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鬆梅)走進森林靜息、散步,從而減輕、改善症狀,這被稱作森林療養。昨天,北京延慶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森林療養基地揭牌,這也是全國首個符合本土認証標准的森林療養基地。
冬日的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空氣寒冷清冽,油鬆、側柏林中殘雪猶存。驅車進山約20分鐘,一座木制小屋出現在眼前,這是今年剛剛投用的森林之家,也是森林療養基地的重要設施之一。“這裡是療養者的第一站。”療養師劉小娜說,“在這裡,療養師和心理咨詢師會為療養者測量基礎醫學指標,並簡單了解其生活、身體情況,為后續的療養做一個計劃。”
森林療養是利用特定森林環境和林產品,在森林中開展森林靜息、森林漫步等活動,從而減輕、改善症狀。這種新鮮的療養方式起源於德國,后來推廣到日本、韓國、美國以及北歐的一些國家。2013年,本市開始全面引進森林療養的理念和技術。
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覆蓋率達到57%,以油鬆、側柏、黃櫨、暴馬丁香等植物為主,公園海拔600米到1000米,每立方米負氧離子高達3650個,非常適合發展森林療養。三年前,公園啟動了森林療養基地建設示范,完善了療養步道、露營地、療養館等設施,編制了針對高血壓人群和更年期女性的森林療養課程,培養了一批森林療養師和自然解說員,至今已開展療養活動25期,惠及約600位市民。
遠離喧囂,踩著厚厚的鬆針,耳畔是鳥兒歡鬧,走在林中,人們很快就能放鬆下來。但森林療養可不僅僅是看看風景、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還需要療養師的專業指導。一次療養大約為期1至2天,主要有森林漫步、茶藝療法、芳香療法等多種方式。以芳香療法為例,其主要地點在丁香谷。“那裡有華北地區最大的暴馬丁香林,總共2萬多株,6月中旬花期最盛。一路走過去,香氣浮動,可以有效放鬆身心。”劉小娜說。人們還可以撿拾鬆塔、石頭、落葉,制成手工藝品,把這份美好帶回家。
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還專門制定了五條森林療養線路,分別是文化、童趣、運動、五感和解壓。“五感線路”中,療養師會引導人們打開各種感官,在森林課堂、鬆鼠之家、草藥園等地感受森林的律動。
近年來,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鄧芙蓉在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開展了大樣本森林醫學研究,証實森林環境對神經、心血管、呼吸和免疫系統都具有改善作用。上個月底,中國林學會組織專家組對八達嶺森林療養基地認証示范工作進行最終審核,確認其成為我國首個符合本土認証標准的森林療養基地。
“全市森林綠地總共有1700萬畝。不但要綠起來、美起來,還要活起來、用起來,真正把生態福祉帶給市民。”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說,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療養基地做出了好的探索。
據介紹,首都生態文明建設教育微信公眾號將定期發布森林療養招募通知,市民可關注並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