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區區長曾勁:"城市大腦"打造新型城市治理平台

2020年01月15日09:32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城市大腦”打造新型城市治理平台

  昨日,海澱區區長曾勁做客“新京千龍訪談間”,向記者展示國內首顆由民營公司自主研制的商業衛星“海創千乘”號模型。

  掃碼查看“新京千龍訪談”專題

  科技范兒十足的海澱,在全市率先提出通過建“城市大腦”,打造國內一流的新型城市治理平台。昨日,海澱區區長、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主任曾勁做客“新京千龍訪談間”時表示,海澱將通過應用場景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前沿產業的發展,打造以“城市大腦”為主題的產業生態。

  海澱已完成44個智慧社區試點項目建設

  新京報:海澱率先提出“城市大腦”,具體是什麼內容?

  曾勁:海澱“城市大腦”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從城市治理領域入手,以“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為契機,將海澱城市大腦打造成國內一流的新型城市治理平台。同時,通過應用場景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前沿產業的發展,打造以城市大腦為主題的產業生態。

  新京報:“城市大腦”大概搭建的是什麼場景?

  曾勁:比如,海澱智慧社區試點建設。2019年確定了44個試點小區名單,調研摸底后,44個小區共計174個出入口、573棟樓、2108個單元、53762戶、約13萬實有人口、26300個車位。調研發現,社區存在停車難、社區安保、單元門損壞、門禁、環境衛生、生活垃圾、高空拋物隱患、消防隱患、電梯老舊隱患、物業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我們目前已完成44個智慧社區試點項目的建設,實現18種場景(小區周界、小區出入口、小區內主干道、消防通道等)動態部署,與海澱區智慧社區平台對接,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將籌建全區統籌物聯網大平台

  新京報:“城市大腦”建設下一步有何設想?

  曾勁:2020年,海澱區將加快“城市大腦”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大感知網打造力度,形成城市大腦的“感覺神經”。重點推進上地、中關村西區物聯網建設試點工作,籌劃建設十萬量級的全區統籌物聯網大平台,實現物聯網全覆蓋,業務全打通。加快推進AI計算中心建設,構建統一的算力和算法調度平台。我們將啟動智慧環保應用建設,推動衛星遙感監測、大型餐飲單位油煙監測系統、固定式尾氣遙感監測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並通過數據對接方式實現渣土車監測和工地揚塵監測。

  新京報:北大、清華、中科院都在海澱區,中關村科學城下一步將如何整合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讓他們共同參與到科學城的建設當中去?

  曾勁:為更進一步激發駐區高校和科研院所投入到中關村科學城建設中,我們提出了創新合伙人的理念。

  科學城管委會將與各創新主體協同共治,不斷挖掘新的關鍵政策突破點,持續優化區域創新政策。2019年的最后一天,我們設立了中關村科學城專家咨詢委員會,邀請中關村科學城范圍內高校院所、高科技企業、金融機構、創業服務機構、社會組織、民間研究機構等組織中,具有較高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企業家、科學家、智庫代表及各類創新合伙人代表作為智庫委員。下一步我們將運行好中關村科學城專家咨詢委員會,依托各位委員在各自專業領域、行業領域的影響力、號召力,匯聚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共同建設中關村科學城。

  在海澱區河湖水質監測系統建設方面,我們對北長河、北沙河海澱區段、圓明園福海等重點河湖監測斷面以及稻香湖再生水廠、溫泉再生水廠等重點污水處理廠退水口建設“水質網格化實時監測系統”,通過網格化傳感器布局,對工廠污水、生活污水化學污染等水土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警報。——曾勁

  新京報記者 鄧琦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