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發布會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

北京將試點開展健康聯合體 患者首次將基層機構作為就診首選

2020年01月15日07: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本市將試點開展健康聯合體

  昨日下午,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主題新聞發布會,市衛健委、市人力社保局等單位和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各自負責領域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舉措。在醫改方面,今年將選擇一到兩個區開展健康聯合體建設試點,為人民群眾提供系統性連續性的預防、治療、康復、護理、醫養結合、安寧療護等服務﹔在教育方面,2020年學前教育學位再增3萬個,並提高辦園標准﹔在減負方面,去年全年為企業減負約234億元﹔在小區改造方面,全市210個老舊小區改造后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等等。

 

  市衛計委主任雷海潮介紹,北京醫耗聯動綜合改革2019年6月15日實施以來,3700所醫療機構診療服務秩序井然,已完成門急診量1.3億多人次,出院近300萬人次。其中,基層門診量已連續33個月增幅高於二級和三級醫院,呈現門診服務向基層機構分流的良好態勢。

  同時,醫藥費用得到持續控制。2019年6月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以來,醫藥費用較2018年同期增長6.8%,增長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提高,門急診次均費用、出院例均費用分別增長0.6%、2.6%(未扣除物價變化因素),是近15年以來費用增長幅度最低的一段時期,門診和出院患者費用中醫用耗材和檢驗所佔比例下降。取消耗材加成和實施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后已節省費用19億元。

  住院服務效率改善,二、三級醫院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為8.1天,較2018年同期下降0.5天,明顯快於往年速度。“不要小看這個0.5天,平均住院日下降0.5天,就意味著新增了7家有著1000張床位的三甲醫院!”雷海潮說。此外,在就診醫療機構意願方面,42.4%的患者選基層醫療服務機構,39%選三級醫療機構就診,患者首次將基層機構作為就診首選。

  鼓勵對門診醫患溝通時間做出限定

  雷海潮表示,在門診方面,市衛健委提倡門診醫生要給予患者更多的交流時間,讓患者有盡可能多的時間問出想問的問題並得到回應。

  雷海潮指出,要想加長門診醫患間的溝通時間,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三級醫院中門診的病人分診出去,“現實中,目前三級醫院的門診量盡管有所下降,但仍處於高位,也不可能通過增加醫生的數量來解決溝通時間的不足,這不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過程,而是鼓勵更多的醫生下到基層、堅持分級診療的導向,將那些本可以在基層醫療機構解決的病患分流到基層,這樣才能給門診醫生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溝通。”

  據雷海潮介紹,目前已經有部分二級醫院、個別的三級醫院開始在醫院內做出規定,對醫患間的溝通時間有了一個最低限定,“比如說西城區二級醫院二龍路醫院,就規定了溝通時間不少於10分鐘。”對於是否在全市對醫患溝通時間做出統一的規定,雷海潮回應稱,因為各醫院的情況不太一樣,在全市劃定一個水平線還不太可能,“但是各醫院可根據自己的就診量做出相應限定,這是我們鼓勵和引導的方向,當然這種時間上的限定可以根據季節、有否流行病的集中發病期等做出適當調整。”

  2020年學前教育學位再增3萬個

  市教委副主任李奕介紹,截至2019年11月底,北京市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及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辦園等方式新增138所幼兒園,擴增學前學位30326個。李奕表示,今年將再新增學前教育學位3萬個,適齡兒童入園率達到85%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不僅增加學位,對於每一所新建、改建、擴建的園所,也會隨之提高辦學標准。”李奕說,在教育均衡發展方面,本市目前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已經覆蓋學校100所,其中城區16所,郊區84所,今年還將繼續加強集團化辦學。

  210個老舊小區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

  對於老舊小區改造問題,市住建委副主任李榮慶表示,目前本市已經制定了《實施綜合改造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並積極推動意見落地。

  在建立老舊小區管理長效機制方面,李榮慶明確,物業管理作為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的前置條件,在全市已確認的建立老舊小區管理長效機制的243個項目中,有210個計劃改造后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在具體實施中,李榮慶表示,街道社區應通過改造進行前期住戶摸底調查,通過居民議事的方式征求全體居民意見,對引進物業的優勢進行宣傳引導,讓市民知情。此外,物業應全程參與改造項目,共同推進項目實施。物業管理單位應該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施工,了解施工工藝,協調施工中的困難,以便日后管理。同時,街道還應加強對物業服務企業的監管,提高服務水平。據悉,目前改造項目已經全市開展。

  去年全年為企業減負約234億元

  據市人力社保局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陸曉播介紹,2019年5月起,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6%,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調整社會保險繳費基數。降費措施實施后,截至12月底,共為企業減負約234億元。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引導畢業生參與鄉村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及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點任務,拓展多元化就業渠道。截至目前,2019屆北京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5%,有就業意願的困難家庭畢業生實現100%就業。

  陸曉播指出,通過數據分析,去年企業裁員的人數比前年有所增加,但90%以上的企業被裁減員工實現了再就業,保持了就業形勢的整體穩定。陸曉播明確,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企業會返還失業保險費(50%),去年全年共返還失業保險費16.2億元。

  文/本報記者 解麗 蒲長廷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責編:孟竹、高星)