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丁新民醫生。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丁新民醫生頭上寫著“有事找我”4個字。北京醫療隊供圖
本報記者 景一鳴
1月29日下午,北京醫療隊首批醫護人員進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隔離病房,接診“新冠肺炎”患者。額頭上頂著“有事找我”4個大字的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世紀壇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隊長丁新民備受矚目。這4個字究竟是如何寫到頭上去的,當晚10時許,在連續奮戰了6個小時后,記者終於見到丁新民醫生,聽他聊起“有事找我”背后的故事。
頭頂四個字是這樣來的
疫情空前,北京醫療隊馳援武漢,這是一場京漢兩地醫護人員攜手共抗疫情的戰斗!隔離病房內,當醫生、護士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時,他們不約而同發現了一個細節性的問題:完全一致的著裝,加上幾乎遮住全部面目的口罩,讓剛剛熟悉的醫護人員又變得彼此難以辨識了。在隔離病房內的工作必須嚴謹,有人拿起筆在防護服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正寫著,有人突然發問:“有事兒找誰呀?”
丁新民醫生不僅是世紀壇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的隊長,更是一名共產黨員,雙重的使命感讓他不由地接下了話茬兒:“有事找我!”話音剛落,身邊有戰友拿起了一支粗筆:“找你,那我給你寫上吧!”本以為只是一句玩笑,隻見丁新民醫生還真的把頭低下,“有事找我”4個大字就這樣“頂”在了他的額頭上。
“這本是一個無心的事兒,但我都沒有想到,頭上這4個字對病人的影響非常好。”丁新民醫生說,隔離病房內的患者身體被病毒折磨,思想上也難免產生恐懼。在診療期間,他細致地向患者講解病毒傳播相關知識,並且,給患者以信心。聽著講解,抬頭望著丁新民醫生額頭上的4個字,患者們對北京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充滿了信任。
在北京醫療隊首次接診的6個小時當中,竟有三四名患者,甚至以跪地的方式向醫護人員表達感激之情。丁新民醫生說,當時,他一邊快速把患者們攙起,一邊在想自己頭上這4個字興許是寫對了。
一幅簡易畫背后有暖意
在北京醫療隊首次接診期間,丁新民醫生在工作微信群裡上傳了一張自己的“畫作”:畫面中隱約可以看出一個小人平抬著胳膊,旁邊有一個圓圈,箭頭標注這個圓圈代表著一名護士。在非專業人士看來,這幅簡易畫簡直“不知所雲”,可每位醫護人員看到這幅畫,都有著說不出的感動。
在疫情前線,近距離接觸病毒感染患者,無論是北京醫療隊的護士,還是當地醫院原有的護士,難免會緊張,丁新民醫生在做好診療工作的同時,也隨時關注著每一位戰友的精神狀態。其中,採血是風險性相對較高的一個環節。患者向前伸出手臂,而護士就近距離站在對面,而此次疫情的主要傳播途徑正是近距離的飛沫感染。
“你看,這樣做,採血時就不會臉對臉。”原來丁新民醫生的簡易畫,正是對避免風險操作的指導。在回到駐地以后,他一邊向記者講解畫中的內容,一邊拉著記者的胳膊實際演示。
根據畫中提示,採血時患者的手臂應向側方平舉,而負責採血的護士實際上是站在患者的斜后方,兩者的臉朝向同一個方向,由此便避免了雙方呼吸氣流的交叉。丁新民說,他必須要關注每一位戰友的精神狀態以及自我防護意識,這些問題都是保障團隊核心戰斗力的關鍵細節。
群裡誰在急求創可貼
“哪位同志帶液體創可貼了?”北京醫療隊首診前夜,這句問話出現在了醫護人員的微信工作群裡。
為了降低感染風險,同時讓防護服容易穿脫,很多醫護人員在當晚不舍地剪去了長發。丁新民醫生雖然是一位男士,可為了讓自己的操作更規范,也同樣讓自己的頭發一短再短。剪發過程中,他不慎劃傷了自己的耳朵,同事們則趕緊在微信工作群裡求助,於是也就有了開頭的這句問話。
在北京醫療隊順利完成首次接診任務后,丁新民醫生隨隊回到了駐地,記者發現他左耳根部仍然貼著創可貼。傷雖不重,但對於一名在傳染病病房內要長時間工作的醫生來說,這一處小傷的位置卻會帶來很多麻煩。因為耳根部正是醫生口罩帶勒線的地方,這一處小傷,在丁新民醫生工作的時候,將被長時間勒在口罩帶的下面,且如果傷口沒有愈合,防護服內的汗液,會殺得傷口生疼。
其實,早在出發前已經有很多人給過丁新民醫生建議,讓他給自己調調班,錯開首次診療,哪怕等傷口結痂了再進隔離病房。丁新民醫生斬釘截鐵否了這一方案,他說不能因為這一點小事打亂了排班的計劃,牽一發而動全身,不能因為自己的問題而給他人制造壓力。
人物訪談
北京醫療隊給武漢帶來了信心
經歷了在隔離病房的首次接診,再過幾個小時,1月31日凌晨3點,丁新民醫生將第2次踏入隔離病房的大門。北京醫療隊究竟為武漢帶來了什麼,經過實戰,丁新民醫生也有更深的感觸。
丁新民醫生告訴記者,武漢的百姓對首都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他們對北京醫療隊有著充分的信任感,這為醫護人員對抗疫情帶來了先天的優勢。武漢的醫護人員與新型冠狀病毒鏖戰數日,身心疲憊,北京醫療隊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幫助他們分擔壓力。
“我的體會是,除了接診病患,我們還有一個任務,就是保護好武漢的醫護人員。”丁新民醫生說,從北京醫療隊與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對接開始,他們便一直在指導武漢當地醫護人員的工作,而在實戰階段,他們也採取了至少兩人一組的接診工作模式,其目的在於一人操作,另一人則負責監督醫護人員的操作是否規范,這種模式對保護醫護人員自身有著重要的意義。“醫護人員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如果在救治過程中有醫護人員大面積倒下,局勢將是非常不利的,醫護人員每天長時間接觸被感染的患者,自身卻沒有被感染,這能說明新型冠狀病毒是完全可以防治的,武漢的百姓會更有自信,對於病毒防治的誤區會逐漸減少,很多謠言也會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