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對感染病人進行更好的治療,武漢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分別在1月23日、1月25日宣布,將要建立火神山、雷神山兩所武漢小湯山模式醫院。據了解,雷神山醫院與火神山醫院均由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三局”)牽頭建設。
1月2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建三局了解到,雷神山醫院選址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初定新增床位1300張,分為兩棟建筑,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可容納2000名醫務人員工作。工程由中建三局一公司牽頭實施,並負責醫療隔離區施工,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負責醫護住宿區施工,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等負責醫療污水處理設施安裝等相關施工。
25日18點30分,雷神山醫院首批50名管理人員到達施工現場,200余名勞務全部就位,各項准備工作迅速啟動。截至1月26日中午,現場共有管理人員288人、工人660人,后八輪自卸車36台、挖機40台、推土機10台、叉車2台、登高車2台,預計高峰期現場工人將達到2000人。目前,現場場地平整工作已經全面啟動。
在雷神山進場建設的同時,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進入了第四天。1月26日晚,北青報記者從中建三局了解到,在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施工下,中建三局的工作人員用時40個小時,完成了3.4萬平方米場地平整工作。
4天的時間裡,上百台機械同步發力,數百輛運載卡車來回穿梭保障施工進程。截至26日晚,已有300多名各專業管理人員,600多名工人,260多套機械設備在場施工。現已完成場地平整、碎石回填施工。目前,正在進行地下管網HDPE膜鋪設和板房基礎施工。
同時,箱式板房已在26日陸續進場。據了解,26日下午,第一間病房已經搭建完成。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項目建設者周澤明介紹,裝配式醫療病房用的是新型可周轉材料,這種材料拼裝速度快,保溫隔熱效果好。
據了解,更多的板房搭建工作將會在1月28日開始。
新聞延伸
武漢回應火神山醫院污水處理擔憂
1月23日,武漢市政府宣布在武漢建立火神山醫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進行集中收治。這一決定宣布后,有網友質疑,火神山醫院緊鄰武漢市水源地知音湖,且沒有污水管道,醫療廢水恐將流向知音湖,造成湖水污染。為此,已經開建了的火神山醫院可能會重新選址。
25日,武漢市政府辟謠稱,知音湖並非武漢水源地,即便如此,醫院的施工建設及后期使用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那麼污水、醫療廢水到底怎麼處理?1月26日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建三局了解到,火神山醫院依據《傳染病醫院建設標准》實施,包括基礎工程、土建、給排水及消防系統、供配電系統、照明與監控、通風空調系統、通信弱電、醫用氣體工程、淨化工程、室外及市政配套、污水處理設施。
中建三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項目建設初期,中建三局綠投公司就抽調了專業水務團隊,綠投水務環保設計院迅速對接設計院,組織水務、醫藥、病毒相關專家,完善醫療廢水處理設計。本次建設臨時醫院,在廢水處理這塊一點都不“臨時”,全封閉運行,三級液氯消毒后泵送市政管網。整個地基下方按垃圾填埋場標准鋪設防滲膜,雨水全收集全消毒,不讓一滴污水進入環境。在實施方面迅速集結全國首條城市污水深隧項目——武漢大東湖深隧、黃孝河-機場河城市污水綜合治理PPP等重點項目的骨干。
1月26日,中建三局綠投公司水務與總承包團隊攻堅克難,8個小時從全國調集污水處理物資與人力,參照垃圾填埋場標准,利用3萬平方米HDPE防滲膜,為火神山醫院地塊共計2.5萬平方米地下基礎穿上“防護衣”,不讓一滴污水進入地下。文/本報記者 王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