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購房異鄉人 “落魄”是一種偏見

2020年01月28日10:07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鶴崗購房異鄉人 “落魄”是一種偏見

  1月22日傍晚,鶴崗最大的棚改小區光宇小區(網傳“流浪老哥基地”)裡,一些居民在買煙花。新京報記者 李雲蝶 攝

  2019年,鶴崗因“白菜價”的房子一躍成為“網紅”,也成功引起了我的好奇。

  雖然同在黑龍江,但從我的家鄉哈爾濱去到鶴崗並不容易,這座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的“東北的東北”小城既無高鐵站,也無飛機場,我需要先坐兩個小時動車抵達佳木斯,再轉乘K字頭綠皮火車到鶴崗,不算換乘時間,全程約三個半小時。

  鶴崗曾是黑龍江“四大煤城”和最早發展起來的城市之一,近年來,隨著煤炭棚戶區的升級改造,這裡誕生了一批低價房,吸引了一眾異鄉人前來購房。

  趁著春節假期,我懷著隱秘的獵奇心理來到鶴崗,然而,隨著探訪的深入,我發現,網上對於來這裡買房的外地人的描述,或許只是一種偏見。他們中的不少人,從事的是對地點沒有固定要求的工作,他們離開高房價的大城市來到鶴崗,其實是一種讓自己生活更加舒適的新選擇。

  去鶴崗買套便宜房

  去年5月,海員李海來到鶴崗,用了八天時間,花了五萬八千元全款購進一套兩室一廳。他把自己從看房到買房的經歷發在了百度貼吧“流浪吧”,后經媒體報道,鶴崗一下子“火”了。

  看到新聞后,去年10月,廣東“90后”鄭前(化名)也來到鶴崗,一口氣買下了兩套房。

  2014年大學畢業后,鄭前換過好幾份工作,汽車銷售、直播公司運營,拍短視頻創業,但始終沒掙到多少錢。在廣州,他和朋友租住在城中村,一個月1000多塊錢的租金,雖然和城裡相比已經很便宜,但對於收入不穩定的鄭前來說,仍然有壓力。

  開始拍攝短視頻以后,鄭前急需為自己找到一間獨立的工作室,但價格不能太高。看到鶴崗能“白菜價”買房,鄭前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他毅然退租,帶著全部行李和積蓄,一路向北,來到鶴崗。

  抵達的第二天,他就從一位60多歲的東北阿姨那裡全款買了兩套房子,一套位於五樓的兩室一廳,76平方米的毛坯房,四萬元,入戶費和一年的暖氣費已經交過了﹔一套小平房,三萬元,鄭前將其稱為“小別墅”。

  在鶴崗,這樣的便宜房子著實不少,大多來自煤礦的棚戶改造區。

  鶴崗曾位列黑龍江“四大煤城”之一,煤炭地質儲量26億噸,其中嶺北露天煤礦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亞洲第二大露天煤礦,峻德礦曾是東北第一產煤大礦。

  然而,隨著煤炭資源的枯竭,2011年,鶴崗被認定為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之一。隨后,鶴崗的煤炭行業開始淘汰落后產能,大煤礦合並,小煤礦關停。從2013年起,鶴崗市大面積啟動煤礦棚戶區改造工程,誕生了大量閑置的廉價房屋。

  鶴崗最大的棚改小區名為光宇小區,也是網傳“流浪老哥基地”,鄭前不肯透露自己房子的地址,但從描述的信息來看,他很可能也住在這裡。

  光宇小區分A、B兩個區域,其中A區70多棟樓,B區40多棟樓,貴的每平方米一千七八百元,便宜的一平方米隻要七八百元,算下來,三五萬一套房毫不夸張。

  我在光宇小區走走逛逛,這裡雖然便宜,但小區生活十分便利,水泥路面干淨整潔,沿街的底商中,超市、藥店、洗浴中心應有盡有,還有一排燒烤店,路邊不少水果和煙花攤點,人來車往,十分熱鬧。

  不僅光宇小區,在整個鶴崗,“整潔程度不會輸給廣東的城市,市中心的商場該有的東西都有,這邊的食物我也能習慣。對我來說生活上沒有任何問題。”鄭前說。

  因此,斥資七萬能買下兩套房,鄭前覺得很滿意。

  並不都是“流浪老哥”

  在網絡爆款文章的描述中,來鶴崗購房的異鄉人都是“流浪老哥”,我也期待著在這裡見到生活失意者、落魄者、避世厭世者,然而,事實和想象並不完全相同。

  鶴崗本地人梁雲鵬開了家中介公司,原本生意一般,但自從李海通過他買了房子,他的中介公司就成了很多外地人慕名造訪的第一站。

  想到這些人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踏上鶴崗的土地,梁雲鵬發揮出東北人的熱情豪爽,經常請來客“喝個鶴崗大香檳,擼個鶴崗小串兒”,也聽了不少買房者的故事。

  梁雲鵬發現,這些人來鶴崗的原因形形色色,有人做生意失敗,有人家庭不和,有人只是單純地想逃離大城市。

  但也有不少人是其他原因。梁雲鵬回憶,有一對山東來的夫妻,“女的是網絡小說作家,據說挺有名的,但就是不說自己的筆名。”他們在鶴崗市中心花了七萬元買了套頂層房。

  還有一個某直播平台當紅主播,在鶴崗“買了個房子直播送粉絲。”

  一個湖北來的單身女孩,希望可以開一家美甲店,在這座小城養活自己﹔一位河南來的英語補習老師,隨時找一家課外輔導機構就可以工作,“實在不行就自己開一家”﹔還有人專職炒股、做微商、做直播……

  浙江男孩韓天(化名)自從高中畢業后就做起了微商,他一邊在網上回收二手iPhone等電子產品,一邊轉手賺個差價,一個月能賺幾千塊錢。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工作地點不受限制,可以在家裡上班,沒必要非在大城市高價租房、買房,完全可以在鶴崗買套便宜房,降低生活成本。

  對於鄭前來說,拍短視頻,一線城市是競爭的紅海,他此前一直“迎合別人的口味,也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麼,感覺就要放棄了。”來到鶴崗后,鄭前反而“找到了定位和方向”。

  最初,他隨手拍下了自己找房和購房的過程,制作成短視頻發布在網上,沒想到,一夜之間獲得了2000多萬播放,漲粉三萬多。

  興奮之余,鄭前開始不斷記錄他在鶴崗的生活,用他的話說,就是拍攝廣東人視角下的東北生活。

  在一個“廣東人嘗試潑水成冰”的視頻中,鄭前把一壺剛燒好的開水倒進紙杯中,潑向雪地上空,熱水瞬間凝固成一坨冰塊砸向地面。這個視頻,為他獲得了110.2萬個贊和兩萬條評論。

  短視頻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剪輯,以前,在廣州的出租房裡,他因為粉絲少,經常被流量過低耗盡耐心。現在在鶴崗自己的家中,鄭前覺得從容了許多,每天中午起床吃飯,提前准備第二天的視頻拍攝,精心剪輯。他每周固定去一次超市,購入食材做些廣東菜解饞,偶爾還會煲湯犒勞自己,頗為愜意。

  融入鶴崗還需要時間

  面對這些新近到來的年輕人,不少鶴崗本地人希望他們能留下來。他們內心,依然在為這座城市驕傲。

  薛寶鶴是這座小城裡稀有的文藝片演員,在他眼中,鶴崗是一座有文化底蘊的城市。1946年,鶴崗成立了東北電影制片廠,並拍攝完成了木偶劇《皇帝夢》、長故事片《橋》等。聊起鶴崗輝煌的歷史,薛寶鶴激動得大胡子一顫一顫。

  因為“白菜價”房子爆紅網絡,薛寶鶴這樣的老鶴崗人不太開心,但他們也承認,以這種方式成為網紅城市,或許是讓鶴崗迎來新關注和新發展的機會。薛寶鶴打算和朋友一起,做一些網紅直播和影視方面的嘗試。

  對於鄭前這樣的異鄉人,融入鶴崗還需要時間。

  鄭前曾在樓下的小餐館裡點過一份“蒸蛋”,老板娘把一份用大口徑鐵盆裝的蒸蛋放在他面前,徹底顛覆了他對廣式蒸蛋的印象。當他請求老板娘以后把容器換成廣式小碗,遭到了拒絕,“不行!這會讓人覺得摳搜的。”

  結交了鶴崗的新朋友后,鄭前發現,“有時候喝酒拒絕,會被說‘你這人咋這樣’,好像不給他面子。”而當朋友邀請他去澡堂體驗一下東北的豪華浴池,他也本能拒絕,“我不習慣在那麼多人面前洗澡,從小到大都沒有過。”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鄭前慢慢發現了這座城市的溫暖。

  最初是生理上的。來鶴崗之前,從小在南方長大的鄭前對這裡唯一的想象就是“冷”。老家的發小給他發來微信說,“你去那個地方會凍死啊!”不過,到來之后,室內二十多攝氏度的暖氣讓他頓時放心。

  隨后是心理上的。不久前,幾個鶴崗網友從短視頻中認出了鄭前所在的小區,他們邀請他相聚。大年三十的夜晚,鄭前在這群同齡的鶴崗朋友家中喝酒、包餃子,一起跨了個東北年。

  鄭前短期內打算在這裡住下去,“附近的商場晚上10點就關門了,12點之前就可以睡覺,第二天起床拍視頻,生活非常健康。”鄭前說,“有可能在大城市奮斗很多年買不起房子,但在鶴崗一兩年就可以了。”

  梁雲鵬也說,鶴崗對於很多打算換一種生活的人來說是一個選擇,他們可以靠自己的打拼,在這座城市裡獲得不錯的生活。

  同題問答

  新京報:用一個詞來總結2019年,是什麼?

  薛寶鶴:累。我在中年選擇了新的行業,到處奔波,要為事業努力,又要把家裡照顧好。

  新京報:新的一年有什麼願望和規劃?

  薛寶鶴:新的一年,把父母照顧好,我個人多學習提升自己,多些工作機會。我還計劃今年夏天去趟俄羅斯,釣大型的食肉魚。

  新京報:你最關心的社會問題是什麼?希望怎麼改變?

  薛寶鶴:我比較關心家鄉的社會問題,比如人口外流、鶴崗的經濟發展。希望政府可以多關注下這兩個方面,給一些扶持政策,讓我們能在家鄉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新京報記者 李雲蝶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