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光委員:“在崗創業”促優秀成果走出實驗室

2020年01月16日08:12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在崗創業”促優秀成果走出實驗室

  本報訊(記者 李瑤)從“誰投資誰擁有”到“誰創造誰擁有”,今年剛剛實行的《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提出至少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70%分配給科研人員,這讓市政協委員、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趙曉光和她的同事們興奮不已。

  興奮之余大家卻心生隱憂:科技成果轉化是將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可真要打通這個“關鍵”談何容易?作為民建界別的市政協委員,趙曉光這次帶著《關於進一步改進科研成果產業化模式,激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提案》上了會。

  趙曉光所在的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有500多位科研人員,作為一線科研工作者、市政協委員,她每年都要深入走訪調研20多家企業,了解企業的創新需求。她發現,“科研成果產業化面臨著科研工作者積極性不高、效率不高,產業化之后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

  前不久,趙曉光完成了一項“無人機高壓輸電線路巡檢”的科研成果,如果能投入應用,將大大提升高壓線巡檢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一面對市場,她卻步了。“項目轉化不僅要有科研成果,還要和投資人打交道、開展銷售等,這是我們研發者完全不擅長的。”趙曉光說,現在有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對普通科研人員來說風險較大。“離開原單位,科研人員失去了堅強技術后盾,在初創期又很難建立起強大的研發隊伍,很可能淹沒在市場大潮中。”

  趙曉光的難題,是許多科研工作者共同面臨的。調研中,不少科研工作者直抒胸臆,“哪怕產業化收益不給我,但隻要看到科研成果能推動社會進步,那就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也有科研工作者直言,“與其面對離崗創業的風險,不如選擇暫時讓科研成果躺在實驗室裡。”

  針對種種掣肘,趙曉光建議在本市試點實施“在崗創業”,初步建議以3年為期進行在崗創業,3年后決定繼續創業或放棄創業專注科研,並實施“首席科學家”制度,負責技術實施和發展,由企業家負責市場、銷售和管理,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為了保持產業化發展的可持續性,她還建議約定科研成果產業化獲得收益反哺科研團隊。

  在趙曉光看來,“在崗創業”也只是一種初步探索,並不能完全解決科技成果產業化中的問題,但探索是必須的。她將不斷深入調研、建言獻策,激發科研工作者創新創業積極性,促進優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