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北京時刻

“硬防控”+“軟服務” 北京巧解胡同平房管理難題

2020年02月28日10:33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 鮑聰穎)四通八達的胡同縱橫交織,路口多,穿行人員雜……北京胡同和平房區域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對北京核心區的街道、社區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面對挑戰,街道和社區以責任擔當沉著“赴考”,既要“硬防控”,又有“軟服務”,因地制宜,各出高招巧解防控難題,為社區居民安全筑牢“防火牆”。

封閉管理有溫度 天橋街道破解老城平房區封閉管理難題

西城區天橋街道屬於老城區,其北部平房區所轄留學路、香廠路、永安路三個社區,胡同眾多,與街面相通的出入口多達33個。隨著返京高峰的到來,北部平房區疫情防控工作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如何既要讓車進得來,不違反交規,又能讓它們順利通過?”香廠路社區路口多,單位多,底商多,並存有三條單向行駛機動車道。這無疑給封閉管理加大了難度。香廠路社區黨委書記張燕霞看著地圖想了幾個晚上,經過實地考察,現場實踐,最后規劃出一個“中”字車輛出行路線,“香廠路社區封閉香廠路西口、仁民路西口等8個路口,保留了板章路北口和仁壽路南口,板章路北口夜間10點至早6點封閉,仁壽路南口24小時值守管控。”為了讓駕駛員看得清楚,張燕霞在路口做了明顯的引導標識,方便車輛順利通過。

“封閉要做好,還要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生活便利。”在封閉管理工作中,永安路社區黨委書記劉玉紅常把居民生活是否便利放在嘴邊。結合平房區特色,考慮老人如廁、倒垃圾、購買日常用品等,劉玉紅實地對封閉的點位反復考察后,封閉了阡兒胡同北口、臘竹胡同等10個路口,保留阡兒路南口和東方飯店口,24小時值守管控,做到盡可能方便居民生活與封閉有機結合,合理劃分范圍,減少居民不便。同時,社區通過“社區通”、微信群、張貼致廣大居民一封信等形式,對在消防、急救等突發事件時的應急措施進行說明,消除居民的擔憂,使得封閉管理有溫度。

為解決行動不便的老人就餐等難題,實行封閉的幾個社區都主動承擔了送餐服務,有快遞時也會順手幫帶過去。王玉華她們都覺著這不是太大的事情,但居民們看在眼裡、熱在心頭。社區居民謝振芳說:“封閉措施都是為了老百姓的安全著想,社區同志們本來就很辛苦,還要照顧很多居民的日常生活,我們都支持封閉管理,也是給防控做貢獻”。

景山街道打破區街隔離 “出入証互認”方便百姓生活

80%以上為平房,以平房院落為主的景山街道東鄰東城區東四街道、北接東城區交道口街道、南接東城區東華門街道、西側則為西城區什剎海街道,處於首都核心區域,人口密集,居民日常購物需求大。景山轄區內東、西片各有一個面積近千平米的便民綜合體,不僅能夠滿足景山轄區內的居民購物需求,還能輻射周邊街道居民。隨著封閉式管理的持續推進,周邊街道的部分百姓存在要到景山兩處便民綜合體買菜購物的意願,但基於出入証不互通互認,非景山街道轄區居民原則上不得進入,給周邊居民購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擾。

為方便居民購物,景山街道聽取百姓呼聲,積極協調東(東城區東四街道)、南(東城區東華門街道)、北(東城區交道口街道)毗鄰街道相關負責人,實行出入証互認,持任意一方出入証可經轄區東、西側五個指定卡口進入景山轄區購物,既免去重復登記之繁,解決周邊居民購物難的問題,又將通行卡口固定,保証進入購物的周邊居民盡量通過最短路徑進入轄區,避免人流長時間在景山轄區穿行。同時,通過卡口測溫、便民綜合體入口測溫及人流監測管控等措施,堅持嚴格管理,保障居民安全購物。

在此基礎上,景山街道跨區合作,主動聯系西側毗鄰街道——西城區什剎海街道,協商溝通出入証互認互通工作。什剎海街道與景山街道同屬平房區,社區封閉式管理主要靠設置85處防控崗實現,但隨著逐步復產復工,人流量逐漸增大,值守人員管控壓力逐漸增加。為便利雙方居民及車輛往來,2月22日,景山街道與什剎海街道順利實現出入証互認互通。

封閉式管理擋得住疫情,但隔不住溫情,隔離病毒,不能隔離便利。一張小小的“出入証”,聯結起四方百姓,景山街道“剛柔並濟”,人性化管理,破除空間壁壘,實現了情感共融。

新街口“三個抓好”工作法守住平房院落防控第一線

西城區新街口街道西四北三條社區位於西四北大街西部,現常住戶數1300余戶、常住人口3000余人,是北京知名的平房院落保護區。為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關口,西四北三條社區黨委始終帶頭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線,制定了“三個抓好”工作法,即抓好入口管理、抓好居家觀察和抓好志願服務,為社區居民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我們社區有西四北三條、北四條和北五條3條胡同,3條胡同的西口鏈接趙登禹路、東口鏈接西四北大街,承載著兩條大街的穿行功能。”社區黨委書記王蓉介紹,“從胡同中通行的人員,不僅有社區居民還有其他人員,有些是相鄰街道的、有些是其他社區的,還有臨時來京辦事的,所以對在胡同口防控崗值崗的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據了解,隨著街道平房區封閉式管理制度的運行,西四北三條社區分別在3條胡同的6個胡同口設置了防控崗,崗位細化為在職黨員先鋒崗、下沉干部崗和社工志願者崗,再按照崗位性質的不同,配置了社工或志願者,每崗至少兩人同時值守。“社工和志願者能夠快速辨認誰是社區居民,提醒其領取出入証以及留心院裡是否有返京人員等。對於其他行人,主動向其解釋胡同暫時封閉,需要測量體溫、做好登記后才能穿行。”王蓉表示,所有志願者上崗前均需進行培訓,明確崗位職責,要求值守期間做好進出人員及車輛的登記,確保登記、測溫、憑卡准出入不漏一人。

隨著返工復工人潮的到來,越來越多外地返京人員回到了首都,對於居家觀察者,社區用“五包一”閉環管理提供相關服務。

王蓉介紹,“五包一”閉環管理指的是,每位居家觀察者都“配置”了一位樓門院長、一位社區工作者、一位民警、一位網格長和一位醫務人員。樓門院長負責持續關注,管片社工負責外出勸阻,網格長、民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工協作、各負其職,確保居家觀察者順利度過14天。

金寶街北社區“一二三四”筑牢平房院落疫情“防火牆”

東城區建國門街道金寶街北社區是建國門地區平房院落最多的社區,針對平房院落疫情防控工作,社區制定了“一圖二表三鐵四人”的防控機制,筑牢轄區平房院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火牆”。

“疫情防控工作一開始,我們便加緊繪制了疫情防控區域圖,將地區所有的樓門院落、大小單位,進行區域劃分,用不同顏色標注普通關注和重點關注院落。”金寶街北社區社區黨委書記李全紅介紹說,其中,重點院落主要包括失管院落、拆遷區、日租房、整院出租房等,除了在每個院落大門口張貼“一封信”、“返(來)京人員信息登記碼”外,社區工作者通過每天下戶,實時統計院落返(來)京人員動態,並在圖中進行更新,使整體防控工作情況一目了然。

平房院整院出租的院落裡多是企業職工宿舍,隨著節后外地返京人員陸續增加,如何做好返(來)京人員登記工作,成為社區工作者最擔心、最緊張的一環。為此,社區建立“二表”——平房院落返(來)京人員摸排統計表和重點院落情況統計表,每天下戶登記后,社區工作者及時整理統計表情況,標注重點關注人員,及時上報信息,確保院落人員情況及時掌握,隨時更新。

此外,社區包片民警、包片社工、樓門院長、出租房房東——四個角色也擰成一股排查力量。

“社區平房院落出租率近30%,我們的社區工作者已全部聯系房主,要求房主落實居民責任,及時反饋租戶信息。樓門院長也及時提供信息、提醒外來人員主動向居委會申報。”李全紅說道,“對於社區的日租房、整院出租房,我們借助民警力量下沉社區,及時開展排查工作。對於居民反映的群租房問題,社區聯系包片民警進行蹲點排查,及時消除隱患。”

為確保平房院落信息無遺漏,金寶街北社區的社區工作者們都練就有“三鐵”——鐵嘴、鐵腿、鐵砂掌,成為平房院落疫情防控工作的三大法寶。

“有的平房院落,我們敲門可達上百次。”李全紅解釋說,社區平房院落面積大,形勢復雜,對於長期居住的平房院居民,社區工作者每天不厭其煩地細心詢問基本情況﹔對於人員經常變化、鄰裡相互不熟悉的院落,社區工作者每天上、下午定點前往院落排查兩次。社區工作者們除了詢問返(來)京人員信息,還要詢問居民家中外來訪客信息、是否有高齡老人和生活不便的居民需要幫助等信息。

在“一圖二表四人三鐵”防控機制指引下,金寶街北社區扎實推進基層防控工作,不斷完善創新,為社區居民筑起牢固的疫情“防火牆”。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