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1月12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北京市市長 陳吉寧 

2020年01月19日08:32  來源:北京日報
 

  陳吉寧同志作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4次視察北京,5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體現了對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巨大關懷,為我們在新時代譜寫首都發展新篇章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服務保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辦成了一系列大事喜事,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初步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2%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0.5%﹔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4.4%左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分別下降4%和3%左右,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

  (一)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等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

  在黨中央直接領導下,我們精心謀劃設計,全面出色完成了慶祝活動服務保障任務。全力組織好群眾游行和聯歡活動,以“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的群眾游行,自由生動、歡愉活潑﹔聯歡活動成功運用光影藝術和高新科技,盛況空前、精彩絕倫。高標准完成慶祝大會、閱兵服務、群眾觀禮、安全穩定、環境整治、空氣質量、氣象服務、群眾游園等綜合服務保障任務,為慶祝活動作出突出貢獻。

  我們成功舉辦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共有11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吸引近千萬人次參觀,成為展出規模最大、參展國家最多的一屆國際園藝盛會,充分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非凡成就。

  我們統籌做好各項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杯取得圓滿成功,贏得了國內外高度評價和廣泛贊譽。

  我們堅持把服務保障與城市日常管理結合起來,全力做好環衛、交通、水務、電力、通信、燃氣等保障工作,城市運行平穩有序。高質量完成天安門城樓及城台修繕,突出抓好天安門周邊、長安街沿線等重點地區、主要道路景觀布置和環境提升,市容市貌整潔亮麗。全市人民以主人翁姿態積極主動參與,識大體、顧大局,展示了新時代首都市民的良好風貌。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的圓滿完成,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履行首都職責使命的信心和決心,向世界展現了自信、包容、開放的大國首都形象,為首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奮進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二)深入實施新版城市總體規劃。

  堅持完善首都規劃重大事項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確保首都規劃權屬黨中央。修訂實施新的城鄉規劃條例,出台生態控制線和城市開發邊界管理辦法,制定戰略留白、減量發展等政策,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連續兩年下降,全年減量30平方公裡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超過26萬元/人。開展2018年度城市體檢,15項體檢指標提前實現2020年規劃目標。

  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13個區分區規劃及亦庄新城規劃發布實施,完善28項市級專項規劃編制。高質量編制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品質提升詳細規劃。編制完成老城整體保護規劃,探索街區更新“保障對保障”實施機制,完成雨兒胡同“共生院”改造,啟動菜市口西片區申請式改善。實施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發布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香山革命紀念地對外開放。編制完成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制定雁棲湖國際會都提升規劃,完成第四使館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扎實推進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新國展二三期等重點項目建設。深入推進麗澤金融商務區等重點功能區規劃建設。

  以案為鑒、以案促改,堅決抓好規劃自然資源領域問題整改。著力落實治理基層涉地亂象和涉地腐敗、加強規劃自然資源領域內部約束監督兩個意見,建立自然資源國土空間規劃督察體系和市區兩級重點規劃項目聯動機制。以專項巡視巡察為契機,將各項整改工作逐級落實。依法依規集中整治淺山區違法佔地違法建設、違建別墅,基本完成綠地認建認養、公園配套用房出租及“大棚房”問題整改。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重大標志性進展。

  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深入推進。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399家,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66個,拆除違法建設騰退土地5706公頃,新生違建、地下空間違規住人、“散亂污”企業、佔道經營等基本實現動態清零。北京口腔醫院等8所醫院建設新院區,北京電影學院等5所市屬高校新校區加快建設,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更加均衡。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任務順利收官,1255條通過市級達標驗收。“留白增綠”完成綠化1686公頃,建成城市休閑公園24處、城市森林21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60處,建成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3%。實施便民店建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精准補建便民商業網點1190個。“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取得階段性成效,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開通運行,人大附中昌平學校、清華附小天通苑校區開始招生,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北區等3處文體設施投入使用。

  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開。落實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方案,出台副中心規劃設計導則,設立城市副中心管委會。第一批市級機關入駐平穩,行政辦公區二期工程啟動。城市綠心完成8000畝綠化造林主體栽植,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文化設施開工建設。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六環路入地改造等項目實現開工,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建成通車。環球主題公園一期建設進入設施安裝階段。制定副中心老城雙修與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分類推進老舊小區規范管理和綜合改造。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基本建成,黃城根小學通州校區、北京學校小學部開班招生。扎實推進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燕潮大橋建成通車,52個合作項目進展順利。

  協同發展重點領域任務加快落實。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通航,大興機場高速、軌道交通大興機場線等同步投運,北京進入航空“雙樞紐”時代。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落地實施,自貿片區正式挂牌。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建設,京雄城際北京段開通運營,支持建設的3所優質學校、1所高水平醫院全部開工。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成效明顯,黃河水首次入京,永定河山峽段河道40年來首次實現不斷流。北京向津冀轉移技術合同成交額282.8億元,增長24.4%。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順利推進。京張高鐵開通運營,標志著冬奧會配套建設取得了新進展。京禮高速北京段建成。國家速滑館整體亮相,首鋼滑雪大跳台完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競速賽道達到測試賽要求,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組委會組建完成,各項賽事組織和服務保障有序推進。發布吉祥物,舉辦冬奧會倒計時1000天活動,開播冬奧紀實頻道,啟動全球志願者招募。實施“科技冬奧”行動計劃,推出智能場館改造、雲轉播等示范項目。發布北京冬奧會遺產戰略計劃。舉辦第四屆國際冬季運動博覽會,組織快樂冰雪季等活動,冬奧氛圍持續升溫。

  (四)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速。

  圍繞優化創新生態,發布實施新時代深化科技體制改革30條政策措施,修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推動出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科研人員長期盼望的科技成果權屬改革等實現制度性突破。系統布局基礎前沿研究,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啟動超導量子計算等重大研究,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一期建成投用,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實施“智源學者計劃”、發布人工智能北京共識,科技創新基金設立33支子基金投向硬科技和創新早期。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左右,技術合同成交額近5700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3.1%。

  “三城一區”主平台建設取得新進展。中關村科學城深入落實海澱創新發展16條,強化對企業創新服務,持續改善創新生態體系和城市創新形態,涌現出世界首款類腦芯片、我國首款在海外獲批的抗癌新藥等標志性科技成果。懷柔科學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速,科學城規劃發布實施,5個大科學裝置全部開工,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科教基礎設施和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獲批並集中啟動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正式成立。未來科學城東區央企創新要素聚集效應逐步顯現,一批創新配套設施落地,“混合型”研發格局正在形成﹔西區深化與沙河高教園科教融合,推進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三期規劃建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擴區,改革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明確了推進高質量發展20項重點任務,瓦裡安研發中心、阿斯利康北方總部等外資項目落地,開放型、創新型產業集群加快形成。中關村示范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引導各分園聚焦主業,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重點建設22家硬科技孵化器,首發100余項新技術新產品,著力加強科技型企業培育,企業研發投入增長16%左右。示范區企業總收入達到6.5萬億元左右,增長10%以上。全市擁有獨角獸企業82家,居全國首位。成功舉辦中關村論壇,以更加主動的姿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加強全市高精尖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和組織實施,細化明確各區發展重點,強化市級統籌調度,奔馳新能源汽車、燕東集成電路生產線、小米未來工廠、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實施。落實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人才政策,引進人才落戶3500余人。加快應用場景建設,發布首批10項重大應用場景和20項央企應用場景項目。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藥健康為引領,塑造高精尖產業發展新動能。5G商用步伐加快,在世園會、籃球世界杯期間實現“5G+8K”超高清視頻轉播。實施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行動方案,累計開放測試道路503公裡,測試總裡程達到104萬公裡。全產業鏈布局醫藥健康產業體系,啟動建設5個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設專業孵化器,支持第三方技術服務、中試服務和代工生產服務等平台建設,全力滿足創新品種落地空間需求。發布促進人工智能與醫藥健康融合發展工作方案,重點培育“AI+健康”新興產業。支持創新醫療器械應用推廣,創新醫療器械獲批數量全國第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引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運營服務公司,產業促進能力明顯提升。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均高於全市工業平均水平。

  (五)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全面落實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方案,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打造全面開放型現代服務業發展先行區。實施金融、科技、互聯網信息、專業服務等8個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統籌推進政策項目落地。口岸通關提前申報等一批首創經驗向全國復制推廣,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資試點、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知識產權証券化、放寬外商設立投資性公司門檻等一批政策率先突破落地。寶馬中國投資、戴姆勒商用車投資、豐田氫燃料電池研發中心等272個項目在京落地。規劃建設中德、中日國際合作產業園。

  不斷拓展金融業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鞏固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集中在京落地等良好開放態勢,繼續重點吸引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中國法人機構、貝寶支付、全球兩大銀行卡組織等一批世界知名金融機構在京發展。工行、中行、農行、郵儲銀行等在京成立理財子公司,大和証券、豐田金融等機構加速落戶。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在全國率先開展“監管沙盒”試點,累計入駐企業70余家,北京成為全球金融科技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制定穩外貿一攬子措施,全市貨物進出口增速持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提質升級,參展參會人次增長3倍,“一帶一路”國家參與率超過70%。國際人才社區試點區域增加到8個,確定7家國際醫療試點醫院和6個國際醫療服務試點區,實施國際學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類海外”環境加快形成。

  先后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2.0版、3.0版改革政策,在國內營商環境評價中繼續保持第一,為我國營商環境世行排名進一步提升作出突出貢獻。特別是在全國率先推行社會投資低風險項目全流程簡易辦理,辦理建筑許可壓縮至5個環節、20天辦結,世行排名相當於從132名躍升至32名,提高了100位﹔開辦企業、獲得電力、執行合同等3個指標進入全球前20強。

  群眾和企業辦事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以群眾在任何一個窗口都可以辦理各類事項為目標,市、區、街道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實施綜合窗口。市區兩級政府設定的証明全部取消,辦事所需的“其他”兜底條款全部取消,群眾辦事申請材料和辦理時限均壓減60%,895項事項全程網辦,150項事項自助辦,新版“北京通”上線運行、600余項事項實現移動辦。開通58個“辦成一件事”主題,填報一張表單就可以完成信息一次採集。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准化規范化,行政許可等11類事項在三級政務服務大廳實現名稱、類型、依據、編碼“四統一”。

  全面落實國家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全年為企業和社會減負約1800億元。12345市民服務熱線增設企業服務功能,為重點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建立總規模300億元的紓困資金池,建立健全“1+8”的科創、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搭建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台,設立企業續貸受理中心,舉辦50場“暢融工程”銀企對接活動。全力做好北京企業上市和服務工作,12家成功挂牌科創板,主板上市企業新增7家。

  全面落實中央“六穩”要求,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加強統籌調度和項目謀劃,狠抓實物投資落地,圍繞基礎設施、民生改善、高精尖產業等領域,實施300項市重點工程,建安投資增長6%左右。強化標准引領,發布地方標准180項,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出台19項促消費政策,培育發展消費細分市場。圍繞首批“夜京城”地標、商圈和生活圈,點亮夜間消費場景,開發文旅夜游項目,完善交通等公共設施與服務,打造有品質有溫度有特色的夜間經濟。開展王府井等4個重點商圈改造提升,啟動首批10家傳統商場“一店一策”升級改造。市場總消費增長7.5%左右,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性消費額分別增長4%和10%以上。制定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收入增長8%左右。出台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意見,延慶、懷柔、平谷被認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市管國有企業轉型創新步伐加快,國有企業科技支出增長40%左右。完成10家一級企業調整重組,組建北京創新投資公司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國有企業增加上繳利潤,有力促進了財政收支平衡。

  (六)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深入推進“一微克”行動,堅持日常抓、抓日常,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繼續大幅下降,市民藍天幸福感進一步增強。加大移動源監管執法力度,對2.8萬余輛重型柴油車實時監控,檢查重型柴油車311.8萬輛次,淘汰國三標准柴油貨車4.27萬輛,更新及新增3500余輛純電動出租車,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加強揚塵精細化管控,1700余條道路實現塵負荷走航監測,定期排名通報街道鄉鎮粗顆粒物、道路塵負荷情況,查處施工揚塵、渣土運輸及泄漏遺撒等違法行為3.2萬起,全市降塵量均值降至每月6噸/平方公裡。“一廠一策”治理52家重點行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完成餐飲油煙治理項目1.8萬余個。持續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一步壓實各級環保責任。

  堅持“優供、控需、強治”,以停車秩序整治為突破口,推進交通綜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全市支路以上路側停車實現電子收費,規范管理道路停車位6.1萬個。以商務中心區為示范推進全市堵點治理,建成商務中心區西北區慢行系統示范區,大力推進學校、醫院周邊交通整治,完成322處堵點治理年度任務。升級改造核心區376處信號系統,優化撤除城市道路隔離護欄1370公裡。完成北京站、北京南站和北京西站及周邊地區29項綜合治理任務,改善候車環境,提升周邊接駁運力,整治“黑車”等各類非法運營行為。建立共享自行車監管與服務平台,依據停放秩序實施總量控制,總量降至90萬輛、下降53%。開通3條軌道交通新線,運營總裡程近700公裡,10條線路縮短發車間隔、運力最大提升35.7%,全網實現“掃碼”乘車、移動支付。市郊鐵路運營裡程新增59.7公裡、達到241.3公裡。長安街西延等主干路建成通車,完成25條次支路建設,清理代征代建道路用地移交項目52個。優化調整141條公交線路。推出國內首個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台。中心城區交通指數下降1.1%,綠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4.1%。

  城鄉環境持續美化。深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兩年累計完成2200多個村庄規劃,啟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300個村污水治理、839座農村公廁改造任務,戶廁無害化率達到97.6%,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更多使用鄉土樹種,注重提升城市森林體系的整體性和連通性,完成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25.8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延慶區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進一步優化綠隔地區城市化建設方案,基本完成第一批6個試點鄉任務。完成316個單位、小區自備井置換和397個老舊小區內部供水管網改造,受益人口超過100萬。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同比回升0.32米。完成第二個污水治理三年行動任務,提前實現“十三五”國家考核的水體比例目標,城鄉水環境明顯改善。建設用地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全面落實。加大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嚴厲打擊建筑垃圾違規消納。有序開展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率達到60%。建成4處垃圾處理設施,新增垃圾處理能力4500噸/天。

  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深化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大力推行接訴即辦,市、區、街道鄉鎮三級聯動,強化“部門+行業”考評導向,暢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全年共受理群眾訴求類來電約252萬件,解決率由53.1%提高到75%、滿意率由64.6%提高到87.3%。完成街道“大部制”改革,推動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建立社區工作事項准入制度,扎實推進社區減負,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拓展“回天有我”服務范圍,引導市管國企、民企、社會組織和智庫回社區報到服務,積極探索大型社區治理長效機制。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續加大。

  全面實施穩就業各項舉措,投入失業保險基金96.7億元,支持企業穩崗和促進勞動者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0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35.1萬人。開展根治農民工欠薪專項行動,實現全年常態化執法。積分落戶申報實現全網通辦,6007人取得落戶資格。新建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20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60家,新出台的養老服務補貼津貼制度惠及75萬多名老年人。提高社會救助標准,城鄉低保標准提高到每月人均1100元、增長10%。發放困難和重度殘疾人“兩項補貼”11.6億元,惠及32萬余人。嚴格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積極應對豬肉等部分食品價格上漲態勢,加大農超對接、產銷對接力度,兩次投入資金增加政府儲備,向六類困難群體發放價格臨時補貼8000萬元。

  落實“一城一策”長效調控機制,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全年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價格指數符合預期,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建設籌集政策性租賃住房5.02萬套,新開工政策性產權住房6.68萬套,完成棚戶區改造1.63萬戶,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分配公租房1.4萬套,新增共有產權住房申購項目15個、1.23萬套。加快建設一批租賃型宿舍,著力解決快遞小哥等務工人員的住宿困難問題。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全部開工,老樓加裝電梯555部,群眾居住條件不斷改善。

  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調整分配方式。加強普惠性幼兒園規范管理,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新增學位3萬余個。中小學集團化辦學覆蓋學校新增100所,出台中小學校幼兒園安全管理規定,制定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十條措施,“三點半”課后服務覆蓋所有中小學。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組建沙河、良鄉高教園區理事會,推動校城融合、科教融合和產教融合。

  深入實施“五個一”為一體的醫耗聯動綜合改革,3700家醫療機構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調整規范6621項醫療服務項目,提高醫保住院報銷封頂線和大病保險報銷比例,配套實行分時段精准預約等40項提升醫療服務的具體措施,基層診療量增長10%以上,分級診療成效明顯。積極開展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集中採購藥品價格平均降低50%以上。加強院前急救體系建設,統一指揮調度和規范服務,增加42個急救工作站,院前急救呼叫滿足率達到95%。著力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無償獻血人數和獻血量增幅均居全國第一,鄉村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

  扎實推進文化惠民,舉辦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2.3萬場,推出低價票營業性演出2500多場。完善實體書店扶持政策,加強房租補貼、獎勵和政府購買服務力度,239家實體書店獲得專項支持。藝術創作持續繁榮,涌現出《流浪地球》《天路》等一批精品力作。創建57個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新建健走步道150余公裡,北京市體育大會、全民健身體育節等群眾性體育活動成功舉辦。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更加注重扶貧工作的精准性,扎實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任務,投入財政資金57.3億元,實施1839個脫貧攻堅項目,預計助力50.6萬人脫貧。平原區與生態涵養區結對協作順利推進,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左右、明顯快於全市居民。

  全面推進城市安全發展,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扎實開展城市安全隱患治理三年行動,治理安全隱患1.2萬余項,生產安全死亡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1.6%和12.3%。健全地方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兩個協調機制,加強規范政府債務管理,完善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流程,扎實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保持打擊非法集資高壓態勢,財政金融風險整體可控。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在全國率先實現中小學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食堂“陽光餐飲”工程建設全覆蓋。深入抓好“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矛盾風險排查化解網絡不斷健全。深化平安北京建設,創新完善反恐防恐“六住”措施,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非法“一日游”投訴量下降87%,首都保持和諧穩定。

  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建設,深入開展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建成6999個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服務站,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婦女兒童事業邁上新台階,民族、宗教、僑務工作不斷加強。

  (八)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

  嚴格貫徹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落實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推動“四不兩直”調研常態化﹔堅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全力抓好“8+2”專項整治任務整改。制定市政府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若干意見,層層夯實政府系統管黨治黨責任。

  全面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共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4項、建議954件,辦理市政協提案1053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6項,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16項。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審核制度,執法規范性明顯提升。

  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一般性支出壓減10%,在29個項目開展成本績效管理試點,加強審計監督,財政資金使用績效進一步提高。高質量完成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深入實施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建立市級部門職責、目錄、數據規范體系,打造“目錄區塊鏈”系統,實現政府部門數據上雲匯集,促進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信息安全共享。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市政府名義印發公文減少38.6%、召開會議減少33.8%,政府系統考核數量從75項精簡到21項。

  一年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的結果,是中共北京市委帶領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單位,向各兄弟省區市,向駐京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首都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北京實現城市更新和高質量發展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增加﹔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驅動力不夠,消費潛力沒有充分釋放,發展新動能還需大力培育﹔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依然突出,治理“大城市病”、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還需持續用力﹔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尚未解決,民生領域仍存在短板﹔構建更加有效的首都治理體系任務繁重,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需要下更大功夫。同時,政府系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干部作風能力還不能適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等等。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0年主要任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既是決勝期,也是攻堅期。做好各項工作,必須牢牢把握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始終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緊緊圍繞“都”的功能謀劃“城”的發展,以“城”的更高水平發展服務保障“都”的功能,更好地履行首都職責,奮力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全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牢牢把握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安排,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斷完善首都治理體系,切實提高治理能力。必須牢牢把握新版城市總體規劃2020年近期目標,全面對照各領域節點任務,以最高標准、最嚴要求抓好規劃實施,確保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取得重大進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繼續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首都安全穩定,不斷將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首都新發展。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與上年持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15年下降17%,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15年下降20.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水耗下降3%左右,盡最大努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質量推進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確保完成近期目標任務。

  以首善標准深化規劃編制實施。堅持首都規劃向黨中央負責的體制機制,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做好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工作。推動修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調整和完善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制定歷史建筑管理辦法。加強老城整體保護,修復歷史文脈和胡同肌理。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啟動正陽門箭樓修繕等工程,整體提升中軸線南段步行環境。持續抓好三條文化帶建設,重點推進箭扣長城三期修繕工程、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深入實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專項規劃,繼續推動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第四使館區、新國展二三期等重點項目建設,做好各項重大活動服務保障。

  抓好分區規劃實施,壓茬編制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構建國土空間全域管控體系。開展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堅守建設用地規模底線,城鄉建設用地減到2860平方公裡。調整用地結構,拓展生態空間,平原地區開發強度下降到45%以內。推動城市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全員勞動生產率超過26.5萬元/人。

  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規劃自然資源領域問題整改。加強規劃自然資源領域約束監督,構建面向實施、城鄉統管的規劃管理機制,建立市區兩級規劃權責清單,明確權責邊界、流程和標准,健全科學編制規劃機制和公眾參與社會監督制度。建立“村地區管”管理體系,以及區、鄉鎮、村三級管理責任制度,健全土地用途管控機制,加強合同監督管理。進一步做好農村集體資產清查工作。扎實有序推進淺山區違法佔地違法建設、違建別墅等問題專項整治,健全長效機制,鞏固治理成果,嚴防反彈。

  (二)緊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不放鬆,推動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

  全面完成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階段性任務。建立健全整治類專項任務“計劃管理+動態清零”機制,鞏固“散亂污”企業治理、“開牆打洞”、違法群租房整治等成效。繼續推進一般制造業企業、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疏解,推動核心區公交場站、旅游集散中心等合理布局,落實好老校區、老院區功能疏解和優化提升。拆除違法建設騰退土地4000公頃以上。制定實施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由核心區向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和其他區的建成區延伸,打造200條示范背街小巷。強化“留白增綠”,騰退土地實現增綠1600公頃,建設城市森林13處、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50處。鼓勵特色小店發展,建設提升1000個便民商業網點。完成“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任務,加快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擴建、清華長庚醫院二期等項目建設,實現林萃路全線貫通,讓居民生活更舒心更便利。

  更有力推動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深入落實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推動出台支持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行政辦公區二期、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廣渠路東延實現通車,推動北運河通州段全線游船通航,全面完成城市綠心綠化任務。優先推動試點政策、重大項目、優質企業、科技應用場景在副中心落地,抓好張家灣設計小鎮、台湖演藝小鎮、宋庄藝術創意小鎮建設發展,完成環球影城主題公園一期建設。落實好副中心老城雙修與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年度任務,推進北京第一實驗學校、安貞醫院通州院區、衛生職業學院新院區等項目建設。加強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合力做好交界地區環境治理和生態管控。

  抓好協同發展重點領域任務落實。啟動軌道交通大興機場線北延工程,加快麗澤城市航站樓建設,完善機場外圍交通市政設施保障。主動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抓好“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推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建設。推進京唐城際、軌道交通平谷線建設,京沈客專建成通車。加快推進永定河、北運河綜合治理。支持共建園區發展,開展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應用試點,推動創新資源共享和成果轉移轉化。

  精心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所有競賽場館全部完工,加快冬奧村等非競賽場館建設,同步完善交通、氣象、安保、無障礙等配套基礎設施,推進公共場所外語標識規范使用。組建場館運行和外圍保障團隊,細化賽事組織和服務計劃,辦好高山滑雪世界杯等3場測試賽。召開世界轉播商大會和媒體大會。加快實施“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深化底層技術開發和應用場景建設,推動新技術在冬奧籌辦中示范應用。成立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加強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冰雪運動特色校建設,深入開展全民冰雪運動和冬奧文化宣傳,進一步擴大冬奧影響力。

  (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聚焦服務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深入對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重點研發計劃,積極爭取承建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圍繞量子、光電、醫療健康等領域,超前謀劃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及國際前沿技術研究,推動設立科學研究基金、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5G、半導體、新能源、車聯網、區塊鏈等領域,支持新型研發機構、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科技領軍企業開展戰略協作和聯合攻關,加快底層技術和通用技術突破。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落實好法律賦予的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籌建北京應用數學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

  更好發揮“三城一區”主平台支撐引領作用。聚焦“科學”與“城”的功能,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分區域、分步驟推進審批權限賦權和下放,深化協調聯動發展。中關村科學城要強化創新策源地能力建設,堅持以基礎研究為先導,優化高校院所科研組織形式,推進孵化器提質增效,促進創新要素深度融合,加強頭部企業的帶動作用,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創新型領軍企業。懷柔科學城要重點抓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創新科技基礎設施運行機制,加快建設科教基礎設施和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圍繞大科學裝置和交叉研究平台構建創新鏈,加快完善城市服務和配套功能,不斷補齊創新要素短板。未來科學城要增強創新要素交流互動的活躍度和聚集度,深化與央企合作,營造“龍頭企業+中小創新企業+公共服務平台+高校”的創新生態。東區重點布局能源產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能源谷”﹔西區沙河高教園加強產教合作,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建設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生命谷”。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加大開放力度,超前對接三大科學城科技成果,著力解決服務和引資的體制機制問題,打造國際化、專業化的運營服務團隊,圍繞四大主導產業細分產業鏈,制定關鍵核心領域技術路線圖,進一步開展國際產業合作。中關村示范區要圍繞空間聚焦、產業聚集和服務提升,優化空間布局,強化土地集約利用,進一步深化順義、房山、通州等分園主導產業和培育產業的發展路徑和支持舉措,提升各分園發展的專業化、市場化服務能力。

  以更大力度促進高精尖產業發展。出台我市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方案。抓住全球產業鏈調整機遇,實施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升計劃。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以設計為龍頭,以裝備為依托,以通用芯片、特色芯片制造為基礎,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鏈創新生態系統。深入落實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穩步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以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為重點推進垂直行業場景應用,建設基於5G的長距離自動駕駛測試示范線。建設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創新平台,集中推出“AI+醫療”“AI+政務”等一批應用場景。扎實做好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北京創新產業集群示范區規劃建設。加大醫藥健康產業支持力度,加強研究型病房建設,試點實施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建設生產外包平台,推動更多創新品種落地。支持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開工建設北汽新能源高端智能生態工廠、京東方生命科技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推進國有資本布局調整,加快科技創新型企業市場化改革,帶動市管國有企業轉型升級。

  狠抓資金、土地、人才等配套條件支撐。加強財政資金整合,提高對高精尖產業發展的服務水平。加強產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勵建設使用標准廠房,降低產業用地成本。在制造業聚集區建設一批中試基地。強化對人才的落戶、教育、醫療、住房等服務保障,在中關村實施更大力度的國際人才創新改革政策。

  堅持以全球視野推動開放創新和國際合作。加快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北京行動計劃,支持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業在國際人才密集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離岸科技孵化基地,與海外機構建立多邊、雙邊國際科技合作平台。繼續辦好國際學術交流季,積極對接國際大科學計劃項目,鼓勵國際科技組織、聯盟或其分支機構在京落地。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向全球開放共享,支持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在京發展。高水平辦好中關村論壇,努力打造成為集科技交流和創新成果展示、發布、交易於一體的國際化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台。

  (四)深化改革開放,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高地。

  實施更高水平全面開放。發揮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與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疊加優勢,以高水平開放政策為牽引,聚焦高端專業服務業、數字貿易等重點領域,開展“產業+區域+制度”開放模式集成創新,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和服務貿易競爭能力。

  加強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提高服務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的能力,承接更多國家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提升金融街論壇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國際金融機構在京落地,爭取一批金融開放改革的突破性試點在京率先實施。加快國家級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建設,推動“監管沙盒”試點取得成效,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科技中心。提高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能力,完善續貸受理中心功能,建成運營首貸服務中心,推進供應鏈融資,採取措施緩解科創企業股權債權融資困難,開展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加強對高精尖重點產業的綜合金融服務。推動新三板深化改革措施加快落地,做好企業赴科創板等境內外上市工作,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高標准推進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三區”建設,開展大興機場自貿試驗片區立法研究,力爭年底前大興機場綜保區一期封關驗收,啟動亦庄綜保區申報工作。創新升級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推動天竺綜保區轉型發展,申報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

  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加強重點外資企業“一對一”服務,推動更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研發中心落戶。加快推進中德、中日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完成共建“一帶一路”三年行動計劃各項任務,做好城市對外宣傳和推介,完善京港、京澳、京台合作機制,推動雙向投資、兩類貿易提質增效。完善國際教育、國際醫療等配套政策和設施,加快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持續營造“類海外”環境。高質量辦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提升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

  持續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對標國際規則和最佳實踐,落實優化營商環境3.0版改革政策,全面完成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各項任務,推動出台我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行告知承諾審批制度改革,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制度。不折不扣落實好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優化公開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活力和創造力。根據企業需求動態更新“服務包”,及時回應辦理12345市民服務熱線企業訴求,加大承諾事項督辦、評價和落實力度。

  以“辦成一件事”為目標,聚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創業全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痛點,再推出一批“一件事套餐服務”。統一全市各級政務服務事項標准,全部清除各級政府部門“僵尸電話”,全面清理本市社會組織設定的証明,推動開展銀行証明事項清理工作,進一步壓減辦事申請材料、跑動次數和辦理時限。推進民生卡“多卡合一”。探索實行基層政務服務大廳周末服務制度。在城市副中心建設智能政務服務大廳。建立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開展“秒批”“無感審批”等智能場景應用,實現更多事項全程網辦、1000項事項移動端辦理。

  深化消費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啟動商務中心區等商圈改造,持續推進傳統商場“一店一策”升級改造,支持首店首發,保護傳承老字號,著力構建標志性全球知名商圈。促進商業、文化、體育、娛樂、教育、旅游、會展等多元業態有機結合,形成行業融合發展的消費生態系統。實施“點亮北京”夜間文化旅游消費計劃,擴大夜間經濟的影響力和覆蓋面。積極推進跨境電商進口醫藥產品試點,探索保稅免稅一體化運營,不斷完善對新業態新模式的政策保障。豐富過境過夜游主題,提高離境退稅便利度,擴大入境游市場。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簡化商業活動備案和審批流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外擺”“快閃”等新型消費形式發展。開展快遞物流末端配送創新試點,促進流通領域降本增效。

  切實增加有效投資。強化民生導向,加快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領域投資,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等建設。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精准支持重點項目融資。加大經營性用地供應保障力度,加強重大項目儲備和調度,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健全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消除民間投資隱性障礙,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五)加強精治共治法治,不斷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推動交通綜合治理取得新成效。堅持以人為本,扎實推進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深入實施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中心城綠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5%。積極推進停車位錯時共享,利用人防地下空間提供停車位5000個,擴大支路以下道路停車自治管理覆蓋范圍,持續加大違法停車執法和秩序整治力度。突出慢行網絡的系統性和連續性,以保障步行、自行車路權為核心,整治378公裡自行車道,開展濱水、綠道與慢行系統的功能融合試點。優化完善共享自行車投放總量控制,在20處人流密集區開展電子圍欄技術試點應用。規范管理快遞、外賣車輛,加大對機動車闖禁行、闖紅燈、佔用公交專用道等各類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建設交通綜合決策支持和監測預警平台,實現交通大數據資源共享。開展重要道路100處交通信號燈配時優化。試點開展地面公交跨線、跨區域調度,推出重點區域定制公交服務,優化調整80條公交線路,啟動建設公交示范線。實施20項市級疏堵工程,開展第二輪火車站周邊綜合治理,重點整治學校、醫院、景點、商業區周邊交通環境。進一步理順北京西站等站區管理體制,全面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加快16條在建軌道交通線路建設,完成4條主干路及24條次支路建設。加強市郊鐵路與城市交通體系的融合。做好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服務保障,充分展示北京交通建設管理成果。

  繼續打好藍天保衛戰。積極面對減排難度持續增大的挑戰,堅決完成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全面實施國六(B)排放標准,嚴格執行國三標准柴油貨車全市域限行政策,推進公交、環衛、物流、出租等重點行業車輛電動化,落實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區政策。加強揚塵管控,繼續開展降塵量及粗顆粒物監測評估,壓緊壓實各級揚塵污染防治責任。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專項行動,嚴格實施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准,加大對石化、印刷、汽修行業及重點餐飲企業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檢查。繼續推進農村地區散煤清潔能源替代,進一步提高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強化空氣重污染應對,積極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開展市級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專項督察和日常督察。

  持續擴大高品質綠色生態空間。高質量推進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全市新增造林綠化17萬畝,繼續完善互聯互通、生物多樣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加快建立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管理體系,推動通州、懷柔、密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海綿城市建設,建成區20%以上面積實現70%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加強密雲水庫生態保護,完成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北京段工程檢修。實施城鄉水環境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完成200公裡污水管線建設,建成豐台河西二期等再生水廠,完成朝陽東壩污水處理廠等升級改造,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億立方米。持續開展雨污合流綜合治理,嚴厲查處河道沿岸超標排污和偷排污水行為,鞏固黑臭水體和入河排污口治理成效。加強重點地塊風險管控,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詳查。

  扎實推進垃圾分類。實施新修改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發揮黨政機關和社會單位強制分類帶頭作用,引導和督促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推動垃圾源頭減量。穩步推進居住小區垃圾分類,因地制宜完善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體系,在全市90%的街道鄉鎮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垃圾分類宣傳教育進課堂、進社區、進農村,促進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加快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房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焚燒廠投運。深化建筑垃圾規范管理,持續打擊違規運輸消納行為,有效提升建筑垃圾再利用水平。

  著力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繼續深化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優化接訴即辦工作機制,以落實“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為主線,發揮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網格化城市管理平台作用,建立“熱線+網格”為民服務模式,推動主動治理、未訴先辦。實施街道辦事處條例,抓好鄉鎮機構改革,建立街道鄉鎮職責清單制度,做好協管員隊伍下沉、整合和規范工作。推動物業管理條例制定和實施,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共同參與的議事溝通、協同治理機制,將物業服務管理納入社區治理體系。持續開展物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全面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完善群眾參與機制,辦好社區議事廳等多種平台,鼓勵更多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繼續支持辦好《向前一步》欄目。深入實施大數據行動計劃,建立社會數據採購與使用機制,在醫療、消費等領域開展“信用+”示范應用。加快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數據平台建設和應用,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效能。

  (六)以更大力度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成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開展第三批村庄規劃編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98%以上,污水處理設施村庄覆蓋率達到50%以上,農村人居環境普遍達到“干淨整潔有序”,15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持續推進農村公路、電網、供水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健全長效管護機制。開展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權籍調查,依法依規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定宅基地管理辦法,規范利用閑置農宅,發展精品民宿等綠色產業,不斷提升京郊旅游發展品質。全面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抓好7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試點工作,推動集體經濟持續均衡發展。積極推進新型集體林場建設試點,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制定促進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基本完成北京農產品綠色優質安全示范區建設任務,提高農業產出效益。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扎實做好豬肉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供穩價工作。創新科技、產業、市場相結合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吸引各類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培養一批愛農業、懂科技、會管理的新時代農民企業家。完成低收入農戶“脫低”任務,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增強低收入村、低收入農戶自我發展能力。

  提升重點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深入實施新一輪城市南部地區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推進豐台火車站、麗澤金融商務區、房山琉璃河大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推動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規劃建設,有效提升大興、房山等南部新城綜合承載力。進一步完善新型城鎮體系,在重點廊道和主要交通沿線試點規劃建設新市鎮。總結推廣王四營鄉試點經驗,推進“一綠”地區城市化建設,探索“二綠”地區規劃建設新路徑。推進京西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落實新首鋼地區三年行動計劃,狠抓軌道交通冬奧支線等十大攻堅工程建設。調整優化生態涵養區考評指標體系,深化平原區與生態涵養區結對協作,加快國道109高速新線等基礎設施建設。辦好2020年世界休閑大會。

  助力受援地區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扎實開展產業、就業、教育、醫療精准幫扶,助力受援地區如期脫貧。深化“攜手奔小康”行動,持續開展消費扶貧,加大智力支援,鞏固脫貧成果。深化南水北調對口協作、京沈對口合作和區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七)緊扣“七有”“五性”,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適應適齡兒童教育需求變化,落實《首都教育現代化2035》及五年實施方案,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落實拓展教師來源和教師培訓行動計劃。加強基礎教育研究,深化基礎教育改革,以加強體育鍛煉為重點,進一步做好中小學課后服務。完成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新增學位3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推進中小學區域集團化辦學,穩妥推進中高考改革。繼續抓好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深入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特色、差異化發展和高校“雙一流”建設,落實市屬高校分類發展方案,改革和完善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發揮理事會作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沙河、良鄉高教園區建設。支持產教融合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統籌發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網絡教育和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城市。

  深入推進健康北京建設。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體系,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加強婦幼、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照護服務。試點推進健康聯合體和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引導二級醫院和非公立醫療機構參與家庭醫生簽約,實現每萬名居民擁有3名全科醫生,提升服務內涵和群眾滿意度。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出台電子病歷互聯互通互享等醫療服務改善新舉措,優化就診流程和就醫環境。推動醫院安全秩序保障立法,改善醫患溝通機制,切實維護廣大醫務工作者人身安全和健康醫療秩序。推進藥品陽光採購和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合理降低藥品和耗材價格,規范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強化醫保基金監管,嚴厲打擊騙保行為,同步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續提升院前急救服務能力,優化布局30個急救工作站,院前急救呼叫滿足率保持在95%以上。研究制定公共衛生體系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高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著力推進豐台、大興創建國家衛生區。實施健康北京中醫行動計劃,推動出台中醫藥發展條例。

  扎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針對高精尖產業、城市運行保障、生活性服務業等方面的用人需求,實施清單化、目錄化、菜單式培訓。加大穩企穩崗力度,大力支持靈活就業,釋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8萬人。深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繼續做好社保擴面工作。推進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改革,建立困難群眾動態管理機制,加強低收入農戶幫扶與社會救助政策銜接,實施精准救助。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運營10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00個農村鄰裡互助養老服務點,擴大長期護理險試點范圍,加大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力度,提高養老驛站服務水平。全面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行動方案,探索開展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預約服務,促進殘疾人社會融合。

  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住不炒”,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完成商品住宅土地入庫600公頃,建設籌集各類政策性住房4.5萬套。在重點產業園區周邊、軌道交通沿線,加快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建設,努力滿足在京就業創業人才、城市運行保障人員等租賃需求。進一步規范非居住建筑改建租賃住房,穩定住房租賃市場秩序。優化共有產權住房分配政策。擴大平房直管公房申請式改善、“共生院”改造試點范圍,更大力度實施危房和簡易樓改造,繼續做好棚戶區改造工作。大力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現新開工80個項目,老樓加裝電梯開工400部以上、竣工200部以上。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開展2萬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發放不少於5000萬元的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加快南部地區文化場館規劃布局,積極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實現全市圖書館一卡通全覆蓋。鼓勵具備條件的公園、博物館、文化館等延長開放時間。加強統籌引導和認定管理,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水平。推進文化與金融、科技、旅游等深度融合,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促進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智慧廣電媒體和網絡。支持辦好2020年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北京香山旅游峰會,繼續辦好北京國際電影節、國際設計周等品牌文化活動。

  促進首都體育事業發展。制定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創建20個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城市公園、綠地等場所,因地制宜建設更多體育場地設施,建設300處足球、籃球等多功能運動場地和30公裡社區健走步道。健全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機制,更好滿足市民多樣化運動健身需求。推動“體教融合”“體社融合”,鼓勵支持俱樂部發展,完善青少年體育訓練體系,豐富體育后備人才。精心組織2020年世界體育大會,繼續辦好中國網球公開賽、北京馬拉鬆等國際重大賽事。

  進一步鞏固首都和諧穩定良好局面。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提升應急指揮救援能力、應急隊伍專業化能力和災害防治能力,提高城市韌性。推動修訂安全生產條例,開展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強化安全生產綜合執法和綜合監管能力,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液化石油氣等專項整治,加強地下管線安全管理,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守牢食品藥品安全底線。完善地方金融監管制度,推動出台地方金融監管條例,堅決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繼續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切實維護網絡安全。強化信訪矛盾排查調處,著力解決信訪積案和群眾合理合法訴求,提高信訪工作法治化科學化水平。制定出台智慧平安小區建設指導意見。建立健全掃黑除惡長效治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創新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全面支持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強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和雙擁共建工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促進首都軍政軍民團結。

  (八)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扎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進一步加強政治建設。牢記“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的要求,始終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上作表率,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長效機制,堅持不懈錘煉黨員干部忠誠、干淨、擔當的政治品格。

  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繼續探索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進一步整合行政執法隊伍,構建市、區、街道鄉鎮有效銜接的綜合執法工作體系。嚴格機構編制管理,提高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的能力。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對一般性支出和非重點項目支出分別按照3%和10%的幅度壓減,推動全成本預算績效改革向公用事業、轉移支付、行政運行等領域拓展。推進市區收入劃分改革,完善轉移支付政策體系。組織開展重大專題研究,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弘揚專業精神,善於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提高政府服務和治理效能。

  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和市委貫徹辦法,緊盯“四風”新動向,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無會周”“無會日”等做法,規范各級各類督查考核,切實為基層減負。建立政務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評判的“好差評”制度,推動各級政府增強服務意識、夯實服務責任。結合職務職級並行改革,進一步關心關愛干部,激勵廣大干部擔當作為、建功新時代。

  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堅持以上率下,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健全政府系統管黨治黨責任層層傳導機制。貫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制定擴大公眾參與政務的工作辦法,建設“陽光政府”。大力推進審計全覆蓋,拓展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聚焦重點領域、重要部門、關鍵崗位,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嚴肅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七十年歷史照亮未來,新時代使命呼喚擔當。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中共北京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勠力同心、銳意進取,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奮力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北京篇章!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