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言北京科創中心建設

北京"科創30條"實施方案正研究起草 "三城一區"今年全面發力

2020年01月16日15:57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科創30條”實施方案正研究起草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速、發布實施新時代深化科技體制改革30條政策措施、推動出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三城一區”主平台建設取得新進展……正在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科技創新”方面用了非常多的筆墨,這讓代表們備受振奮。剛剛過去的2019年,北京的科技創新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科創30條”和《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突破了科技創新的原有壁壘,極大地激發了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記者了解到,2020年北京將在承接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建設“三城一區”主平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開放創新合作等方面持續發力,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多舉措支持全國科創中心建設

  在1月11日晚上舉行的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咨詢活動上。不少代表、委員都來到北京市科委的咨詢點。他們急切地想知道今年北京在建設科創中心方面有哪些新動作。

  市科委主任許強告訴代表、委員們,今年北京將全力服務國家重大科技任務落地,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深入對接國家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重點研發計劃,積極爭取承建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5G、光電、AI(人工智能)、區塊鏈、醫藥與健康等領域,加快突破底層和關鍵技術,努力搶佔科技制高點。

  許強說,北京要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政府服務更加貼近企業,貼近市場,扎實推進重點項目落地。此外還要積極推動開放創新合作,以京津冀協同創新為引領,打通產業鏈。積極爭取國際科技組織或其分支機構落戶北京。此外要辦好中關村論壇,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集科學技術交流和成果展示、發布、交易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

  《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已經於今年1月1日起實施。記者了解到,市科委正積極組織開展宣講,以走進高校院所、園區、企業和各區為目標,爭取廣泛覆蓋創新主體,目前已經組織開展20余場宣講活動。

  市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宣講情況來看,“科技成果權屬可給成果完成人”的制度考慮、領導干部轉化科研成果時“勤勉盡責”適用情形以及“醫生做科研也可享成果轉化激勵 ”如何落實到位等,都是大家關注的內容。

  為了能讓更多人領會條例、用好條例,目前市科委正會同市人大相關部門、市司法局編寫條例的釋義解讀。此外針對“科創30條”,目前市科委也正在聯合相關委辦局研究起草具體實施方案,支持北京科創中心建設。

  “三城一區”建設今年全面發力

  下大力氣建設“三城一區”主平台是今年北京建設科創中心的重要任務。許強說,要高標准推動“三城一區”規劃落地,圍繞“科學+城”,實現科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科研與產業等同步建設,抓好各項重點任務和項目的落地。

  在中關村科學城,要統籌推進中關村“一區多園”協調發展,支持各區聚焦重點領域,打造產業生態環境,形成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企業與研究機構、產業與資本多要素融合的產業發展實力。在未來科學城,要深化與央企合作,營造“龍頭企業+中小創新企業+公共服務平台+高校”的創新生態。東區要重點布局能源產業,打造“能源谷”﹔西區沙河高教園區要加強產教合作。

  市人大代表、中科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姜曉明告訴記者,落地懷柔科學城的五個大科學裝置中,有四個是中科院為主體,今年將做好建設的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還要引進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和研究團隊。

  懷柔科學城東區32.5平方公裡位於密雲區,市人大代表、密雲區委書記潘臨珠表示,科學城東區建設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工程已經完成85%,四個交叉研究平台今年要確保開工。潘臨珠代表還透露,密雲還與北京大學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明確雙方將共同推動北京大學醫學部(密雲校區)等工程加速落戶科學城東區。

  作為“三城一區”中的“一區”,2020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提升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市人大代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介紹,今年開發區將圍繞細分的產業鏈條繼續打造開放式、跨界的創新平台,通過產業鏈條把企業集合到這個平台上,不但在北京地區形成產業高地,還可以帶動天津、河北,實現京津冀產業綜合協同。

  研發不“惜力” 科研敢“選題”

  本次會議上,不少代表們都在熱議去年出台的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和“科創30條”。在市人大代表許澤瑋看來,新條例的出台使得將來研究成果變為市場化產品時,可確保科研工作者自身的收益比例,這十分有利於科研工作者去創造更具市場活力的產品或成果。

  作為科技企業創始人,許澤瑋代表更關心新條例的實施效果。“比如檢驗標准,到底有多少人因為這些條例,將自己的成果轉化投入到社會,能不能有更多的科研產品從實驗室‘走出去’,在市場上變成咱們老百姓能用的產品等。”

  市人大代表朱卓來自海澱中關村園區,他告訴記者,對於研發型企業從業者,他們最關注科技創新政策法規中對人才的支持,留住人才,科研成果才能源源不斷地涌現。“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去年北京引進人才落戶3500余人。我們企業也是受益者。”朱卓說,讓這些人才在北京踏實工作,才能心無旁騖地聚焦科技研發與創新。

  許強告訴記者,近些年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從北京市到各區,都出台了許多推動科技創新的法律政策措施,希望科研單位、高校、企業等創新主體要用好、用足這些政策。對於科研單位,要進一步探索新型的科研組織形式,這個形式要權責明晰,運轉有效,更加貼近市場﹔對於企業,要堅持創新,在研發投入上不能“惜力”,在一些核心技術上要擁有自己的優勢和競爭力,同時要敢於、善於和科研單位開展合作,形成產學研的順利銜接﹔對於科研人員,要敢於“選題”,努力形成更多原創性的突破,打破“唯論文”現象,使研究的科研成果真正能夠解決現實問題,支撐相關領域和產業的發展。本報記者 張航 任珊 魏婧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