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的前提是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2020年02月25日08:2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復工復產的前提是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京平

  隨著復工復產的進程,各大園區、樓宇、企業、工地又日漸忙活熱鬧起來。生產經營活力恢復的同時,人員流動交互頻率提升,也意味著疫情防控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就目前來看,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但各地也陸續曝出多起單位聚集性感染案例。究其共性原因,根子還是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對疫情防控麻痺大意、心裡沒底。就本市而言,有的單位對返京員工動態全無監測、稀裡糊涂﹔有的對員工健康狀況不聞不問,甚至出現帶病上班多日未被發現的極端狀況﹔還有的單位領導對本單位防控措施不到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些大大小小的漏洞,無疑給了病毒傳播可乘之機,讓疫情輸入、擴散風險急劇增大,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戰“疫”至今,北京一直強調壓緊壓實“四方責任”,其中單位是非常重要一環。作為兩千萬級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北京企事業單位密集,規模性質各異,上班形式不同,人員構成復雜,防控壓力很大。特別是人員返京、復工復產后,各單位事實上已經成為戰“疫”前沿陣地。一定要嚴格嚴格再嚴格,落實落實再落實,按照防控指南抓好每個細節。同一辦公場所內,天南海北的員工聚在一起,接觸頻繁密切,稍不謹慎就會出現交叉感染,且往往是一人生病,多人中招,一人得病,大家吃藥。安全有序是復工復產的前提和基礎,當下,政府部門正千方百計幫助企業復工復產,而這都建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對於所有單位來說,必須時時刻刻繃緊安全弦,全面落實自身防控的主體責任。

  更果斷才能更主動,更嚴格才能更安全。工業生產領域的海恩法則早就告訴我們,任何安全事故本都是可以預防的。這條黃金法則,放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同樣成立,諸多實踐証明,隻要不打折扣地嚴格落實每一條防控措施,疫情擴散風險完全可以降到最低。著眼當下,為應對復工大考,北京出台了不少有針對性的措施。很早就提倡錯峰上下班等彈性工作制,主動採用電話、網絡等靈活辦公方式,減少會議參會人員、縮短會議時間等等。還有一些“硬杠杠”,比如明確所有返京人員到京后,均應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比如,要求各單位降低人員住宿和辦公密度,每人佔有面積不少於2.5㎡。再如,敦促各主體定時通風消毒、減少開會聚集,等等。對於各單位來說,這些都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底線要求”。除了守土盡責、逐條對表外,各單位也要秉有人文關懷,對員工多一些關心愛護。很多時候,對員工健康狀況多問一句、多留心一下,問題就能見之於未萌、識之於未發。

  復工復產,安全第一。當然,責任落實不是一句話的事,對各單位來說意味著真金白銀和時間精力的成本。員工隔離觀察需要時間,購置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需要資金,加大工位、餐位距離等需要花心思費工夫,一些單位很可能出於各種考慮對防疫工作敷衍應對、明緊暗鬆。然而,企業除了要看顯性支出、算眼前賬,更要看到隱性收益、算長遠賬,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必須的成本投入,不是白花錢、多費力,恰恰是保護企業更好發展的必要投資。反之,粗枝大葉、馬虎了事,一旦出現問題,才是真正誤了員工、害了企業。天下沒有后悔藥。

  防控疫情,最簡單的是堅持,最難的事還是堅持。各企事業單位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厭其煩、不厭其細地落實好每個環節,我們就能盡早打贏這場硬仗,實現防疫與發展的“雙勝利”。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