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椿樹書苑活動閱覽室圍坐著一圈老人,他們正在認識學習著如何用手機挂號。
“老師,您看看,我這步操作的對嗎?”、“老師,是輸入社保卡的這個數字嗎?”……社區居民的問題很多,老師的講解卻依然是不急不躁、認真細致。
“現在的手機功能非常多,通過用一些手機軟件,可以把手機方便快捷的功能使用到極致。老年人對於手機軟件學習起來肯定會慢一些。有時候今天學會了,可能明天就忘了。”椿樹書苑負責人史佔永說,“然而手機上的這些軟件恰恰又是日常會用到的。於是,我們通過征求老年人的意見,選擇性的教一些手機軟件的使用方法。其時,我們這裡開展的許多活動都會提前跟居民溝通,盡量滿足他們需求。”
今年66歲的徐熔,從椿樹書苑創辦,她和老伴就是這裡的常客。讀讀書,參加一些學習班、手工課,認識鄰近社區的一些同齡人,這裡成了徐熔和老伴提升文化修養的一個“家”。“我和老伴一直是‘有如白水’讀書會的會員,同時我們在這裡還學習國學,今年新冠肺炎后的一段時間,我們跟著書苑線上課程學習了道德經。另外在傳統節日期間,這兒還會舉辦相應的活動。平時周末,我會帶著小孫子一起來參加讀詩活動。”徐熔一邊介紹著自已參加的活動,一邊稱贊道,“椿樹書苑安排的活動,我們老年人都非常喜歡,不僅學習並發揚光大傳統文化,還讓家庭關系、鄰裡關系更和睦。”
椿樹書苑位於騾馬市大街9號,為昔日的林白水故居,故居內是一座兩進的四合院,總面積約365平方米,屬於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利用騰退文物改造成的文化空間,滿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2017年7月,49名椿樹社區代表在椿樹民議庭參與了林白水故居升級改造為閱讀空間的公投票選會,最終選定第三方運營機構北京市西城區超愛閱讀文化傳播中心入駐。2018年9月20日椿樹書苑正式開館。今天走進書苑,首先映入眼帘的中廳影壁——“有如白水”,展示了整個書苑的精神內核與文化訴求。“有如白水”寓意信念與誓言的堅定,風骨與氣節的堅守,正吻合了書苑宣傳弘揚林白水烈士精神,倡導正能量閱讀的宗旨。中廳北側的林白水博物館,陳列著他的生平簡介,以及他所創辦的報刊,體現出對林白水先生的緬懷和敬仰。書苑內還設有親子閱覽室、活動閱覽室、圖書閱覽室等,共有藏書約為1.5萬冊。
家住附近的王女士經常帶著5歲的小女兒來此看書和參加活動,她說:“以前的街道圖書館在辦公區的地下,沒有電梯,老人孩子去借閱圖書特別不方便。改造故居作為閱讀空間,一進書苑,不僅文化味十足,還可以參加許多活動。我們家門口的閱讀空間不比一些大型商業閱讀空間差,接地氣兒,符合我們附近居民的需求。”
據了解,2019年椿樹書苑推出了160多場活動,通過菜單式選擇,有的放矢,讓讀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其中觀影會、書場、讀書會、手工課、國學課等幾個項目,深受讀者喜歡,場場爆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大多數活動改為線上活動。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1日讀者卡辦理共110張,卡升級7張, 圖書外借人次2650人,借書達到7072冊,還書達到7537冊,閱覽人次達6000余人次。椿樹書苑的圖書借閱以及所有活動不僅服務附近居民,同時服務附近的企、事業單位。
據西城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西城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以“一刻鐘文化服務圈”為半徑,形成了區級、街道級、社區級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目前,西城區建有區級文化館、圖書館4家,其中區級文化館、圖書館、青少年兒童圖書館均為國家一級館,街道級綜合文化中心15個,社區綜合文化室259個,建有率100%。街道圖書分館18家,全部與區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同時,實現了全區所有公共文化設施全部免費對外開放,建立了多種形式的社會文化資源區域共享機制。我區形成全民閱讀網絡,區級圖書館總藏量204萬冊(件),每年新增藏量5萬余冊(件)。流動圖書車3輛,24小時自助圖書機6台,24小時自助圖書館4個。街道圖書館18家,總面積8258平方米,藏量32.3萬冊,實現通借通還,挂牌特色閱讀空間47家。(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