我来过很多次,那时候的北大红楼还只开第一层。”在编剧龙平平看来,当时他的创作初衷就是把北大红楼介绍给所有的观众,让大家了解北大红楼在建党初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希望能通过这部剧的梳理,告诉如今的年轻人,百年以前中国的革命者如何找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又如何与中国相结合。之前不光年轻人不了解,可能很多中老年人也不是很清楚这段历史。”

  《觉醒年代》真正将这段历史“复刻”给了百年以后的观众,从新文化运动的发端,《新青年》杂志的引领,北京爱国学生运动的发展,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青年毛泽东在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一直讲到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种叙事顺序也与如今北大红楼中举行的“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不谋而合。在剧中饰演周恩来的演员夏德俊说,当他在展厅里看到保留下来的历史原件,尤其是“初版的《共产党宣言》”,如同读了一本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来到这里,我才知道北大红楼为什么能够成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正是曾经聚拢在这里的一群有理想、有信仰的先贤当年那样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导演张永新介绍,《觉醒年代》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15年至1921年间,剧中四分之三的剧情也都是以北大红楼为背景场所。出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目的,剧组通过1∶1.2的方式异地搭景重建了北大红楼。“今天重新回到北大红楼,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让人分外熟悉,我有一种久违的回家的感觉。时隔一百多年,感觉时间折叠了一样。”他感慨,这次再回北大红楼,也不仅仅是以剧组的集体参观回来,也是一次百年以后回望先辈的缅怀。“我们看到这些陈列,这些前辈们用过的办公室、手稿,更能感受到真正的红楼精神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能够延续到现在,我们看到了百年以前的精气神。党史教育从未如此生动。”

  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巨大,《觉醒年代》播出之后,北大红楼也开始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副主任陈志楣介绍,北大红楼如今的历史地位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它展现了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

  据中共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常务副馆长杨家毅介绍,北大红楼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馆经文物修缮后,自6月29日开放至今,以团体预约参观为主,截至目前共计接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社区等团体608批次,共计近30000人次。“未来,北大红楼将在8月1日开通对个人的预约,欢迎更多的观众走进北大红楼,加强党史学习,感悟革命精神。”他说。本报记者 李夏至

(责编:尹星云、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